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庆阅兵中的战略导弹武器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1日,盛大的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如期举行,不但展示了全新的军队和国防体制改革成果,而且公开了诸多新型武器装备,特别是作为国家安全基石的战略导弹方队亮点不断,共展示了两大系列的7型5类战略导弹武器,其中多个传说中的新型武器都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这些神秘的国家战略长矛吧。

踹门“利箭”:“东风”17中程弹道导弹


  阅兵中,作为压轴方阵的战略打击模块的第一个方队是“东风”17常规导弹方队(题图),这一位置以往通常是“东风”15或“东风”11等常规战术弹道导弹方队。“东风”17是此次战略导弹阅兵方队中与“东风”41战略导弹并列的两大亮点之一,虽然没有“东风”41那么高大威猛、战略威慑意义明显,但它是一种应对现实威胁的、真正能用于战场的实用型武器,更具现实威慑作用。
“东风”17导弹的弹头特写

  外界关于“东风”17的传闻已久,但直到最近公开媒体的一则报道才正式坐实了该型武器的存在。2019年8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示了一款新型超高音速机动助推滑翔导弹的演示动画,外界普遍认为这应该就是传闻中的新型“东风快递”——“东风”17。此前外界在2017年“东风”17的试射中发现,该型导弹从甘肃酒泉发射到新疆的靶场,飞行距离达到14∞千米,目标精度在10米以内。因此外界认为“东风”17的具体射程大体在1800千米到2500千米之间。该型导弹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高超声速弹头。从此次阅兵影像可以看出,该型导弹弹头的黑色涂装与整个方队的灰绿色涂装明显不同,且弹头也非周对称圆锥形,而是尖锐的三棱形截面的三角翼形,这是较为典型的乘波体结构,其在高超声速飞行时具有较好的控制状态。大家知道,所谓高超声速是指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从该型导弹的射程和弹道推测,其平均速度应该在8-10马赫左右。此次展示应该纠正了以往关于“东风”17高超声速飞行器弹头采用整流罩的推测。“东风”17的高超声速滑翔弹头可能直接安装在“东风”16B的助推器上面级,在导弹助推下,完成起飞段飞行,突破大气层,随后开始向大气层边缘机动,结束自己的弹道飞行状态,进入高超声速下的大气层或边缘滑翔状态。它通过气动力调整高度和水平巡航机动,从而可获得普通弹道导弹所没有的弹道灵活性。美国《外交》杂志在2016年报道称,中国在11月1日和11月15日连续进行了2次“东风”17弹道导弹的实弹发射,导弹携带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战斗部。美国情报部门在11月1日的试射中观测到,导弹共飞行1400千米,随后释放高超声速弹头:弹头再入大气层后,在6万米高空进行了一段高超声速滑翔机动动作,最终成功击中了位于中国西部的预定靶场,“落点距离目标只有几米”,整个弹道飞行时间不到11分钟。
  从该导弹弹头的容积和最大外廓径看,基本可以排除采用较大的核弹头的可能。由于方阵的导弹型号通常综合射程和核常性能等因素来排序,因此通过其在方阵第一的位置,基本可以判断其射程和弹头的核常属性应低于排在第二的核常兼容的“东风”26。但其又属于战略打击模块,因此其打击目标应该是较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东风”26核常兼备导弹方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风”17兼具高超声速、滑翔可变轨迹两大高新技术,因此可有效突破敌防空反导系统,在未来作战中应该是担负最初的“踹门”任务。该导弹通常应该是为前线纵深1500千米的地面部队提供连航空兵都无法做到的火力支援和先期突击,适合快速打击敌方指挥中心、物流中心、通信中心、防空阵地等重要目标。而从我国面临的现实威胁看,其目标应该包括韩国部署的“萨德”导弹系统,日本部署的“爱国者”3、“萨德”的雷达(AN/TPY-2)和未来的陆基“宙斯盾”系统,以及美军在东海和南海的航母编队等战略目标。据美军估计,“东风”17导弹的飞行速度约6马赫,俄媒则认为可达到10马赫。
  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东风”17是全世界第一种服役的高超声速导弹,预计到2020年左右将形成完全战斗力。此次阅兵,我国高调展示这种新武器不但验证了美国人的猜测,而且也对在我周边蠢蠢欲动的敌对势力起到了强烈的震撼作用。

