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发配”到孙家沟煤矿后,郭顺民和他的工友们决定,再度进京上访。新的上访材料上写着:“山西省省政府和阳煤集团打击报复进京上访人员”。
去年1月的进京上访,曾给郭顺民莫大的希望。这位山西阳煤集团二矿(以下简称“二矿”)的矿工,和其他7位访民一起,“意外地”被温家宝总理接见。郭顺民反映的是,自己和其他7名矿工在二矿遭遇的诸多不公待遇。
“温总理接见后,第一感觉是回去可以正常上班,合同也可以签了。”但郭顺民没想到,最后事情“解决”成这样,他们这群上访矿工被分配到了更糟糕的孙家沟煤矿。
“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大官要接见你们”
2010年12月27日,包括郭顺民在内的84名矿工,因山西省煤炭厅下发的《关于全省煤矿井下严禁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通知》,被二矿停工清退。84人中,有56人跟郭一样,没有阳泉户籍的,其他被清退的则属于阳煤集团多营公司的“大集体工”。
郭顺民等选择上访的被清退矿工,在上访信中写道:山西省煤炭厅的这纸通知,与《劳动法》、《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相抵触。他们在城市长期就业,属于产业工人,而且在二矿从事采掘和拆安已有5年左右,清退令下来后,没有给予补偿。
他们要求享有二矿其他农民工一样的合法权益,续签有效合同,尽快恢复工作。为此,他们先后到阳泉矿务局、山西省劳动厅、山西省煤矿厅上访,但都没有说法,于是决定进京上访。
这群矿工中,郭顺民只有初中文化,来自山西昔阳的冯玉国上过高中,他找来合同法,大家一起研究后,草拟了进京上访的材料。在上访信,有5人签名,郭顺民和冯玉国、闫瑞波三人去了北京,还有两人因为害怕截访没去。
2011年1月22日,周六。
郭顺民等三人乘坐大巴到了北京,并在莲花池附近找了家旅社住下。头一次到北京,他们决定利用周日先熟悉下地形,到国家信访局“踩了踩点儿”。
2011年1月24日一大早,郭冯二人就去了国家信访局,闫瑞波留在旅社看行李。
周一,人多,他们光递交材料就花了两个多小时。不过,国家信访局的工作人员答复说,你们这事好解决,在外面等等吧。
中午,工作人员给他们送来了盒饭。这时,信访大厅里大约有四五十人。工作人员开始点名,郭顺民被点到了。他问工作人员怎么回事儿,得到的回答是:下午要来个大官儿,“你们一辈子都见不到的。”
当天下午2时许,经历了一次比早上更严格的安检后,郭顺民和王爱国、许桂芹等7位访民,被信访局一位女性工作人员领上了楼。
王爱国为自己的“身份”上访。2009年,王所在的湖北十堰市郧县的柳陂镇大桥村,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需要,被列入拆迁范围。当时的拆迁文件规定,水淹区172CM以下的住户,全部要搬迁。但“我们的房子在水淹区的200米以上的样子”,王爱国由此而认为自己不是“移民”。和当地官方几经交涉无果后,他和郭顺民一样,第一次来到国家信访局。
约一刻钟后,温总理进来了。
轮到郭顺民发言时,他都不知道自己说了啥。“我就是说不清楚,要是说清楚了,我们的合同问题肯定早解决了。”一年后,郭顺民再次忆及当时的情景,自责不已。
其实,郭顺民最想说的是合同问题,结果总理仅仅听到了养老保险这一段。与讲了将近半个小时的许桂芹相比,郭顺民才讲了不到一分钟。许桂芹还记得这个口音浓重的山西汉子,“我是一句话没听懂,他还真是白来了。”
关于郭顺民,随后的新华社报道说:总理认真询问有关情况后说,任何用人单位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你反映的问题表明,有的企业在执行劳动合同法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劳务派遣相关制度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领导们的主动
激动与惊喜过后,郭顺民的第一反应是,“回去可以正常上班了,合同也可以签了。”王爱国也认为,“总理都接见了,问题肯定能到解决了。”
他们都选择回家等结果。除了江苏常州的戚自强被当地官员亲自接回去外,郭顺民和王爱国等人,都各自乘车回到老家。
