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在恒河游泳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k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社会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对专业不认同又性格内向的我该如何走出就业的第一步呢?
  困惑关键词:内向 出路 准备
  提问者:梅伊
  南京理工大学
  蒋方舟你好!
  我叫梅伊,是一个大二的学生。高考的失利,让我不得不为了向往的学校选择了专业调剂,结果走进了“百草独花”的机械设计专业。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生,喜欢比较安定的生活。本以为学了这个专业可以按部就班地实习、就业,可是随着课程的深入,越来越多机械名词的出现,让我觉得越来越无所适从,看着学长每天背着一般人都不认识的丁字尺匆忙游走于食堂和制图室之间,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真的不喜欢与这些图纸和机器共度一生。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苦苦思索将来的出路,现在就业难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像我这样一个学了四年机械设计,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又内向女孩子,如果不做这个行业,又能做些什么呢?从小到大我只是按部就班地读书,上大学,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现在突然就要为就业做准备了,说实话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
  我知道自己有很多需要锻炼的地方,也曾逼着自己参加社团,但外联部的同学拉我去谈赞助时,还没说话我就先脸红了。我知道这一点在找工作时会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但凡我听说的找到好工作的师兄师姐无一不是曾在校园里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我是不是应该做出一些改变,或者说在大学阶段应如何准备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梅伊你好!
  我曾随一个考察小组,去英国参观那里的一些大学和职业学校,问学生:“如果你们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怎么办呢?”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做一辈子?”在国外的大学,很少看到一个对自己的专业从前不了解,今后也不喜欢的学生,坐在课堂里熬四年,并且为之付出一生。
  当然,这种事情,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常见的。我的高中同学,当年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在报纸编辑和渔政管理之间犹豫,在珠宝设计和社会学之间犹豫,在软件工程和医药学之间犹豫……这些专业看起来那么不沾边,而且哪边都不是他的兴趣。他其实只是在父母和亲戚的建议之间犹豫,在学费和就业回报之间犹豫,在专业和学校所在的城市之间犹豫。
  我是这样认为的:有的人似乎很小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长大要做什么,长大以后明白自己在生活中要的是什么,一直不太偏离那个方向;有的人不是很关注自己的欲求,更照顾别人的意见,或者愿意牺牲自己的欲求;有的人是逐渐唤醒了内心需求,在边走边看中,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就职方向;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年复一年的重复,并且挖掘其中的小小乐趣,慢慢变得安然和喜欢手头的事情……
  你想过自己是什么样的吗?有没有可能在后来的学习中,慢慢发现了专业的乐趣,变得能接受了呢?有没有可能,在学习中,发现自己还挺适合这个专业,渐渐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然后越来越喜欢了呢?
  不管是强烈地喜欢,还是稍稍地喜欢,作为谋生,当然是要做一件自己不讨厌而且比较擅长的事情。当然,作为谋生,也有很多人要忍受专业中重复率很高,而且很疲惫的部分。
  美国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说:“如果你留意一下,生活往往有一种巨大的惯性,让人们在现有工作面前安分守己,不思进取,此时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的内心,这是否是你想要的工作,什么工作才是最适合你的呢?然后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
  “听从内心的呼唤”,是成功人士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敢为行业之先,肯冒险的人物而言。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有“内心的呼唤”这回事的。
  有个日本的小制作电影,叫《在恒河游蝶泳》。讲的是一个大学即将毕业的女生的故事,她去求职的时候,没有任何可夸耀的简历,问她有什么爱好,她答“看电影”;问她参加过什么课外小组和体育活动,她说“没有”;就连照片,也只能提供出一张标准照。就在她快被面试人员淘汰的时候,情急之下说出“我想在恒河游蝶泳!”为什么是恒河?因为它大;为什么游蝶泳?因为她只会蝶泳。为什么是印度呢?因为她很羡慕自己的哥哥去过印度,一直想去。
