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到文字的背后去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uyu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拜读了丁海军老师的《被限制的解读》一文(见《语文教学通讯B》2012年第2期第46页,引文下同)。在体会文中的观点时,似乎觉得丁老师的解读也“被限制”了。
  丁老师认为,《丑小鸭》一文的“文学真实性”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不能用现实主义的标准加以衡量”。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这篇童话,丁老师所阐述的这一观点应该是能说通的。但是,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之间往往是内在统一的。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考量这篇文章,它的教育意义要远比浪漫主义文学性的解读更具有典型性。所以在解读丑小鸭的形象时,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对“安徒生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天才,只不过误落到了一个贫穷之家”、“他的一生就是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这样的人生经历的解读,还要把解读的视域拓宽、拓深,读出文字背后应有的深意!
  首先,《丑小鸭》一文前前后后共描写了丑小鸭所遭遇的五次磨难。面对磨难,这只可怜的小东西始终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丑小鸭前两次因为本身客观上的“丑”,引来了别人的讪笑、排挤、驱逐。但它自始至终都小心、谨慎地应付着眼前的一切。它恭敬地和野鸭说话,不敢奢望和它们结婚;面对猎狗用鄙夷的目光看自己并因此放弃捕猎,它感到庆幸自得。接下来的磨难,已经不再单纯是丑小鸭客观上长得“丑”的缘故了。此后,丑小鸭有了更多的主张:追求言论的自由、渴望被人理解,追求不再受到过多的伤害,甚至追求能有一天和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一起!丑小鸭终于在经历了各种厄运的磨难后逐步长大、成熟!这主要归功于它自己内心的那份自信、乐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其实,这些就足以构成文本解读的现实意义:教育学生在面对磨难时向丑小鸭学习那种不悲观、不失望,鼓足勇气去追求美好的品质!
  假如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只有这些,那《丑小鸭》也就成不了经典文本中的经典。其文字的背后,应该还隐藏着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我们绕到文字后面去解读、分析。
  丁老师说,《丑小鸭》一文写的是安徒生一生“由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这理所当然会引来学生的议论:“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如果它的遗传基因里不具有成为天鹅的潜质,即便它如何努力,也成不了天鹅!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丑小鸭的“丑”,是因为那些普通的鸭子用他们平庸的目光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知道这只丑小鸭是天鹅蛋孵出来的天鹅雏儿的缘故!这只可怜的天鹅雏儿在养鸭场里,遭遇“同类”无情的讪笑和无尽的排挤、遭遇养鸭人无休止的虐待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面对厄运,此刻的丑小鸭其实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其一,是文章所描述的逃出去的办法;其二,则是选择逆来顺受、接受外界的嘲笑和侮辱。
  假如丑小鸭选择的是第二条路,我们依然可以预见它命运的发展方向:长得依然像天鹅那样美丽,但只能和普通的鸭子们一起在浅水区游泳。这时的丑小鸭纵使披上了天鹅的美丽外衣,它依然只能是只普通的鸭子:它不具备天鹅美丽的气质和翱翔蓝天的本领!
  也就是说,丑小鸭即便是一只天鹅蛋所生,即便它具有成为天鹅的潜质,但它不幸落入养鸭场,如果没有追求,没有努力,他依然成不了一只真正的天鹅!
  厄运往往会给人带来两种选择,一端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延伸,另一端则朝着平庸和毁灭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丑小鸭》诠释的关于命运的现实意义。面对现实,孩子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成为天鹅的潜质,也不知道在人生旅途中是否会遇到犹如丑小鸭般的各种不幸遭遇。所以,要让学生从中读出:无论何时何地、遇到怎样的遭遇,都应该像丑小鸭那样勇敢、乐观地面对,要坚持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努力拼搏、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才能成长为真正美丽的天鹅!
  这不就是对包括安徒生在内的所有人命运的最好诠释吗?我想,这种假设的影响力量,比起丁老师所阐述的“浪漫主义文学性”的解读结果会更有感染力些吧。
  (作者单位:宿州市埇桥区
  大营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要出台湾版时,我与章老师聊天,谈到如何在台湾做宣传,章老师笑着说,你跟他们说四句话十六个字:总督孙女、总长女儿、主席老师、外长夫人。     一    “章含之老师于今晨8:24去世。”  26日早晨,我还在睡梦中,依稀听到短信的铃声。我伸手抓过手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章老师的助理耿先生发来的。  半个月前,我去北京医院探望章老师时,私下里再三问过杨大夫,问过耿。他们告
美丽的“风电之花”  商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由风轮、增速齿轮箱、发电机、偏航装置、控制系统和塔架等部件所组成,雄伟壮观,引人注目。据说,最大的商用风力涡轮机拥有104米翼展,发电功率达0.36万千瓦。但缺点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还有许多基础设施。于是有人提出,能否以一种不显眼的方式在离住所较近的地方利用风力来发电?  自2006年以来,荷兰NL建筑事务所一直在探索先进的风力发电方法。“风电之花”是设
随着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第79期在淄博的举办,生本教育实验改革在淄博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展开。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学生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在此,笔者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
盘点2011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其中有一句是“神马都是浮云”。其实“浮云”并不是今人的创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的“浮云”的解释为“漂浮在天空的云彩”。意思是说“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好像是漂浮在天空的云彩”。这句话表现了孔子对义的重视和对富贵的淡漠。后来宋玉在《九辨》“卒痈蔽此浮云,下暗漠而无光”用“浮云”来比喻谗言蒙蔽君主,发展了这一词的含义。 
一  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来看,语文应用能力应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强化语文应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可是,当下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的严重弱化,造成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下降。  从教者角度而言,具备较为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是教好语文的重要前提。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普遍有所下降。由于一段时间以来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忽视,造成了教学双亏;加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先生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洋溢着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是语文意象的具体表征,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是语文教学特点的外化。”近日,笔者连续听了二十多节初中语文随堂课,仔细地梳理、品析、辨别这些课例,发现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逐渐丧失,甚至变得虚无。教师的课堂教学普遍以考试为导向,进行模式化的解题指导,课堂语言训练试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大容量、高密度、大
一、直面尴尬:滔滔不绝,教师话语依然独霸课堂  轰轰烈烈的课改进行到今天已有十个年头,回眸一些小范围的公开课、新教师开课或者审视自己的课堂,就会发现“废”话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堂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有的甚至为了完成预设的目标,还要“拖堂”,或者简化教学目标,就直接砍掉一个“小尾巴”,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学的“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时间非常宝贵,教师课堂话语尽量简洁。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机械、
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探究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研究探索的方式主动地阅读,以获取有关知识的一种学习模式。  下面以“探究叠字的艺术效果”为例,谈谈研究性阅读。  一、兴趣是开启研究性阅读的金钥匙  培根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叠字总是脱口而出。人们的称呼就多用叠字,如“爸爸”、“妈妈”、“姐姐”、“弟弟”等,尤其是品读孩子
语文游乐场  横向  1.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通过红外线或激光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移动的一种硬件设备。  4.日本产的一个汽车品牌。  5.位于上海浦东新区西北部的街道名。  6.用来描述纪晓岚的词语。  7.中国第一大内流河,由阿克苏河和叶尔羌河以及和田河汇流而成。  8.全美证券
雕塑断臂维纳斯散发出神秘气息,让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书法作品中的飞白笔画,虚实相济的丝丝点点给人强烈的力度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文学作品中,高明的作者也常常使用这种留白艺术,给读者制造想象的空间,使作品韵味无穷。如《红楼梦》九十八回对气绝弥留之际黛玉的描写:“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