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国时期四川大学与华西协合大学招生之差异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国时期四川大学是国立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是私立教会大学,也是当时四川省最具代表性的两所大学,民国时期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有诸多招生方面的差异:他们秉持不同的招生理念,实施不同的招生政策,开设各具特色的招生专业,采用适合自己的招生考试方式方法,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招生体系。
  [关    键   词]  民国;招生;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028-02
   今日之四川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分别在1994年和2000年两次强强合并而成,成为学科均衡、优势突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回望历史,民国时期,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则分属不同性质的大学。四川大学是由国家财政出资,招生办学受政府制约的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是一所私立的教会大学,是由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基督教会的五个差会共同创办,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教会拨款和捐赠。虽然同属中国近代大学,代表两种大学招生模式的四川大学和私立、教会性质的华西协合大学在招生考试制度方面却有着较大差异,走出了不同的路径。他们秉持不同的招生理念,实施不同的招生政策,开设不同的招生专业,采用适合自己的招生考试方式方法,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招生体系。
   一、招考理念差异
   中国近代面临的国家和民族危机,使中国许多有识之士将教育作为救国的途径。四川大学的源头是中西学堂,这是四川第一所具有近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中西学堂的创办肇始于1896年,正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的时期,所以四川大学的招生带有强烈的教育救国思想,带着一种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反映了国家意志。四川大学因为是国家招生政策的承担者和执行者,国民政府从国家层面统筹招生资源,必然要通过四川大学的具体招生实现。
   正是因为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在招生理念上各有侧重,招生组织上各具特色,才使他们代表中国近代国立大学和私立教会大学的招生丰富多彩。
   二、招考方式差异
   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曾讲道:“(国立)大学的经费来源是国家的税收,是出于人的负担,所以大学对于国家、民族的生存问题不能不负一种责任[1]”。政府在招生政策选取上首要是公平,招生公平的方式就是统一考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四川大学就要按照国民政府的要求,根据选拔标准,借助于统一考试进行筛选,以达到人才选拔的目的。并且,中国虽然在1905年取消了科举制,但是考试文化在中国深深扎下了根。四川大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是人们认为最客观、最公正、最有效的方式,很难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代替。
   1924年,教育部颁布《国立大学条例》明确规定“国立大学录取学生,以其入学试验之成绩定之[2]”。1938年,民国教育部颁布《二十七年度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办法大纲》规定,录取标准,一律经统一招生委员会规定,由部颁发。由部分发决定各处取录学生人数[3]。录取学生,根据成绩先依该生第一志愿学校分发。如第一志愿学校满额时,依其第二志愿,余类推。如有志愿学校均额满时,由部指派学校。教育部1941年又颁布《公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委员会章程》,招生大权收归教育部的统一招生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全国的国立大学统一招生制度。
   四川大学在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下参加的国家招生统一考试,是民国时期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里程碑。将入学考试定为大学招生的规定程序,进一步确立入学考试的权威地位。其出发点主要是“籍统一的标准,提高学生的程度,免考生仿徨歧路兼考数校之苦”。统一招生考试克服了自由招生的诸多弊病,降低了招生成本,加速了大学招生的正规化、制度化,結束了此前大学招生中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在政治腐败的民国时期,统一招生考试阻挡了金钱、权力和人情等对招生的侵扰,维护了招生公平,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招生专业差异
   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在民国时期都是综合性大学,他们根据大学自身定位和社会需求,创办不同的招生专业,民国时期,四川大学主要有文、法、商、理、工、农、师范等学科专业,华西协合大学则有文、理、医等学科专业,尤其医科专业是华西协合大学享誉中国的品牌专业。两所大学招生专业的最大差异在于四川大学创办了农学和工科专业,华西协合大学创办了医学和神学专业。
   作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农业经济比较发达,为促进当时四川省农业发展,四川大学较早地开设农学专业。1906年,开办四川通省农政学堂,随后改名为“四川中等农业学堂”,设农别科、蚕别科,这是四川近代第一所专门性的农业专科学校,以“教授农业上必需之时、应有之艺能,用中国之成法,参东西洋之知识,使学者实能从事农业”为宗旨。1927年8月,四川省长公署决定,将农业专科学校合并进四川大学,四川大学为四川省农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1943年,李约瑟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后认为,农学是四川大学“最强学科”,成都是当时中国的“农业中心”。
   原四川大学校长黄季陆提出(四川大学)“要增设实科学系,培植西南建设人才”。1944年,航空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开始招生,1947年,成都兵工厂移交四川大学管理,工学专业更加壮大,当时报纸称:四川大学工学院“获得中国各大学工学院中最完备之实习工厂”。1948年以后,工学院新建化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使四川大学工学院在国内大学中迅速崛起。    华西协合大学作为英美五个差会创办的教会大学,从创建之初,就非常重视医科的发展,医科也是华西协合大学的主要招生专业。为什么华西协合大学要办医科专业呢?1919年,为募集扩大医、牙学院基金而编写的《中国一瞥》书中曾这样写道:“训练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基督教徒成为医生,具有无比的利益。”美国基督教重要负责人司弼士曾经指出:“我们的事业,应该以直接达到传播基督福音和开设教堂为目的。因此,作为一种传教手段,医疗事业应以能被利用引人入教的影响和可能为前提。”简言之,医疗传教目的就是先治疗病人的病痛,然后使患者更易接受基督教为信仰。
   所以,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创办医科专业蔚然成风,除华西协合大学外,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等教会大学都开办医科专业。在医学传教士启尔德的力倡下,华西协合大学医科于1914年成立,华西协合大学遂有医科之设,使之成为中国西部方圆二千多公里内唯一的医学院。1917年,牙医博士林则(AshelyW.Lindsay,1884—1968)受命来到华西协合大学创立牙科,是中国最早的牙科专业,开创中国的牙科高等教育。医、牙科为中国西部各地的医学事业起到了奠基作用,是学校中社会影响最大的专业。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称:“该校办理,尚具基础,医、牙两科成绩特著。”从1915年首批畢业生,到1950年第35届毕业生,华西协合大学正科毕业生总计有2077人,其中,医、牙学院579人(医科422人,牙科157人),为各专业之首。
   四、招收生源差异