郭顺民回忆说,一回到山西阳泉,二矿的领导就主动找上门,“你们不要和媒体说这说那,你们的要求,我们全部都答应。”甚至此前没有丝毫联系的郭户口所在地—忻州市信访局局长也打来电话,“有什么事就跟我说,有啥忙能帮也吭气。”
2011年2月22日,郭顺民等5名矿工被接到了阳泉劳动局。山西省劳动厅劳动监察处处长王涛,代表省政府要与他们座谈。“省代表要求我们服从分配,到外地工作。如此分配,是为了消除我们被温总理接见后的影响。”郭顺民说。
5名矿工要求,不论在哪儿工作,都要承认他们是二矿的人,并得到和其他工人同样的待遇。
5天后的2011年2月27日,矿工们和二矿签订了为期3年的新合同。在合同中,二矿让他们手写道:本人服从分配,自愿到孙家沟煤矿从事井下工作。郭顺民等人认为,正是这一条,让他们又入狼窝,“我们根本不知道孙家沟煤矿是个什么情况。”
不满意情况的还有王爱国。
回到郧县后,2011年2月7日,湖北郧县移民局一位官员,开车带着王去了一趟柳陂镇大桥村的移民安置地汉江村。对安置点,王不满意,“偏僻、落后,还需要种地养活一家人。”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2011年3月10日,郭顺民等20名工人被派往了位于忻州市保德县孙家沟煤矿。这里离阳泉400公里左右。到了后,他们才发现这个煤矿是私人老板所有,没有正规队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郭顺民说,被国营企业派到私人企业,而且现在只能拿两千左右的工资,“与原来的悬殊2到4倍。”在国营大矿工作多年的工人们完全不能接受这个小煤窑,和孙家沟煤矿管理层摩擦不断。
上访不归路
2011年3月19日,19名工人返回二矿,要求回原队上班。但二矿以他们在合同书上自愿到孙家沟煤矿工作为由拒绝了。
二矿领导告诉郭顺民等人,“你们为什么要到北京去上访?本来这就是矿上的事情,现在把事情搞得这么大,领导们对你们这些人都反感,上访有什么用?回来还不是得在当地解决。”2012年3月6日,南都周刊记者数次拨打二矿矿长田根万电话核实,对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在停工大约一个月后,迫于生活压力,工人们又回到孙家沟,但他们的岗位已被人取代。郭顺民们不得不再次到山西省劳动厅和阳煤集团上访。
王爱国还在犹豫,是否继续走上访不归路。
2011年1月30 日,郧县县委和县政府在一份《关于郧县柳陂镇大桥村外迁移民王爱国赴京上访的情况报告》里表示,王爱国向总理反映的情况被认为“与事实不符”,并且对移民的搬迁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不存在违法违规”。
“王爱国回来,同意搬迁,但要求赔偿更多的钱—40万元。这是国家工程,补偿按国家移民补偿标准,不能因少数人变更。”湖北十堰郧县柳陂镇一位王姓人大主席说。
但王爱国告诉本刊记者,按照当时的赔偿标准,自己原本就应该获得40万元的赔偿费。
看到同被接见的其他访民所反映的问题大都已解决,王爱国心里有点不甘,他说,自己当初去国家信访局上访,是想死马当做活马医。“我还是相信国家,相信政府。”
不过,在前述王姓人大主席看来,“现在王爱国他们上访也没人信他们了,上级领导不会相信他们的。”
郭顺民觉得自己更憋屈。他说,自从决定上访后,就没好好睡上过一觉。
之前,他靠着在二矿5年打工的收入,在阳泉买了一套期房,梦想着能让一家人过上小康生活。上访后,这个梦想成了泡影,还欠了2万元的外债。
尽管生活困难,郭顺民们还是坚持不辞职,继续维权。2011年8月,他们草拟了“给温家宝总理的反映信”,声称“山西省省政府和阳煤集团打击报复进京上访人员”,要求重回二矿工作,赔偿经济损失等。
去年,郭顺民等人又两次到了国家信访局,但被告知这个问题已交给地方,这边不再负责。
在《羊城晚报》去年一月底的报道里提到,国家信访局宣传处处长覃爱民表示,国家信访局会对此建立一个追踪机制,预计在3月份前后,能够针对落实情况,得出一个初步的反馈结果。
不过,记者在采访郭顺民以及内蒙苏哲时,他们表示,国家信访局没再和他们主动联系过,至于是否跟当地政府或者企业了解过情况,他们也不清楚。
针对 “追踪机制”,本刊记者在今年3月初联系了覃爱民。覃回复称:经请示领导,建议不发(报道)。
郭顺民还是准备继续上访。但在维权的过程中,一位领导的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温家宝还会接见你们第二次么?
