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y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如何解放思想,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必须思考的话题。
  
  一、让学生整体阅读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采用解题→识字解词析句→分析归纳段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僵化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思维发展。采用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造成学生一篇课文学完所得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缺乏整体观,对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将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以致对语文产生厌恶心理,扼杀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无怪乎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把一只胳膊从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针对这种阅读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整体阅读。那么什么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呢?“不对课文进行肢解式的教学就是整体阅读教学。”教师树立整体观念,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处理上应始终整体、充分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带进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到尾地阅读课文,在足够的时间里认真咀嚼课文。在整体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告知学生一个完整的阅读流程,即整体感知、把握文意、梳理文脉、抓住关键词句段、准确的理解文章主旨,再进行分步细读、理解上下文意或品词品句,最后是迁移、创新、评价、探究等。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可以把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工具与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有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二、让学生自由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而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我国古代早已有“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自得”见解。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我们应当承认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教学中应建立两组“对话”关系,其形式有“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伙伴关系。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沟通创造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由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面对同一文体,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教师不要急于把自我理解或教案上的公论硬塞给学生,教师应该为学生架设沟通文本的“桥梁”。由于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理解可能十分肤浅,甚至离奇古怪,但是,站在师生平等对话合作伙伴立场上,本着尊重学生的态度,教师不能轻视学生感受,不能泼冷水,而应该倍加珍惜,鼓励学生自由阅读、积极思考,提出各自的见解,使语文课堂充满民主、宽容和谐气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堂主、而是情景的创设者、探究的引导者、信息的提供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让学生广泛阅读
  
  阅读必须博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等即文章。”新课程下的语文,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语文,就是生活中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知识无处不在。教师要扩展学生阅读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广泛阅读,让学生既走入课本的小天地,又走进世界的大天地。另外,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里完成的,课内学到的知识要引到课外的活动中去理解、消化,并形成能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一切语言实践活动,都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因而生活即是学习语文的综合性大课堂。除了教科书、工具书、教辅材料这些传统的课程资料,报刊影视、网络、纪念馆、博物馆、自然风景、文化古迹、风俗民情,甚至生活环境独特体验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任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会、编演课本剧、语文知识竞赛、郊游、社会调查等,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从生活到教学,从教学到社会,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又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特点,注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责编 覃亮生)
其他文献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
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如果说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温故”,那么对知识的整合就是“知新”。温故知新,是复习的双重任务。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说明问题,是高考的要求,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必然举措。整合知识的方法很多,如:可按教材单元整合,可按知识点之间联系整合,也可根据学科中心和主线整合。笔者仅以一轮单元复习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对单元主干知识、单元涉及的小专题和细节知识的整合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创新教育是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手段。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重要导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
思想政治课肩负着教育学生、培养能力、传授知识三大功能,有效课堂个性化教学是成就这三大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呢?    一、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1 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实现自己角色转换,使自己从唱独角戏的角色,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