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合克拉玛依市现状,构建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对原始数据予以归一化处理,确定权重,加权求和得到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相关
【机 构】
: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克拉玛依市现状,构建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对原始数据予以归一化处理,确定权重,加权求和得到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732 1),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关系相对密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发现,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C围绕其均值0.974 2上下波动.耦合协调度D总体也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变化量△D值每年的增长幅度有一定的波动.2004年增加幅度最大,变化量△D为0.544 0,环比增长率r为13.01%.2009增加幅度最小,变化量△D为0.002 9.环比增长率r为0.56%,但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某一增速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两者的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度.协调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二者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均衡发展,是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污水处理系统添加水蚯蚓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其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水蚯蚓能促进污泥对重金属As、Cd、Cr、Cu、Ni、Pb、Zn的富集,水蚯蚓自身也吸收一部分重金属,此外还有助于污泥中的重金属由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化,从而高效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同时,污泥减量达53.8%,且污泥中重金属的浓度增大,稳定态所占比例增加,系统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采用在差压瓶内密闭投加有机物的方法,测定污泥混合液中异养菌降解有机物醋酸钠的耗氧量;根据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1,利用得到的耗氧量计算异养菌产率系数(YH)。以5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实验室小试装置中的曝气池混合液为研究对象,先后两次投加NaAc。第1次投加有机物后得到的6个样品的YH平均值为(0.71±0.02)g细胞COD/g氧化COD,第2次投加后得到的YH平均值为(0.68±0.02)g细胞
将电吸附除盐技术应用到污水再生过程,以弥补现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传统工艺对盐类指标去除率低的不足。选用电吸附工艺将原再生水出水进行部分除盐,然后再与原再生水配水达到最终用户用水水质。结果表明,电吸附对水体中氯化物、电导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80%左右和60%以上,混合水的氯化物浓度、电导率分别在120 mg/L和800μS/cm以下,混合水水质达到《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 392
[目的]为明确剩余污泥好氧堆肥的过程参数控制和物料组配比例。[方法]利用剩余污泥与木屑、鸡粪、猪粪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进行好氧堆肥研究。[结果]从温度、pH和含水率来看,
构建了集水质净化、水体增氧与植物种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悬浮式生态滤床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在鮰鱼养殖塘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2 m3/(m2.h)时,系统的增氧效率最高;生物预挂膜周期为20 d左右,成功挂膜后,对COD的去除率可达65%;稳定运行期间,鱼塘的SS、NH3-N和NO2--N浓度均值分别为3.5、0.26和0.17 mg/L。良好的水质状况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鮰鱼
针对抗生素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且难降解等特点,在借鉴氧化沟完全混合的水力模型及机械推流原理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环流式好氧生化池并进行生产性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好氧生化处理工艺相比,此工艺可承受的进水污染物浓度提高了2~4倍,在COD负荷提高近1倍的情况下,对COD的去除率可提高2%~5%;在进水COD为5 000~12 000 mg/L、氨氮为200~500 mg/L、容积负荷达到2 kg
试验以棉花品种沧198为材料,以常规植棉为对照,在旱碱地条件下研究了微沟覆膜植棉(开15 cm深的浅沟,地膜覆盖,膜上打孔种植)对棉花根际土壤水分、电导率,对出苗、成苗、棉苗
采用自制柑橘皮活性炭构建生物活性炭反应器(BAC),并以重庆某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尾水为处理对象,通过考察柑橘皮BAC反应器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得到反应器运行的最佳水力负荷。当控制进水COD为300~400 mg/L、色度为110~200倍、氨氮为40~60 mg/L、总氮为45~80 mg/L时,柑橘皮BAC反应器在水力负荷为2.25 m3/(m2.d)的情况下能够稳定运行,对C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孔陶瓷膜水流组织方式,将常规多孔陶瓷膜过滤时水流从过流通道向外侧单向渗透的方式改变为双向渗透;分析了多孔陶瓷膜有效过滤面积计算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扇形过流通道多孔陶瓷膜对纯水和池塘水的过滤试验,结果表明,扇形过流通道多孔陶瓷膜的有效过滤面积为同规格圆形过流通道多孔陶瓷膜的1.3倍,过滤通量是圆形过流通道多孔陶瓷膜的1.45倍,但两者对池塘水的净化效果基本相当
通过小试和上机试验,对磁分离系统在各种药剂配比下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磁分离系统出水水质(主要为COD)与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关系最大,与磁粉投加量有一定关系,与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无明显相关性。运行成本中,PAC费用占总药剂成本的88%~89%。为提高运行的稳定性,需要对各药剂投加量进行调整,同时需要对部分设备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