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调研中,笔者发现学生套袭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不少学生平时习作,书桌总要摆放一两本优秀作文书,一边看一边写,把某篇优秀作文或改换一下人名、物名,或改一改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或删掉些句子,或补充些语句,或改变些词语,改头换面而成,还美其名曰:这是仿写。其实这是在套袭作文。学生这样做不仅不能提高作文水平,还会再次助长“假、大、空”之风日趋膨胀,再说远一点,会使中华民族的诚信美德受到玷污。因此,我们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套袭作文的误区。
一、认识仿写
这些学生套袭作文的原因之一,是把套袭作文误解为仿写。所以首先要引导他们搞清楚什么是仿写。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仿写成功的文章和范文的比较,从观察方法、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等方面认识仿写。如比较下面的范文和仿写文。
范文: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的四肢灵活,行动敏捷。一双小眼睛嵌在玲珑的小面孔上闪闪发光。它全身的毛光滑得好像涂过油。一条大尾巴毛茸茸的,总是向上翘着。
仿写:
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它非常活泼可爱。一身黑毛嵌着几块白斑,就像穿着一件美丽的花衬衫。它四肢灵活,每当睡醒的时候,就用两只前爪揉揉自己的鼻子,抹抹自己的眼睛,好像在给自己洗脸。它玲珑的小脸孔上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鼻梁上嵌着一块白毛,真像舞台上的小花脸。一条花花的长尾巴,常常甩来甩去。
比较文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进行比较,说一说仿写文和范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仿写文学习了范文的什么。学生在比较中看到了范文和仿写文写动物外形特征都是按部位顺序写,先总的说一下,然后抓住特征描写动物的各个部位;看到了范文和仿写文观察的动物不同,特征不同,描写的语言也有不同:懂得了仿写文学习了范文从整体到局部的表达顺序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从范文和仿写文的比较中总结出:仿写是学习范文的观察方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形式和写作方法等,并不是给范文改换一下人名、物名、时间、地点,增删些语句,改变一些词语而已。
二、观察生活
套袭作文的原因之二是学生缺乏生活原型,缺乏写作素材。因此,我们不仅要把作文的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充裕的时空环境里,去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还要教给他们观察方法。
观察生活,单靠视觉这一种官能,是有其局限性的,一般很难立体而又生动地再现生活。因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开放五官(眼、耳、鼻、舌、手)一齐体察生活,使大脑同时通过五种渠道去摄取生活,积累素材。如指导学生观察成熟的杨梅,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了解到杨梅的形状是圆圆的、遍身生着细腻柔软的小刺;颜色是暗红的,里面的果肉新鲜红嫩;味道是甜津津的带点酸。这样使学生在大脑里构想了杨梅的立体画面,他们便能丰满而又生动地描写杨梅。再次,观察活动又不能单纯依靠感官的感觉,还需要思维活动的介入。既要有感官的摄取,又要有心灵的伴随。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方法。如观察人物,要想一想这个人心里会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耍这样做,反映出他的什么品质。这样既了解人物的外在特征,又了解人物的内在特征,了解到的是个血肉丰满的人物,积累了写作素材,有感而发,从根本上回避了套袭。
三、呼唤创新
学生套袭作文的原因之三是人云亦云,乌鸦学舌,没有自己的想法,不注意创新。所以,要让学生走出套袭作文的误区,必须启发学生在仿写中创新。
第一,学生仿写时,可以同时提供几篇作家范文,让学生明白,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作家们由于各人观察世界的方法、风格、语言的不同,描绘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样就启发学生要重视独立思考。
第二,写同一题材的作文,仿写时鼓励学生要“求异”,要寻找“自己”的语言,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如课文《索溪峪的“野”》中有这么一段话:“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读写结合时,老师问学生:“作家曹散庄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索溪峪‘水野’这一特点。我们家乡的小溪是什么样儿的?你打算怎么描写呢?”“大家看看谁找到了最生动的语言?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启示既能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恰如其分地借用作家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又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自己”的语言,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运用范文,就能促使学生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跃跃欲试地进行独创活动,大步走出套袭误区。
第三,参照同一篇范文,仿写时要求学生不能死板地套用,要尽量选择不同的题材,而且对不同的题材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如要求仿照《我家安装了空调》进行习作。这篇范文是按竹扇、电扇、空调来组织材料,歌颂改革开放。分析范文,讲明要求后,学生观察收集素材,进行仿写。笔者看到仿照同一篇范文,学生的选材和采用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各有不同。如一位同学写的《我的电视梦》以倒叙开头,然后写小时候到李奶奶家看电视的难,再写“我”家买了新电视的喜悦,后写无人到“我”家看电视而照应开头。再如一位同学写的《罗伯伯写对联》,表面写罗伯伯在不同时代写对联的故事。实则表现了几个不同的时代特征,等等。这样的仿写依傍范文,又脱于范文,走出了套袭作文的误区。
四、保证时间
学生套袭作文的原因之四就是课堂没有充裕的时间习作。现行小学作文课程,每周两节连排,共80分钟。教师的作前指导和学生的课堂练笔,应该从时间及内容上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安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作前指导一般以20-25分钟为宜,切忌“一指到底”。这样,学生在课内便有55-60分钟的独立习作时间,一般都能当堂完成。在老师的监督下,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是杜绝套袭现象的一条得力途径。如果老师讲得多,挤了“写”的时间,学生在课内完成不了。导致在课外或回家去完成,那么就很难保证不为套袭开“绿灯”了。
