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首诊于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l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首诊于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监护系统将PCI中心与30余家非PCI医院(网络医院)连接起来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通过培训使网络医院执行与PCI医院相同的流程。选取首诊于3家网络医院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运行前20个月(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的数据作为对照,观察运行后20个月(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STEMI患者平均进门到溶栓(D-to-N)时间、进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D-to-N达标率、D-to-B达标率和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以及再灌注治疗后1年病死率的变化。

结果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运行后STEMI患者平均D-to-N时间明显低于运行前[(28±9)min比(71±62)min,P<0.05],D-to-N达标率高于运行前[74%(26/35)比11%(2/18), P<0.05];补救PCI组和转运PCI组患者FMC-to-B和D-to-B时间均低于相应的亚组(P均<0.05),转运PCI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1年的病死率低于运行前[7.0%(10/142)比15.1%(8/53), P<0.05]。

结论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可以显著缩短首诊于非PCI医院的STEM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提高达标率并降低患者近期病死率。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采用新型区域协同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PCI的非本院首诊、发病时间在24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依据是否纳入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分为研究组(230例,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和对照组(168例,采用常规模式)。比较两组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抑制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方法在体实验,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蛇葡萄素低剂量(1 mg/kg)组、蛇葡萄素中剂量(3 mg/kg)组和蛇葡萄素高剂量(10 mg/kg)组4组。预处理后运用泵注乌头碱的方法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蛇葡萄素对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离体实验,使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并应用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了解时代变化对患者人群特点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两组病例来自不同时期的两个国际大规模NSTE-ACS临床试验中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国患者。共入选1 473例NSTE-ACS患者,其中749例来自1999年4月至2000年12月我国38个中心开展的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OASIS)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