   民国时期,随着政府财政的投入增加,四川大学办学条件日渐改善,四川大学的公费制度不仅有补助,还设免费学额,这使四川大学的学习费用相对较低。这个制度设计有利于减轻工农阶层考大学的经济压力,帮助更多平民阶层的天赋聪颖孩子通过考试选拔,得以考入四川大学读书。
   四川大学原校长任鸿隽曾说:要使四川大学国立化,应知四川大学,是国立的学校,不是一乡一邑的学校,应该造成国士,不仅造成乡人。他指出:“我们要以全国为我们的目标,无论人才的造就,学术上的探讨,但应与全国有关系。”1936年夏,任鸿隽决定在平、津、京、沪、广东、陕西等地设立考场,以扩大招生范围。这次招到新生和转学生共164人,外省学生占了15%,虽然并没有改变学生籍贯的基本构成,却使川大在向“属于整个国家的大学”的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到了抗战时期,四川大学的外省学生增加,“打破川大历来之闭塞风气,反映中华民族共同精神”。截至1938年,川大在校学生共1318人,四川(含西康)籍学生所占比例不到71%,有了极大幅度的下降。相应地,外省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籍贯分布的范围也扩大了。
   华西协合大学则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了过去只招收基督徒的想法,逐渐演变为招收富裕权贵阶层子女的私立精英大学。所以,在民国中后期,华西协合大学招生对象主要来自中国上层社会子女、教会中学、基督教信徒子女。所以,华西协合大学虽经本土化和世俗化的调整,与四川大学具有共同的服务国家与社会的办学目标,但作为私立教会大学,华西协合大学与四川大学对人才选拔的定位还是不一样的,华西协合大学是通过培养具有基督教品性的人才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而四川大学则通过培养具有现代民主和科学精神的人才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虞宁宁.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李涛.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二十七年度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办法大纲[J].教育通讯,1938,1(15).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2020年,作为建党百年献礼之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央视热播,该剧在开播之初便获得了广泛关注,高品质的剧作质量让其迅速成为了年度电视剧现象之作,受众群体也随之逐步扩大,不少“95后”新青年表示“边查党史边追剧”。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内,一批以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工农大众为代表
[摘 要]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与中学物理的有效衔接问题,是每位大学物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由于学生在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影响了大學物理的教学质量。从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物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差异,提出了解决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大学物理; 中学物理;有效衔接 
2020年,全球影业陷入低迷。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得当,我国电影产业在下半年逐步恢复生机,全年票房超2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当前,抗疫形势依旧严峻,中国电影产业即面危局又逢变局,如何化危为机,不仅“活下来”还要“活得好”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电影产业包括制片、发行、放映三大环节,制片是后两者的基础。离开优质的电影产品,就不会有健康的电影产业。我们需要创作出更多兼具艺术感染力和市场号召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逐步转为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转型迫在眉睫,高校也在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又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多转向公务员、教师等稳定性相对更高的职业。高职院校师范生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可能成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可行之路,但是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不容易的,主要在对高
[摘 要] Linux操作系统具有丰富的思政资源,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信息类专业中拥有广泛的授课对象,Linux课程思政研究有利于理工类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以Linux操作系统为课程载体,积极开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研究并探索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在课程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L
国产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019年9月在国内上映时,获得了较高的口碑和3亿元的票房收入,国内几家电影评分网站都给出了8-9的高分.作品于2020年10月在日本上映后,原声版和配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转型,中国影坛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一批风格独特的年轻导演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学术界称其为“新生代”或曰“第六代”。新生代导演在影片中不断用自叙的方式表达长大成人的渴望、焦虑和想象,同时也怀着一种对真实还原的冲动,开始尝试将摄影机的镜头直接对准当前日常生活中的生命个体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这一群体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电影实践中,贾樟柯电影以其特立独行的美学风格脱颖而出。
[摘 要] 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双高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成为各大高校前进的方向。虽然现有高校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和高能力的社会人才,但是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原有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已慢慢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进而导致部分高校学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从实际学习的角度出发,无法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生产活动的知识,实用价值较低
[摘 要]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知识点复杂且抽象难懂,教师授课难度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分析了传统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尝试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中。通过探讨基于虚拟仿真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设计架构,寻找改善教学方法的手段,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将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进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