缚龙“长缨”:“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


  战略打击模块的第三方队是“东风”26核常兼備导弹方队。阅兵介绍词称其为“核常兼备、慑战一体,依令突击、精打要害”。按照央视在2015年阅兵式中的解说,“东风”26是我国第一种“核常兼备”导弹,即既可以投掷核弹头也可以投掷常规弹头。也就是说,该型导弹具备核常两种打击能力,既是威慑型武器,也是一种实战性的精确打击武器。
  核常兼备武器思想在西方长期受到排挤,认为这种武器的存在使得迎击型核反击变得危险,因为弹道相似使防御方无法判断飞来的导弹究竟是核还是常规性质的导弹,因此其受到军控领域的强烈反对。但实际上美国早期的“潘兴”2导弹也是核常兼备型武器。美国情报部门在2014年确定了“东风”26的存在。在2015年该型导弹公开后,美情报分析专家认为该导弹:一是核常兼备,即可在核弹头和常规弹头之间进行快速转换,模糊了战略武器和战术武器之间的差别;二是实现了无依托快速发射,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自主发射,这使得美军对这种导弹的打击和跟踪变得十分困难:三是首次实现一种导弹可配备电磁脉冲弹头、大型钻地弹头、集束反跑道子母弹头、电子战弹头等数十种弹头,使其成为可以精确攻击地面目标、机场、港口的多用途导弹;四是可以打击时间敏感目标,如航行中的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可在最后一分钟攻击目标的瞬间,还能继续接收目标信息。俄情报界认为,该导弹射程约为3500千米,具有较好的机动能力和分导攻击能力。   传统弹道导弹的发射流程是:导弹的隶属单位接到命令后,导弹车从山区的隧道洞库中驶出,到达提前计算好射击要素的预设阵地,向导弹输入目标参数,然后发射。而“东风”26在发射前无需预设阵地,也不需要大规模保障团队,其小型化作战单元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机动,随时可以执行发射任务。
  该型导弹在2015年阅兵时被认为是“关岛杀手”,这是因为从射程分析,其可覆盖美国在南太平洋岛屿的重要军事基地——关岛,而这一目标在中国大部分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外。从这点来看其可以成为我国破解美国“空海一体战”的“撒手锏”。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阅兵中关于该导弹的解说词突出了“核常兼备导弹部队上高原进戈壁,按照实战化要求,全要素全流程开展恶劣环境条件下实弹发射任务”。从其射程来看,从我国西部高原发射后的打击目标应该是西南方向,因此其对南亚国家也应该具有较强的威慑作用。

海底“强弓”:“巨浪”2潜射战略弹道导弹


  “巨浪”2导弹方队是战略打击模块的第四个方队,由12辆导弹车组成。这是新型潜射战略导弹的首次公开亮相。此次阅兵中首次将海军战略导弹武器编排在了过去全部由二炮或火箭军装备组成的受阅方队中,这体现了此次军改各种打击力量大联合的指导思想。虽然阅兵解说词对“巨浪”2没有过多介绍,但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自明。它是我国战略核反击力量“三位一体”的重要一支,具有高度的隐蔽性,战略威慑作用首屈一指。
  关于“巨浪”2的传闻也有很多,但由于保密,外界只能从试验的观测情况作出大致判断。从目前透露情况看,“巨浪”2是我国第二代洲际潜射弹道导弹。据外媒报道,从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对第二代洲际潜射弹道导弹及配套核潜艇进行预研,主要是解决“巨浪”1第一代潜射导弹射程近和潜艇妥善率不高的问题。但由于技术跨越大,研制初期并不顺利。该型导弹最初于2003年6月成功首飞,并在两年后首次在试验潜艇上发射成功,但在2013年前后发展出现反复,直到2015年发射可靠性逐步提高。美国情报机构认为,该导弹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7400-9000千米,精度100米:可携带单个或3~6个核弹头(美军控界认为该导弹目前只有单弹头)。该导弹与我国陆基“东风”31有一定的技术渊源,一般认为是“东风”31的海军型。但从此次阅兵影像看,“巨浪”2的长度比“东风”31要短些,这说明“巨浪”2进行了较大改进。该导弹首次部署为2015年,其射程足以覆盖欧洲、印度、俄罗斯和大部分美国领土。
“巨浪”2潜射战略弹道导弹方队

