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中职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要进一步规范中职文化课教学常规,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师德教育主题,以“新理念,新课标,新技术”为课程改革内容,以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学研究等一系列制度,强化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规范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效益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把课堂教学质量纳入教师工作考核的机制,突出课堂教学评定的多元化和过程性,制定科学评估标准,客观定性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革新思维,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大胆从事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法学法、优化评价模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职素质教育 强化 规范 改革 优化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35-01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给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要进一步规范中职文化课教学常规,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师德教育主题;以“新理念,新课标,新技术”为课程改革内容,以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学研究等一系列制度,强化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规范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效益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把课堂教学质量纳入教师工作考核的机制,突出课堂教学评定的多元化和过程性,制定科学评估标准,客观定性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革新思维,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大胆从事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法学法、优化评价模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为了实现基本工作目标,应该努力做到:
一 深入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1、制定总体教学工作计划。
在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实习课服务和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要求,深入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所教学科教学目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知识的分布和能力训练层次要求。根据所教学科知识特点和专业技能特点,知识能力及思维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研究学情,明确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应知应会内容,依据文化课模块及专业课技能训练要求,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制定后,教导处及教研组要监督教师严格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完成教学既定目标。
2、制定教学实施性计划。
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每学期应选定教研教改课题,并安排教研活动,任课教师必须在领会大纲,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所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确定本学期学科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双力”(智力、能力)、“双能”(智能、技能)训练要点,提出各单元或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落实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措施,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切实落实。
二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引导教师切实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提高教学效益,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构建学生学习策略,要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抓好课堂教学效益同等重要的思想,强化学风建设,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管理学习事务的优良学风。同时,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策略研讨。一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避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推广运用已经取得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学习和灵活运用适合职教特点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课堂制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目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引导型教学法”等新教法。三是整合教学资源,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和调控艺术。例如,如何进行课堂巡视达到有效调控;如何设计过渡,使整个教学浑然成为一体;如何把握学中的“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之乐;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激起学生思考联想;如何设计练习、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研究
为了提高教学研究水平,首先是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要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内强素质,苦练技能,全面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其次要把握好教材重点,确定教研课题,成立课题小组开展研究活动。一是确定课题研究时间、内容、目标;二是开展每月研讨一个主题活动;三是上好示范观摩课;四是开好课题研讨会;五是展示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教师加强学习。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骨干帮带,落实“一帮一”帮扶结对活动。骨干教师带头上好示范观摩课,并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全体教师每人都要上好公开课,教研组通过听课学习,评议交流,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的机会。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结对帮扶的教师要上好帮扶“结对”课,每学期结对师徒至少互相听、评四节课。“结对”课激发了教师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备课小组教师要上好“同课异构”课。首先,课题小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设计上课预案,一位教师先讲,听评课后,共同修改,再有第二位教师上同一节课,继续听、评、改,完善教学设计。经过教研组多次讲、听、评、研活动,就产生了不同课型的精品课,这样既促进了教学研讨,又提高了课堂效益。
学校要发展,教师要优先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我们要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要引导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共识。既要树立教育教学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又要避免把抓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倾向。要以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
作为中职教师一定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增进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从交流中中了解他们学习各个过程的情况,了解他们希望老师怎样来教他们。在交流中引导,对他们产生影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关系。要建立这种关系,教师必须走出“知识技术在我这里”的小圈子,放下“我是老师”的架子,将自己定位于与学生平等的学习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虚心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尊重学生的观点,乐于接受学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见解,敢于怀疑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思想互相碰撞、互相激发、互相接纳、互相融合。在这种平等关系中,教师本身也深得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两者共同成长。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作为教师本身要做到:1、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回自信,找回“真我”的感觉。为此,教师必须要更多地给学生以褒扬,要让学生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享受到被尊重的欢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2、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实际,要采用个别谈心、个别交流的方式和他们推心置腹地对话,真心地启发、解释、劝说、诱导,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是为他们着想的,使他们领悟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指导。总之,以真诚赢得真诚,以心灵感受心灵,达到师生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的境界。