去年1月的进京上访,曾给郭顺民莫大的希望。这位山西阳煤集团二矿(以下简称“二矿”)的矿工,和其他7位访民一起,“意外地”被温家宝总理接见。郭顺民反映的是,自己和其他7名矿工在二矿遭遇的诸多不公待遇。
“温总理接见后,第一感觉是回去可以正常上班,合同也可以签了。”但郭顺民没想到,最后事情“解决”成这样,他们这群上访矿工被分配到了更糟糕的孙家沟煤矿。
“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大官要接见你们”
2010年12月27日,包括郭顺民在内的84名矿工,因山西省煤炭厅下发的《关于全省煤矿井下严禁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通知》,被二矿停工清退。84人中,有56人跟郭一样,没有阳泉户籍的,其他被清退的则属于阳煤集团多营公司的“大集体工”。
郭顺民等选择上访的被清退矿工,在上访信中写道:山西省煤炭厅的这纸通知,与《劳动法》、《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相抵触。他们在城市长期就业,属于产业工人,而且在二矿从事采掘和拆安已有5年左右,清退令下来后,没有给予补偿。
他们要求享有二矿其他农民工一样的合法权益,续签有效合同,尽快恢复工作。为此,他们先后到阳泉矿务局、山西省劳动厅、山西省煤矿厅上访,但都没有说法,于是决定进京上访。
这群矿工中,郭顺民只有初中文化,来自山西昔阳的冯玉国上过高中,他找来合同法,大家一起研究后,草拟了进京上访的材料。在上访信,有5人签名,郭顺民和冯玉国、闫瑞波三人去了北京,还有两人因为害怕截访没去。
2011年1月22日,周六。
郭顺民等三人乘坐大巴到了北京,并在莲花池附近找了家旅社住下。头一次到北京,他们决定利用周日先熟悉下地形,到国家信访局“踩了踩点儿”。
2011年1月24日一大早,郭冯二人就去了国家信访局,闫瑞波留在旅社看行李。
周一,人多,他们光递交材料就花了两个多小时。不过,国家信访局的工作人员答复说,你们这事好解决,在外面等等吧。
中午,工作人员给他们送来了盒饭。这时,信访大厅里大约有四五十人。工作人员开始点名,郭顺民被点到了。他问工作人员怎么回事儿,得到的回答是:下午要来个大官儿,“你们一辈子都见不到的。”
当天下午2时许,经历了一次比早上更严格的安检后,郭顺民和王爱国、许桂芹等7位访民,被信访局一位女性工作人员领上了楼。
王爱国为自己的“身份”上访。2009年,王所在的湖北十堰市郧县的柳陂镇大桥村,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需要,被列入拆迁范围。当时的拆迁文件规定,水淹区172CM以下的住户,全部要搬迁。但“我们的房子在水淹区的200米以上的样子”,王爱国由此而认为自己不是“移民”。和当地官方几经交涉无果后,他和郭顺民一样,第一次来到国家信访局。
约一刻钟后,温总理进来了。
轮到郭顺民发言时,他都不知道自己说了啥。“我就是说不清楚,要是说清楚了,我们的合同问题肯定早解决了。”一年后,郭顺民再次忆及当时的情景,自责不已。
其实,郭顺民最想说的是合同问题,结果总理仅仅听到了养老保险这一段。与讲了将近半个小时的许桂芹相比,郭顺民才讲了不到一分钟。许桂芹还记得这个口音浓重的山西汉子,“我是一句话没听懂,他还真是白来了。”
关于郭顺民,随后的新华社报道说:总理认真询问有关情况后说,任何用人单位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你反映的问题表明,有的企业在执行劳动合同法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劳务派遣相关制度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领导们的主动
激动与惊喜过后,郭顺民的第一反应是,“回去可以正常上班了,合同也可以签了。”王爱国也认为,“总理都接见了,问题肯定能到解决了。”
他们都选择回家等结果。除了江苏常州的戚自强被当地官员亲自接回去外,郭顺民和王爱国等人,都各自乘车回到老家。
郭顺民回忆说,一回到山西阳泉,二矿的领导就主动找上门,“你们不要和媒体说这说那,你们的要求,我们全部都答应。”甚至此前没有丝毫联系的郭户口所在地—忻州市信访局局长也打来电话,“有什么事就跟我说,有啥忙能帮也吭气。”