一、认识仿写
这些学生套袭作文的原因之一,是把套袭作文误解为仿写。所以首先要引导他们搞清楚什么是仿写。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仿写成功的文章和范文的比较,从观察方法、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等方面认识仿写。如比较下面的范文和仿写文。
范文: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的四肢灵活,行动敏捷。一双小眼睛嵌在玲珑的小面孔上闪闪发光。它全身的毛光滑得好像涂过油。一条大尾巴毛茸茸的,总是向上翘着。
仿写:
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它非常活泼可爱。一身黑毛嵌着几块白斑,就像穿着一件美丽的花衬衫。它四肢灵活,每当睡醒的时候,就用两只前爪揉揉自己的鼻子,抹抹自己的眼睛,好像在给自己洗脸。它玲珑的小脸孔上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鼻梁上嵌着一块白毛,真像舞台上的小花脸。一条花花的长尾巴,常常甩来甩去。
比较文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进行比较,说一说仿写文和范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仿写文学习了范文的什么。学生在比较中看到了范文和仿写文写动物外形特征都是按部位顺序写,先总的说一下,然后抓住特征描写动物的各个部位;看到了范文和仿写文观察的动物不同,特征不同,描写的语言也有不同:懂得了仿写文学习了范文从整体到局部的表达顺序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从范文和仿写文的比较中总结出:仿写是学习范文的观察方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形式和写作方法等,并不是给范文改换一下人名、物名、时间、地点,增删些语句,改变一些词语而已。
二、观察生活
套袭作文的原因之二是学生缺乏生活原型,缺乏写作素材。因此,我们不仅要把作文的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充裕的时空环境里,去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还要教给他们观察方法。
观察生活,单靠视觉这一种官能,是有其局限性的,一般很难立体而又生动地再现生活。因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开放五官(眼、耳、鼻、舌、手)一齐体察生活,使大脑同时通过五种渠道去摄取生活,积累素材。如指导学生观察成熟的杨梅,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了解到杨梅的形状是圆圆的、遍身生着细腻柔软的小刺;颜色是暗红的,里面的果肉新鲜红嫩;味道是甜津津的带点酸。这样使学生在大脑里构想了杨梅的立体画面,他们便能丰满而又生动地描写杨梅。再次,观察活动又不能单纯依靠感官的感觉,还需要思维活动的介入。既要有感官的摄取,又要有心灵的伴随。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方法。如观察人物,要想一想这个人心里会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耍这样做,反映出他的什么品质。这样既了解人物的外在特征,又了解人物的内在特征,了解到的是个血肉丰满的人物,积累了写作素材,有感而发,从根本上回避了套袭。
三、呼唤创新
学生套袭作文的原因之三是人云亦云,乌鸦学舌,没有自己的想法,不注意创新。所以,要让学生走出套袭作文的误区,必须启发学生在仿写中创新。
第一,学生仿写时,可以同时提供几篇作家范文,让学生明白,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作家们由于各人观察世界的方法、风格、语言的不同,描绘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样就启发学生要重视独立思考。
第二,写同一题材的作文,仿写时鼓励学生要“求异”,要寻找“自己”的语言,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如课文《索溪峪的“野”》中有这么一段话:“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读写结合时,老师问学生:“作家曹散庄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索溪峪‘水野’这一特点。我们家乡的小溪是什么样儿的?你打算怎么描写呢?”“大家看看谁找到了最生动的语言?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启示既能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恰如其分地借用作家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又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自己”的语言,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运用范文,就能促使学生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跃跃欲试地进行独创活动,大步走出套袭误区。
第三,参照同一篇范文,仿写时要求学生不能死板地套用,要尽量选择不同的题材,而且对不同的题材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如要求仿照《我家安装了空调》进行习作。这篇范文是按竹扇、电扇、空调来组织材料,歌颂改革开放。分析范文,讲明要求后,学生观察收集素材,进行仿写。笔者看到仿照同一篇范文,学生的选材和采用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各有不同。如一位同学写的《我的电视梦》以倒叙开头,然后写小时候到李奶奶家看电视的难,再写“我”家买了新电视的喜悦,后写无人到“我”家看电视而照应开头。再如一位同学写的《罗伯伯写对联》,表面写罗伯伯在不同时代写对联的故事。实则表现了几个不同的时代特征,等等。这样的仿写依傍范文,又脱于范文,走出了套袭作文的误区。
四、保证时间
学生套袭作文的原因之四就是课堂没有充裕的时间习作。现行小学作文课程,每周两节连排,共80分钟。教师的作前指导和学生的课堂练笔,应该从时间及内容上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安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作前指导一般以20-25分钟为宜,切忌“一指到底”。这样,学生在课内便有55-60分钟的独立习作时间,一般都能当堂完成。在老师的监督下,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是杜绝套袭现象的一条得力途径。如果老师讲得多,挤了“写”的时间,学生在课内完成不了。导致在课外或回家去完成,那么就很难保证不为套袭开“绿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