五 改善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动手等方法去积极进行探索、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在动手动脑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掌握要领。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先提出启发性问题,从验证实验入手,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学生的实验步骤和观看到的现象。
总之,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我们所有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素质教育 强化 规范 改革 优化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35-01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给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要进一步规范中职文化课教学常规,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师德教育主题;以“新理念,新课标,新技术”为课程改革内容,以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学研究等一系列制度,强化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规范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效益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把课堂教学质量纳入教师工作考核的机制,突出课堂教学评定的多元化和过程性,制定科学评估标准,客观定性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革新思维,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大胆从事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法学法、优化评价模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为了实现基本工作目标,应该努力做到:
一 深入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1、制定总体教学工作计划。
在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实习课服务和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要求,深入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所教学科教学目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知识的分布和能力训练层次要求。根据所教学科知识特点和专业技能特点,知识能力及思维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研究学情,明确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应知应会内容,依据文化课模块及专业课技能训练要求,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制定后,教导处及教研组要监督教师严格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完成教学既定目标。
2、制定教学实施性计划。
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每学期应选定教研教改课题,并安排教研活动,任课教师必须在领会大纲,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所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确定本学期学科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双力”(智力、能力)、“双能”(智能、技能)训练要点,提出各单元或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落实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措施,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切实落实。
二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引导教师切实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提高教学效益,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构建学生学习策略,要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抓好课堂教学效益同等重要的思想,强化学风建设,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管理学习事务的优良学风。同时,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策略研讨。一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避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推广运用已经取得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学习和灵活运用适合职教特点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课堂制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目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引导型教学法”等新教法。三是整合教学资源,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和调控艺术。例如,如何进行课堂巡视达到有效调控;如何设计过渡,使整个教学浑然成为一体;如何把握学中的“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之乐;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激起学生思考联想;如何设计练习、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研究
为了提高教学研究水平,首先是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要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内强素质,苦练技能,全面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其次要把握好教材重点,确定教研课题,成立课题小组开展研究活动。一是确定课题研究时间、内容、目标;二是开展每月研讨一个主题活动;三是上好示范观摩课;四是开好课题研讨会;五是展示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教师加强学习。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骨干帮带,落实“一帮一”帮扶结对活动。骨干教师带头上好示范观摩课,并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全体教师每人都要上好公开课,教研组通过听课学习,评议交流,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的机会。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结对帮扶的教师要上好帮扶“结对”课,每学期结对师徒至少互相听、评四节课。“结对”课激发了教师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备课小组教师要上好“同课异构”课。首先,课题小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设计上课预案,一位教师先讲,听评课后,共同修改,再有第二位教师上同一节课,继续听、评、改,完善教学设计。经过教研组多次讲、听、评、研活动,就产生了不同课型的精品课,这样既促进了教学研讨,又提高了课堂效益。
学校要发展,教师要优先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我们要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要引导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共识。既要树立教育教学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又要避免把抓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倾向。要以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
作为中职教师一定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增进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从交流中中了解他们学习各个过程的情况,了解他们希望老师怎样来教他们。在交流中引导,对他们产生影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关系。要建立这种关系,教师必须走出“知识技术在我这里”的小圈子,放下“我是老师”的架子,将自己定位于与学生平等的学习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虚心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尊重学生的观点,乐于接受学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见解,敢于怀疑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思想互相碰撞、互相激发、互相接纳、互相融合。在这种平等关系中,教师本身也深得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两者共同成长。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作为教师本身要做到:1、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回自信,找回“真我”的感觉。为此,教师必须要更多地给学生以褒扬,要让学生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享受到被尊重的欢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2、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实际,要采用个别谈心、个别交流的方式和他们推心置腹地对话,真心地启发、解释、劝说、诱导,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是为他们着想的,使他们领悟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指导。总之,以真诚赢得真诚,以心灵感受心灵,达到师生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的境界。
五 改善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动手等方法去积极进行探索、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在动手动脑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掌握要领。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先提出启发性问题,从验证实验入手,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学生的实验步骤和观看到的现象。
总之,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我们所有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