  相对于其它核大国,我国发展海基核力量有天然的地理劣势。我国临近海域都被第一岛链封锁,密布美日韩的反潜兵力和探测设施。而且第一岛链内,北方渤海太小太浅,不适合战略核潜艇活动:黄海和东海水深仍嫌不足,并且面对美日联合反潜编队可能的攻击:南海水深海阔,但与美国本土距离太远。三亚基地的战略核潜艇要从附近南海北部“堡垒海域”打击美国西海岸目标,潜射导弹射程最少也要接近11000千米,如果覆盖西海岸则需要约12500千米:打击东海岸,要覆盖纽约、华盛顿,就需要约14000千米的射程;要打击佛罗里达州南端,需要约15000千米的射程。而最近美国军控权威克里斯滕森在《原子科学家公报》中撰文称,“巨浪”2的最大射程可能只有7000千米,而且还从未实际试验过这一射程。因此其是不可能打击到美国大陆的,除非冒险远离中国有效防御水域。我们按照外界推测射程的中间值8000千米未看“巨浪”2,其要打击美国西海岸就要前出至西太平洋:要覆盖东海岸的纽约、华盛顿,更是需要前出至夏威夷一线。我国核武库规模小、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在这样的前提下,二次核反击就必须能够覆盖纽约、华盛顿这些政治经济中心,才会对美国有足够的威慑力。美国分析认为,我国正在为此大力推进“巨浪”2的改进型和“巨浪”3的发展。

远击“长矛”:“东风”31AG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lAG(甲改)核导弹方队由16辆导弹车组成。阅兵解说词称,“东风”31AG是我国大国地位、国防实力的显著标志。该导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固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机动性能好、生存能力强、部署转换快、打击精度高。
  “东风”31AG的前身“东风”31最早在1999年国庆阅兵中出现,其曾是我国第一种全机动的洲际战略弹道导弹。从外界报道看,该型导弹1995年5月29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3.4米,弹径2.2米,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和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8000千米:可携带1枚700千克威力为1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以后在其基础上又发展了“东风”31A导弹。外媒分析称,“东风”31A首次成功发射是2002年11月,2006年9月该型导弹完成定型试验,随后开始装备部队。2009年10月国外再次报道发现当时的二炮部队独立完成了“东风“31A的发射,这表明该导弹已完全具备作战能力,意味着我国真正形成了战略导弹的地面机动快速发射能力,導弹生存性大幅提高。
“东风”31AG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方队

  “东风”31基本型号采用的是我国第二代固体推进技术。而“东风”31A开始采用新高能推进剂的第三代固体火箭技术,使导弹射程得到突破,外界估计可以达到12000千米。此后为应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开始试验多弹头和变轨技术。西方通过对几次试验的观测认为,“东风”31A的改进型试验了中段变轨技术,并可以通过提高弹道顶点的高度使弹头进入大气层后的速度加快,从而使反导系统拦截更困难。而且,美国还认为“东风”31A的改进型多次试验了多弹头分导技术,而这个改进型就是“东风”3lAG。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阅兵中对该导弹方队的解说词称,这个受阅方队由两个导弹旅抽组,全部来自火箭军某基地,他们是高原火箭兵的代表。这个基地在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中,携带战略导弹首次亮相长安街,从此揭开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神秘面纱。也就是说,该导弹现部署在我国西北或西南高原,虽然地处我国腹地,距离美国并不是最近,但这表明其射程已经大幅提高,远不是最初只能有限打击美国本土的射程。

大国“重锤”:“东风”5B液体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导弹方队从1984年大阅兵开始只要出现就是战略导弹部队的压轴主角,但是此次阅兵其终于让位于新晋主角“东风”41,这表明我国战略导弹力量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次亮相的“东风”5B并不是第一次公开展示,其在2015年大阅兵中首次出现。从外观和介绍来看,这次阅兵其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此次阅兵“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仍由4枚组成方队,4枚导弹分成8个部分,分别是4个第一级推进器弹体和4个第二级推进器 弹头组件,在8辆重载拖车的装载下驶过天安门。“东风”5B在2015年出现后,外界分析认为,其在射程、精度、可靠性和作战使用性能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估计射程可以达到12000千米。外界消息称“东风”5A曾在1993年6月成功进行了低弹道飞行试验,1995年7月抽检高弹道飞行,同样取得成功。此后开始第二次重大改进,即研制分导式多弹头(MIRV)导弹,以提高导弹的打击威力和突防能力。多彈头型“东风”5被称为“东风”5B,于2006年6月首飞成功,这使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世界上第4个掌握MIRV技术的国家。“东风”5B是在有制导装置的母舱内装多枚弹头,由母舱按预定程序逐个释放,使其分别导向各自目标,既能攻击相隔一定距离的数个目标,也能集中攻击一个面目标。国外媒体根据该导弹的载荷推算认为,“东风”5B可携带4-6个分导弹头,如果采用小型化弹头可将携带数量提高到9个或者相应的突防装置。可见,“东风”5B显著提高了我国液体洲际导弹的技术水平和武器装备性能,使导弹的突防能力、命中精度和毁伤效果大幅提高。
“东风”41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方队