  为了践行她说过的经历,也为了弥补她苍白的生活,她真的去了印度,一个人的旅行,最后在恒河里,在印度人的快乐围观中,她游起了蝶泳。
  当然,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她顺利求职了。每到公司的假期,她就背起行囊行走全世界……她过起了令都市白领满足的普通人生。
  梅伊同学,你现在刚刚大二,在这个时段,适度地为就业焦虑,没有坏处。改变当然要发生,而且对你来说,正在开始。我觉得更多的更良性的改变,不仅是在“校园里叱咤风云”,而是可以在大学校园之外实现的那些。
其他文献
2013年5月,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2011级本科生丁岩发起了“‘爱·尚’微公益-拍卖愿望”实践项目,利用新媒体把收集到的贫困、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孩子的愿望晒在网络上,通过新媒体拍卖、淘宝认领、网站募捐等方式募集善款来帮助他们实现心愿。截至2014年底,“‘爱·尚’微公益-拍卖愿望”项目组共举办了8期“圆梦”活动,使两千多名儿童的愿望得以实现。  据丁岩介绍,他真正和公益结缘,得益于201
2015年6月10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这是该报告第七年度发布,并首次分为本科和高职高专两个版本。2015年报告基于麦可思对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毕业生需求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实习!实习!实习!刚升入大三,要去实习的念头在心里躁动起来。因为过去两年的一些实践活动,让我对市场宣传企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反复比较和考量,我选择了公关公司作为攻克对象。2003年9月末,我终于拿到L公司的实习offer,这家大公司几乎是公关行业中最顶尖的巨头。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我感兴趣的社交媒体平台,还有线下的活动执行、经纪和外联工作。  总监的无影手  2013年10月的某个星期一,带着成
计算机学院的24小时辅导  因为在国内读信息管理专业,到俄勒冈大学交换的第二个学期,我需要在计算机学院选课。为扎实基础,弥补没有学好基础编程的遗憾,我选了原本为大一学生开设的JAVA课程。教授叫Michal,是个扎马尾的中年男人,造型和长相都有点像布拉德皮特(偷笑)。上课之前我就找他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比起同班同学来有基础,但没有任何操作经验,智商比较低。Michal 听完大笑,非常轻松地说没问题,
个人小毛病类  自从独生子女一代上大学以来,宿舍遇到懒人的几率大大提高了。懒的表现有多种,比如周末常常赖在床上两天不带下来的;吃饭全要室友带的;从来不协助室友打扫和清理寝室卫生的;衣服攒积了满满一盆也不洗的;有课就让室友帮忙答到的等等。面对这些情况,一般来说寝室成员会有几种结果:拼懒,卫生谁都不做,尤其90后中鲜有劳模型的,一句“凭什么”就能将整个宿舍彻底锁定在脏乱差中;分而治之,自己只管自己的一
从硕士开始,直至读完博士,陈延玲在农村一待就是6年。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梨树县的“科技小园”的成员,她最先驻扎梨树,6年间迎来送走了很多师弟师妹,她从科技村长晋升到科技乡长,同学称她“梨树一姐”。  梨树科技农民  2009年4月,吉林省梨树县被确定为中国农大第二个要开辟的生产一线战场,主帅刚好是陈延玲的导师米国华。出于对女生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开始导师将她安排在北京相对轻松的田间开展实验,陈延玲
有一种东西叫做命定。放在姻缘里,可以像韩剧里娇嗔的女主角对欧巴来一句“你是我的命运”。从因果的角度来说,这是源与流的关系。有怎样的前世,一定能在今生里发现蛛丝马迹。不信,你去翻一翻学校的校史,肯定会有有趣的发现,化作嘴边恍然大悟的微笑。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世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现在的人大和当时的陕北公学体系已大有不同,但岁月的印记还在,时光的馈
“技工、蓝精灵、帅哥、美女、土豪车” ,这是大家对中国民航大学的“航大印象”。  中国民航大学所开专业几乎均与民航息息相关。  机务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身穿蓝色实习服在实验室、停机坪进行专业实习,所以同学们习惯笑称自己为“技工”“蓝精灵”。  在忙碌的校园生活中,也有人静下来,用相机、用心灵,记录校园的种种美好。  体育场旁的拍照“圣地”,无论是临近离校的毕业生,还是重返母校的将婚学子,都
在一所普通二本学校读大二的7个月中,我的大学生活几乎都围绕着MOOC转,  粗略计算一下我的作息时间表,每天用于MOOC的时间大约为13个小时。  现在,我读大三准备考研,虽不能把全部的时间都用于泡MOOC,但我还是在MOOC上选了8门课。  早在大一时,我就接触了E站(edX)。那时,E站能供选择的课程不多,直到C站(Coursera)和U站(Udacity)变得红火,  MOOC就热闹起来了。
“获奖以后,很多人问我:最大的改变是什么?”王瑾瑶有些无奈,她想了想说,“改变肯定是有,但是,不在于是不是得了第一。”2013年秋天,王瑾瑶赢得了中华小姐环球大赛的冠军。  “之春”之嘘  “大三,为了抓住毕业的尾巴,我和宿舍的小伙伴们又参加了一次‘广院之春’,我们的大学无憾了!”王瑾瑶笑说。广院之春是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一年一度的歌唱比赛,已经走过29个年头。参加广院之春不仅要有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