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不可乱用,仅适用于猝死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传度:100000000+
  在进行急救时,如发现猝死患者的第一目击者能立即拨打120,并科学地进行心肺复苏,会提高患者被成功救治的概率。但心肺复苏也仅适用于猝死患者,若患者处于清醒、有心跳、有呼吸的状况时,做心外按压不仅多余,还可能弄伤肋骨、肺部等。

可通过三步骤判断患者是否猝死:


  1、轻拍患者双肩,对其双耳大声呼唤来判断是否意识丧失;
  2、将耳贴在患者胸口,听有无心跳声;
  3、将面颊贴近患者口鼻,感觉患者有无呼吸气流,并倾听有无呼吸声,再看其胸廓有无起伏,判断有无自主呼吸。若一无意识、二无心跳、三无呼吸,即可判断为猝死,需立即做心肺复苏术。


大咖來辟谣


  主持/陈建荣
  教授 硕导
  以上科普内容并不严谨。首先应清楚以下几个概念:
  1、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心跳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2、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3、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可分为4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即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其次,心脏骤停三联征包括: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三个特征。
  最后,文中第二条:“将耳贴在患者胸口,听有无心跳声”有误。
  目前以检查脉搏作为胸外按压的前提条件之一,如在10秒内不能明确的触及脉搏,需立即做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前尚无听心跳声这一过程。
  文中第三条:“将面颊贴近患者口鼻,感觉患者有无呼吸气流,并倾听有无呼吸声,再看其胸廓有无起伏,判断有无自主呼吸。若一无意识、二无心跳、三无呼吸,即可判断为猝死,需立即做心肺复苏术”有误。
  心肺复苏从前传统的“一看二听三感觉”已被精简为“一看”,看胸腹部起伏,时间为5~10秒。
其他文献
CPT测试作为岩土工程勘察中一项重要的原位测试技术,因其能在现场直接、连续、快捷地对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参数进行测试,并且避免了取样和室内试验对土样所造成的扰动等影响,故在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城市化的发展步伐也在日益加快,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土地资源的利用,随着
随着公路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其管理理论的运用。本文主要是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内容、运用做了深入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隐蔽性较强,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甚至造成断桩等重大质量问题,危及桥梁的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施工中的质量问题的现象、成
关于期刊营销的研究依旧是2014年度期刊研究的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发表在新闻传播专业类报刊、经济管理类杂志、高等院校学报等相关资料上的期刊研究论文约2500篇,
2014年,我国期刊仍面临着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方面来自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源自出版技术革新。而无论期刊作何转变,期刊编辑工作都是重中之重,它关系着期刊的品质和未来发展。
目的 观察五苓散加减治疗特发性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病历6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32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具
高脂肪饮食是导致血脂升高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增加血脂升高的风险有:  1、摄入的热量过多 摄入的热量过多会导致肥胖,肥胖是引起血脂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2、摄入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 如这位粉丝所说,很多人确实是摄入了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畜肉、带皮的禽肉、动物内脏等,还有人会用动物油来炒菜吃,这些食物含有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很容易升高血脂。  3、不良的生活方式 久坐不动、过量饮酒、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