长柄“利斧”:“东风”41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


  此次阅兵中,装备方队最后一个出场的是“东风”41核导弹方队。阅兵解说称,该导弹是我国战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是战略制衡、战略慑控、战略决胜的重要力量。从这可以看出我国战略威慑的主体已经从“东风”31机动导弹 “东风”5固定导弹模式,转变为了“东风”41机动导弹 “东风”5B固定多弹头导弹模式。“东风”41已成为了现有战略威慑的核心。
“东风”5B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方队

  实际上,此次阅兵最大和没有争议的悬念就是“东风”41的亮相。美国国防部2014年6月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就透露,解放军第二炮兵正在发展“东风”41战略导弹。美媒认为,“东风”41战略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12000千米,只需20-25分钟即可到达美国。该导弹搭载10枚分导式核弹头,并已经完成多次发射试验。导弹采用惯性和北斗卫星导航,打击精度小于150米。该导弹被认为是我国第三代战略导弹武器,因此具有非凡的意义。西方防务专家认为作为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武器,“东风”41可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下井等多种方式发射;携带分导核弹头,可视情况携带3枚、6枚、10枚;配备“突防装置”,分弹头在飞行末段可攻击不同目标,能大幅降低反导系统的效能。有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东风”41令对手忌惮的是其强大的突防能力,该导弹有足够的载荷能力配备诱饵弹、抗干扰系统和热防护系统等辅助装置。目前,美国反导系统主要通过捕捉热红外信号轨迹锁定未袭导弹并进行拦截,或实施信号干扰,使它偏离目标。而“东风”41采用的热防护系统和抗干扰系统无疑将大幅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
火箭军宣传视频中出现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发射场景

极速“飞镖”:“东风”100超音速巡航导弹


  此次阅兵中最为神秘的则属排在战略打击模块第二方队的“长剑”100巡航导弹方队。阅兵解说称,此次亮相的超音速巡航导弹,精度高、射程远、反应速度快,是“长剑”系列的最新型号,也是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于我国发展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消息流传很久,基本都停留在工业部门的外贸产品。例如,CX-1外贸型超音速巡航导弹等。但是始终没有军方装备此类武器的消息,直到此次阅兵前几天的2019年9月25日,火箭军部队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段视频剪辑才证实了军方早已装备超音速巡航导弹的事实。视频显示在包括“长剑”10在内的一系列火箭军已知现有装备中出现了一种似超音速气动外形的导弹,使用类似“长剑”10巡航导弹的多联装发射箱,并采用了近乎垂直发射的方式,如果不是火箭军的宣传视频,很容易将其认为是防空型导弹武器。视频中显示了导弹细长的背鳍、推进器和可折叠的尾翼,甚至还有似矩形的腹部进气道。外界估计该导弹可能采用临近空间巡航飞行方式,因此推测其射程超过1000千米,这与其被安排在战略打击模块的事实相符。这种在20-100千米高空的临近空间,进行超音速飞行的方式可增强导弹的突防能力,可规避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
“东风”100超音速巡航导弹方队