2011年2月22日,郭顺民等5名矿工被接到了阳泉劳动局。山西省劳动厅劳动监察处处长王涛,代表省政府要与他们座谈。“省代表要求我们服从分配,到外地工作。如此分配,是为了消除我们被温总理接见后的影响。”郭顺民说。
5名矿工要求,不论在哪儿工作,都要承认他们是二矿的人,并得到和其他工人同样的待遇。
5天后的2011年2月27日,矿工们和二矿签订了为期3年的新合同。在合同中,二矿让他们手写道:本人服从分配,自愿到孙家沟煤矿从事井下工作。郭顺民等人认为,正是这一条,让他们又入狼窝,“我们根本不知道孙家沟煤矿是个什么情况。”
不满意情况的还有王爱国。
回到郧县后,2011年2月7日,湖北郧县移民局一位官员,开车带着王去了一趟柳陂镇大桥村的移民安置地汉江村。对安置点,王不满意,“偏僻、落后,还需要种地养活一家人。”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2011年3月10日,郭顺民等20名工人被派往了位于忻州市保德县孙家沟煤矿。这里离阳泉400公里左右。到了后,他们才发现这个煤矿是私人老板所有,没有正规队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郭顺民说,被国营企业派到私人企业,而且现在只能拿两千左右的工资,“与原来的悬殊2到4倍。”在国营大矿工作多年的工人们完全不能接受这个小煤窑,和孙家沟煤矿管理层摩擦不断。
上访不归路
2011年3月19日,19名工人返回二矿,要求回原队上班。但二矿以他们在合同书上自愿到孙家沟煤矿工作为由拒绝了。
二矿领导告诉郭顺民等人,“你们为什么要到北京去上访?本来这就是矿上的事情,现在把事情搞得这么大,领导们对你们这些人都反感,上访有什么用?回来还不是得在当地解决。”2012年3月6日,南都周刊记者数次拨打二矿矿长田根万电话核实,对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在停工大约一个月后,迫于生活压力,工人们又回到孙家沟,但他们的岗位已被人取代。郭顺民们不得不再次到山西省劳动厅和阳煤集团上访。
王爱国还在犹豫,是否继续走上访不归路。
2011年1月30 日,郧县县委和县政府在一份《关于郧县柳陂镇大桥村外迁移民王爱国赴京上访的情况报告》里表示,王爱国向总理反映的情况被认为“与事实不符”,并且对移民的搬迁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不存在违法违规”。
“王爱国回来,同意搬迁,但要求赔偿更多的钱—40万元。这是国家工程,补偿按国家移民补偿标准,不能因少数人变更。”湖北十堰郧县柳陂镇一位王姓人大主席说。
但王爱国告诉本刊记者,按照当时的赔偿标准,自己原本就应该获得40万元的赔偿费。
看到同被接见的其他访民所反映的问题大都已解决,王爱国心里有点不甘,他说,自己当初去国家信访局上访,是想死马当做活马医。“我还是相信国家,相信政府。”
不过,在前述王姓人大主席看来,“现在王爱国他们上访也没人信他们了,上级领导不会相信他们的。”
郭顺民觉得自己更憋屈。他说,自从决定上访后,就没好好睡上过一觉。
之前,他靠着在二矿5年打工的收入,在阳泉买了一套期房,梦想着能让一家人过上小康生活。上访后,这个梦想成了泡影,还欠了2万元的外债。
尽管生活困难,郭顺民们还是坚持不辞职,继续维权。2011年8月,他们草拟了“给温家宝总理的反映信”,声称“山西省省政府和阳煤集团打击报复进京上访人员”,要求重回二矿工作,赔偿经济损失等。
去年,郭顺民等人又两次到了国家信访局,但被告知这个问题已交给地方,这边不再负责。
在《羊城晚报》去年一月底的报道里提到,国家信访局宣传处处长覃爱民表示,国家信访局会对此建立一个追踪机制,预计在3月份前后,能够针对落实情况,得出一个初步的反馈结果。
不过,记者在采访郭顺民以及内蒙苏哲时,他们表示,国家信访局没再和他们主动联系过,至于是否跟当地政府或者企业了解过情况,他们也不清楚。
针对 “追踪机制”,本刊记者在今年3月初联系了覃爱民。覃回复称:经请示领导,建议不发(报道)。
郭顺民还是准备继续上访。但在维权的过程中,一位领导的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温家宝还会接见你们第二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