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光高温交叉胁迫对牡丹叶片PSⅡ和PSⅠ之间能量传递的影响

来源 :园艺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uit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牡丹品种‘卷叶红’(Paeonia suffruticosa‘Juanyehong’)叶片为材料,研究强光(25℃,1 400μmol·m-2·s-1)、高温(45℃,700μmol·m-2·s-1)和强光高温(45℃,1 400μmol·m-2·s-1)胁迫对其光系统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3种胁迫下牡丹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Ⅰ活性(ΔI/Io)均明显下降,且处理2 h内ΔI/Io比Fv/Fm下降程度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PSⅡ向PSⅠ传递电子能力(φEo)下降。强光胁迫下,单位面积内反应中心数量(RC/CSm)明显减少,电子传递能力(VJ)变化不显著;而高温胁迫下,PSⅡ受体侧受到抑制,电子传递能力下降,光化学效率随之下降,导致单位面积内反应中心吸收、捕获的光能和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ABS/CSm、TR/CSm、ET/CSm)进一步减少。与单一胁迫相比,虽高温强光交叉胁迫加重了光抑制程度,但处理1 h内PSⅡ反应中心活性与单一胁迫差异不明显,表明交叉胁迫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单一胁迫相叠加。
其他文献
笔者于2002年5月~2006年5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10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分析了汞污染区河流沿岸草本植物及节肢动物样品中的汞含量.结果表明,节肢动物飞蝗、中华蚱蜢总汞含量分别为0.032~0.402 mg.kg-1、0.023~0.362 mg.kg-1,高于非污染区1个数量
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是实现二氧化碳化学固定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1-2]。目前实验研究者提出的催化反应机制存在分歧,尤其对于活化位尚存争议[3-4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