  总的来看,此次阅兵的战略打击模块,说明了近年来我军战略导弹武器的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战武器基本得到了全面更新,应对未来威胁能力大幅提高,战略威慑能力也得到质的增强。可以说,此次阅兵展示了我军战略导弹武器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表明了我国应对周边威胁,慑止外部干预,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其他文献
2018年6月1日,加拿大西斯班海事公司正式开始为加拿大皇家海军(后文简称加海军)建造一型联合支援舰,这一全球面积第二大国的海军新型装备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两度命名  为了替换上世纪60年代末服役的2艘“保护者”级综合补给舰(加官方称辅助补给油船),2004年加海军启动2艘联合支援舰采购项目,提升其综合补给和海上指挥等能力,来满足未来多样化任务作战需求。  参与竞标的公司包括加拿大欧文造船公司、英
谷歌公司旗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的班组支援系统是一种外形酷似“大狗”的四足机器人,可携带近200千克重物,攀爬山坡并通过崎岖路面,跟随步兵行军战斗。但“大狗”机器人目前采用的天然气发动机噪音如同割草机一样巨大,极易暴露自身位置,难以起到在战斗中支援海军陆战队的作用。此外,“大狗”还存在一些没有明确解决方案的困难,包括如何维修及如何将其配属到传统的巡逻行动中。美国海军陆战队明确指出,需要可以安静伴随
在以英国率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指控俄在英毒杀“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父女为由“群殴”式驱逐俄外交官之际,2018年3月28日,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抛出重磅消息:2019财年英国将新增8亿英镑国防预算,其中6亿英镑用作“无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应急拨款,这使世人再次关注该级艇的发展动向。应对未来威胁而生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英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已发展了2代(“决心”级、“前卫”级)。为了应
毫无疑问,今天的武器装备大多还是对昨日的延续。单就为变化所继续抵抗的传统或背景,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与它们在1960年代、1940年代乃至1920年代的一样强大,但有些变化的确值得探讨、争辨。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目的在于卸下考据的重担,倡导仔细考察那些迹象背后更深更广的内容。  “争 鸣”空间的落地归结于北京西山脚下“四王府”的一次圈中好友的聚会,故记于栏目名中,以作纪念。    王瑾(以下简称主持人
在大洋上近乎无敌的舰队时刻都担心着来自头顶上的“灭顶之灾”。的确,独具特色的各型高速空舰导弹或制导炸弹,采取“大纵深、全空域、多方位”的大规模突袭方式,换作是外星人舰队也得退避三舍,它们是海上霸主们殚精竭力要对付的“最危险的敌人”。  今天随着历史档案逐渐揭开,我们得以重温那段特殊的岁月,探究和理解早期发展反舰性质的空对面制海武器的初衷,这对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相关武器的发展脉络极有帮助,要知道“历史
103号车,顶着的天线至少有三种第1方队——信息侦测、数据干扰作战  该方队展示了我军新一代战略级信息作战装备,具备破击节点、瘫痪体系的能力,堪称电磁空间的无形利剑。  第一排的XZ103~106号车,采用轻型高机动底盘。车顶中部前侧有一个桅杆天线,中间往四周伸出多个“分叉”,顶端有一圆盘天线。这可能是VHF/UHF双极化测向天线,能够覆盖地空和空空通信频率。工作时天线杆升起,能精确测定辐射源的方
兵器新品廊  美国“麦克法斯”手臂外骨骼  美国陆军研究人员正在开发“麦克法斯”手臂外骨骼。它的名称MAXFAS是“射手瞄准稳定性机动式上臂外骨骼”的首字母缩写,旨在帮助士兵提高射击水平。美国陆军要求士兵能够对超过270米(约3个足球场大小)外的目标射击,但在基本训练之前,许多士兵从未尝试打击这一距离上的目标。“麦克法斯”手臂外骨骼可帮助士兵更快进入角色,使用缆线和传感器探测射手手臂移动,随后如同
坦克装甲车辆,是国防地面兵器的技术水平、经营实力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军贸产品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地与客户沟通,2014年8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特别举办“装甲日”活动,集中展示各种主战坦克、轮式和履带式装甲车、军用卡车等装甲类产品,系列化、体系化地向用户呈现最新研发的产品和技术。  八月的包头,水草丰美、风光旖旎。22日,来自44个国家的大使、武官,以及我国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自治区的有关领导汇
今年,我军参加了5月澳大利亚主办的“2016国际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和7月底由俄罗斯举办的“2016国际军事比赛”(以下简称“两赛”)。笔者先后担任了两项赛事中的轻武器射击教练,既感受到了这两场国际性军事比赛科目的难度和严格,也领会到了比武竞技场上的紧张与残酷,更目睹了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那份“舍我其谁”的勇气与担当。  澳赛:公平公正  澳大利亚“国际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简
2018年2月22日,美国海军第二艘远征移动基地船“赫谢尔·威廉姆斯”号(T-ESB-4)在圣地亚哥的通用动力国家与钢铁造船厂举行了服役仪式。其首船“路易斯·B·普勒”号(T-ESB-3)在2017年7月已前往中东地区进行了首次作战部署。多艘该型舰船的持续服役,无疑增强了美军在今后执行航空扫雷、两栖作战、特种作战、反海盗、海上安全、人道主义行动和抢险救灾等远征任务的能力。发展背景  为满足“全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