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高职培养目标、高职生源实际语文水平及应用写作课的教育功能来看,加强高职应用写作课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及学生就职的重要需要。
关键词 高职 应用写作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0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410154—01
围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课改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应用写作,已逐渐开始受到师生的重视。无论是从规范语言教育、传承中华灿烂文化,还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及大学生社会就业岗位的要求,应用写作越发显示出其它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应当看到,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与当今的应用写作教材、教法及考核极不协调。因此,课改,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就业的需求出发。本文结合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实际,谈些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应用写作课程的定位:重要的人文教育课程
首先,从高职培养目标来看需要开设应用写作。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实用型专门人才。从办学层次看,高职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在文化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这里也包括对基本应用写作素质和应用写作能力的要求。
其次,从高职生源实际的写作水平及应用写作课的教育功能来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并加强应用写作课是很有必要的。面对高职院校的生源的写作素质,词不达意、语不成旬、写作知识欠缺、错别字满篇等现象屡见不鲜,所以首先他们的实际写作水平状况迫切要求开设写作课。应用写作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任何学科无法达到的,也是所有学科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科学合理。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尤为突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仅是专业技能上,他们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需要学生较高的基本文化素养,甚至连会不会用普通话作自我介绍也成为他们面试的第一关。而应用写作课程的选材都注重思想启迪、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写作借鉴等综合效应,作品的严肃性、情感性、思辨性、原则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人格的有力手段和晟佳途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写作课程有着其它专业技能课程无法匹及的优势,也就有着其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二、课程改革的强调:创新教材
目前,相当一部分的高职学生的文字水平甚至还停留在初级教育程度上。面对这样的学生,强迫他们去撰写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应用文体,教学相背就会变成教学相克。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即主张教学要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我们的教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在必要与可能之问找到最佳接台点。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应是编者的首选。为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把高职应用写作教育落到实处,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不妨筹划自编适合高职院校各专业的通用的新教材。内容侧重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的文体,经济分析、市场调研、经济预测、实验报告、创新论文、活动方案等都可以入选。要注重人文教育和语言训练并重兼顾,比如渗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格与尊严、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等内容。在学生愿意看、需要看、必须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训练其写作能力:在学生愿意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引导其领悟人生哲理与职业道德。
当然,教材还应多选用和今后工作、学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实用性的内容。高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想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和其就业有关的内容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比如如让其学生学会写收据、会议记录等实用文体:让学生其轻松地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学尝说话,学会介绍自我。
三、课程改革的强调:创新教学方法
课改一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授课是围绕学生成长和今后工作学习的实际需要而定的。所以授课更为重要的是围绕着学生的互动,就是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去解决自己产生的疑问。所以,课程改革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习源自于疑问”,只要学生有问题、有需要那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存在的理由,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地被动接受和认同。
第二要从写作兴趣出发,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的宗旨,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采取精讲与泛读、讨论、观摩、比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对应用写作精粹的兴趣。
第三要寓精神品质培养于作品教学中。教学中要设法渗透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尤其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只是生硬的仿写,解读中适时适度地融进人文精神,适当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避免枯燥,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重要的是使学生有更为健康向上的、更高的精神追求、审美追求。
四、课程改革的强调:创新考试制度
传统的考核办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写作教学,考核制度要尽量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应建立一种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其既能尽量体现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1 推行加分制。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全面表现,比如平时作业有成绩、课堂讨论发言有记录、课外征文演讲比赛等获奖要加分,鼓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期末教师要从各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力求客观公正。总之,避免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力求全面培养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 注重学生个性发挥。改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可以采取计划内项目和计划外项目、课堂内与课堂外、论文与答辩等结合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目标,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 说写并重。在应用写作能力考核中要着重提高“说”与“写”的考核比例,对辩论课、讲演、讨论课、口语表演、即场材料写作课等等都进行打分,提高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需要,是学生创新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在进行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改革时,只有多为学生想象多想想课改到底是谁的需要,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 应用写作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0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410154—01
围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课改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应用写作,已逐渐开始受到师生的重视。无论是从规范语言教育、传承中华灿烂文化,还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及大学生社会就业岗位的要求,应用写作越发显示出其它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应当看到,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与当今的应用写作教材、教法及考核极不协调。因此,课改,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就业的需求出发。本文结合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实际,谈些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应用写作课程的定位:重要的人文教育课程
首先,从高职培养目标来看需要开设应用写作。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实用型专门人才。从办学层次看,高职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在文化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这里也包括对基本应用写作素质和应用写作能力的要求。
其次,从高职生源实际的写作水平及应用写作课的教育功能来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并加强应用写作课是很有必要的。面对高职院校的生源的写作素质,词不达意、语不成旬、写作知识欠缺、错别字满篇等现象屡见不鲜,所以首先他们的实际写作水平状况迫切要求开设写作课。应用写作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任何学科无法达到的,也是所有学科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科学合理。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尤为突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仅是专业技能上,他们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需要学生较高的基本文化素养,甚至连会不会用普通话作自我介绍也成为他们面试的第一关。而应用写作课程的选材都注重思想启迪、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写作借鉴等综合效应,作品的严肃性、情感性、思辨性、原则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人格的有力手段和晟佳途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写作课程有着其它专业技能课程无法匹及的优势,也就有着其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二、课程改革的强调:创新教材
目前,相当一部分的高职学生的文字水平甚至还停留在初级教育程度上。面对这样的学生,强迫他们去撰写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应用文体,教学相背就会变成教学相克。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即主张教学要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我们的教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在必要与可能之问找到最佳接台点。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应是编者的首选。为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把高职应用写作教育落到实处,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不妨筹划自编适合高职院校各专业的通用的新教材。内容侧重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的文体,经济分析、市场调研、经济预测、实验报告、创新论文、活动方案等都可以入选。要注重人文教育和语言训练并重兼顾,比如渗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格与尊严、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等内容。在学生愿意看、需要看、必须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训练其写作能力:在学生愿意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引导其领悟人生哲理与职业道德。
当然,教材还应多选用和今后工作、学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实用性的内容。高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想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和其就业有关的内容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比如如让其学生学会写收据、会议记录等实用文体:让学生其轻松地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学尝说话,学会介绍自我。
三、课程改革的强调:创新教学方法
课改一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授课是围绕学生成长和今后工作学习的实际需要而定的。所以授课更为重要的是围绕着学生的互动,就是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去解决自己产生的疑问。所以,课程改革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习源自于疑问”,只要学生有问题、有需要那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存在的理由,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地被动接受和认同。
第二要从写作兴趣出发,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的宗旨,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采取精讲与泛读、讨论、观摩、比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对应用写作精粹的兴趣。
第三要寓精神品质培养于作品教学中。教学中要设法渗透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尤其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只是生硬的仿写,解读中适时适度地融进人文精神,适当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避免枯燥,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重要的是使学生有更为健康向上的、更高的精神追求、审美追求。
四、课程改革的强调:创新考试制度
传统的考核办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写作教学,考核制度要尽量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应建立一种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其既能尽量体现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1 推行加分制。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全面表现,比如平时作业有成绩、课堂讨论发言有记录、课外征文演讲比赛等获奖要加分,鼓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期末教师要从各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力求客观公正。总之,避免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力求全面培养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 注重学生个性发挥。改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可以采取计划内项目和计划外项目、课堂内与课堂外、论文与答辩等结合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目标,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 说写并重。在应用写作能力考核中要着重提高“说”与“写”的考核比例,对辩论课、讲演、讨论课、口语表演、即场材料写作课等等都进行打分,提高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需要,是学生创新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在进行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改革时,只有多为学生想象多想想课改到底是谁的需要,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