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厌”到“乐”的转变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常面临极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学生的厌学,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优秀的学生没有突破性的进步。看到学生厌学,教师的教学情绪也会受影响。如何解决这一令人头疼的“顽症”,一直是教师努力探究的问题,尤其是英语这一学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英语学习方面困难较大的学生,其主要困难还是兴趣、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等。因此,教师不能把英语框架在课堂上,应放之于广阔的生活空间,把生活中的感触引进课堂,体味英语的魅力。
  英语学习中有大量的记忆工作。根据脑科学家研究,人的大脑中在下丘脑和边缘系统有“乐趣”中枢和“苦痛”中枢,如果“乐趣”中枢被激活,人就可以乐此不疲地做事情,而且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主动、愉快。“乐趣”中枢对学习和记忆影响极大,假若学习伴有乐趣或成就,学习的效率就好。
  一、创设情境,乐于自学
  如何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习语言要有情景才容易吸引学生。创设情景,需要教师预先精心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这种形式,把对话与句型联系起来,创设明确的任务情景。在英语课堂上创设一种情境,激活学生们的情感,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讲授七年级上册Module 9 People and Places时,笔者做了充分的准备,给学生们播放了学生秋游的视频。学生们观看完后,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What should you take for your trip? 2.What can you do on your trip?秋游视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热情,他们纷纷举手回答笔者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这种激情自然会使他们的学习“津津有味”。在课堂上,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看到学生的积极表现,学有所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从而更用心地教。
  二、多种手段,挖掘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多样的。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采用个别活动、同桌互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利用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语言及课件都能创设直观的情景,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并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英语起就明白语言是为交流服务的。比如,教数字时,笔者让学生收集自己家里所有的数字,如,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等等,还可以是家里人穿的衣服、鞋子的尺码等。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常叫学生充当“小老师”,讲解个别语言点。这使得有展示欲的学生越来越多。且经过学生讲解的语言点,学生都掌握得很好,印象深刻。例如,在复习“冠词”这一专题时,笔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提前把这一节课分派给了四名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做好准备。笔者先给这四名学生讲解,并组织讨论,查漏补缺,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点评,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这四名学生分工明确,内容安排有序,讲练结合,表现非常好。那节课,下面的其他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向这几个“小老师”投来了惊奇、羡慕的目光。
  三、在变化中实现高效
  好的课堂总让人无限期待。因此,我们的课堂要善于求新、求变,在变化中要质量,实现高效课堂。教师有时要四平八稳地上完一节课,有时又要暴风骤雨般学习完一篇文章,有时也可叛逆性地大胆增补、删减、重构教材内容。比如,在九年级语法专题复习上,笔者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情况,把复习顺序、所需课时做了調整。专题数词、冠词分别只用了一课时,而把学生掌握不够好的、易出错的时态则用了三课时。其中,考试出现频率高、易失分的现在完成时就用了一课时。不同专题,复习方法也大有不同,像“名词”,笔者用测试的方式进行,通过当堂检测、讲解、得分,以达到查漏补缺,复习巩固的目的;代词这一专题,则是比赛查阅笔记和记忆速度,如,找物主代词、人称代词的做题方法,找it,they,that,those,one,ones的做题步骤,以及找either,neither等特殊代词的用法,并检查学生对它们的记忆,复习以及运用;还有在宾语从句的复习上,笔者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语序、时态、连接词,并让学生选代表来对这些重点做以复习。不同的内容,学生总有份好奇和期待,因此,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课堂实践说明,课堂应让学生捉摸不透,无法预测,永远存在份神秘感,让学生对每节课都充满期待。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永远具有魅力。
  四、方法指引,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因而,教师把“教”变为“导”,能真正教给学生“点金术”,因为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当“火车头”,而是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的“火车头”,实行“多机拉动”。学生有问题也很少问教师了,而是问同组的合作伙伴。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问大组长,大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问教师,实际上,问教师的问题并不多。这样,全班学生成为了教师的助手。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选学习的合作伙伴。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前后桌六人一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讲授初中英语第二册(下)Module 6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将“题组-概念图”应用于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解题能力。详细阐述了“题组-概念图”在高三一轮复习中的使用策略,构建了“题组-概念图”的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关实践案例。  关键词:题组;概念图;高三化学;复习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2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化学动力学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德三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部分的内容选取、编排和呈现方式各不相同。德国高中化学教材既重视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部分,也重视催化反应动力学部分,内容选取较系统;中国高中化学教材重视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的内容,淡化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内容;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部分的内容不仅少而且简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动力学;内容选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句空话,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我们要利用物理知识本身的特色与优势,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领略我国的壮美河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动力。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初中物理教学   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我国古代人们在物理学方面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近代和现代的科技成就更
科目:地球与空间科学/土壤  课程时间:9~10周  适合年级:7~12  材料/技术  ●20颗豆科植物的种子,例如豌豆、四季豆或三叶草。这些种子不能是提前嫁接过的(如果种子皮是有颜色的,通常表示这个种子是嫁接过的)。  ●一个根瘤菌细菌的接种体,必须是对选定的宿主植物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可以从种子零售商那里买到合适的宿主种子以及细菌接种体。  ●4个一样的或非常类似的花盆(或者其他适合的容器,但
【摘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校合作共育是确保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但是长期以来,在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缺位现象突出,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新时代背景下,探索中职家校共育新模式,培养技能与素养双优的技能人才,是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中职;家校共育;实践探索  家校共育是新时代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
The next day, when the princess was eating with the king, she heard a knock on the door, “Lovely princess, open the door for me.” 第二天,当公主和国王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听到外面传来敲门声, “美丽的公主,请为我开门。”  So she rose and went to
从2009年5月起,江苏省动真碰硬地实施并贯彻执行了“五严”规定,各学校加班加点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的情形几乎绝迹。各个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从提高课堂效益着手想了很多方法,磨课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什么是磨课  从百度百科上得知:把各人的教学经验集中起来打磨某一教学内容并进行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叫做“磨课”。而我个人认为所谓磨课,就是让个人的小智慧与集体的大智慧在备课过程中相互碰
【摘要】专注力是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日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园阶段幼儿的专注力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部分第四条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幼儿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而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又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如何从游戏这一基本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就是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尤其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
【摘要】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德育意识,深挖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教学中注重创设德育情境,改变教学模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过:“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校数学课堂历来重视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
摘要:构建“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起来的“生动课堂”和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课堂”。  关键词:“生动”;“生活”;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47-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20  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