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学会的1 1=2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tcq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时有事,我把7岁的女儿托给婆婆带。回来时,看见婆婆带着她做算术题,10以内的加法。
  女儿都做对了,满脸得意。不料婆婆指着一题说:“4 5=9,嗯!那5 4呢?”
  女儿开始算,举着小巴掌。
  又一次做对了。婆婆紧随其后追问:“嗯!那9-4呢?还有9-5呢?”
  女儿脸上的小笑容迅速冻结,进入了茫然之中。婆婆见状,苦口婆心地说:“这其实都是同一个题目!你要学会变通啊。”
  孩子继续茫然,同时开始沮丧。
  我赶紧走上前去。“奶奶给了好几个题目,宝贝已经做对了第一个了,真好!”
  这次“救驾”不是个例。女儿今年上一年级,第一个星期去校门口接她放学的时候,我就见识了各式“育儿大招”。
  一位妈妈接过孩子的书包直接检查,然后开训:“今天你写的‘0’全超格了,怎么回事啊!妈妈是不是说过三遍了?你怎么就听不进去!”
  另一位妈妈嗓门更大:“昨天叫你不要去逛街,今天书没背,被老师批评了吧?你看看你,都小学生了……”
  听得我一阵发憷,赶紧拉着女儿逃离校门;回头看那些挨骂的孩子,本来出校门时还像鸟儿一般欢快,转眼间都如霜打的茄子般,拖着步子,耷拉着小脑袋了。
  吃饭、睡觉、识字、算术……孩子只要智力正常,最终都能学会。就跟人会呼吸一样,根本不需要额外的天赋。
  而且这些内容,本身其实就是孩子内在所渴望和需要的,只要他没有受到阻碍,就如同麦苗需要春雨,花儿自然会开放,孩子必然会呈现出学习并展示自己能力的状态。
  所以,我们急什么呢?我们的气急败坏和咄咄逼人,除了给孩子展现一副不满的面容,还有什么正面作用呢?
  这几个答案对不对,那几道题目会不会,根本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态度和角度。
  比如开篇那一幕,后来和婆婆沟通时,她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她在家中下指令时,不管说什么事,其他人都如临大敌;只要是她吩咐的,大家都生怕做得不好被埋怨。因为对于大家来说,做好了这一件事没有用,后面婆婆还会挑刺,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不怪婆婆。他们那一代父母就是这样把我们带大的。还记得当年父母和老师那些“好上加好”的要求吗?那其实就是对我们小成功、小进步的忽视和否定;口中说着“我是为了孩子好”“我们高瞻远瞩,急孩子之所不急,想孩子之所不想”,明明是苦心,却化成言语的利剑,刺伤了孩子的心。
  现在,我们长大了,做了父母。过去受过的苦,吃过的亏,就不能再投射到孩子身上。怎样能以一种更进步、更科学的方式,去守护孩子的成长呢?自体心理学里有解决之道——孩子需要镜映和共情。
  这话的意思是说,孩子需要通过对事物的胜任感,感觉到自己值得被爱、被肯定。成人的语言和眼睛,是孩子看见自己的窗户——你能够看见孩子有多少优点,孩子就能看见自己有多少价值。
  别再用孩子多快学会1 1=2、学了多少个字,来证明他了不起了。那些答案和数量都不是他的勋章,你口中的赞许才是。
其他文献
接到果果老师的通知,说月底要开家长会,请家长们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参加。我这才知道,美国不是把家长集中在一起开大会,而是和每个家长单独约见,时间约25分钟。前10分钟,孩子一起参加;剩下的15分钟,老师和家长单独谈话,避免有些话题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特意挑选了一个丈夫也能一起出席的时间,准时到了果果教室。  尊重不只是说说而已  慈祥的Mrs.H从建校开始就任教于此,算是经验丰富的“资深老师”。
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无时无刻不在刺激孩子的眼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天为什么是蓝色的?”“小蚂蚁的家在哪里?”“树叶为什么有这么多种颜色?”若家长认真接好孩子抛出的问题,跟孩子一起探索自然,孩子则会朝自然更前进一步。否则,就会让孩子错失许多成长的机会。  因素一:面子的干扰  “妈妈,你看,小鸟,好漂亮的小鸟。”儿子兴奋地大叫。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妈妈发现孩子眼中的小鸟竟
每个妈妈都遭遇过宝宝半夜突然醒来的情形。所以,在翻开绘本《你醒了吗?》的第一页,看到黑暗中一双骨碌碌的小眼睛,看到配文“妈妈,你睡醒了吗?”你内心一定已经对故事中的这位妈妈充满了同情。  不过,事情并没有你所预料的那样糟糕。  的确,故事中半夜醒来的小男孩,也像所有的宝宝那样,用尽了各种招数来没收妈妈的睡眠。比如:  第一招:温柔。他笑眯眯的,柔情似水地依偎在身边,用带着奶味的体香刺激妈妈,让妈妈
傍晚给老妈打电话,十来分钟的时间里,听到小侄女在那边嚷嚷了好几次,渐渐转变为哼唧、哭闹。我立刻对老妈说:“不对劲儿啊,我回家带她玩了好几天,也不见她这样急躁呢!”老妈无奈地说:“她听你的呗!”  没过几天,老妈便带着小侄女来我这里,她是带着“任务”来的——希望我好好管管小侄女。  没想到在我这里住了半个月,小侄女并无出现尖叫、哭闹的情况。  小侄女在老家和在我这里简直判若两人,为什么呢?我转而观察
她们围看我上厕所,一点不知羞!  小宇因为搬家而转园了。新幼儿园挺不错,双语教学、电脑课应有尽有,唯一和老幼儿园不同的是,厕所是男女共用的。才去了两天,小宇就哭着吵着要回原来的幼儿园,起初死活不肯说原因,后来妈妈问急了,小宇才没头没脑蹦出一句:“她们围看我上厕所,羞羞不要脸!”  家长应对:小宇是一个有羞涩感的男生,在他特别想要一个私密空间的时刻,被一群好奇心特重的女生“围观”了。遇到这种情况,家
周末在农家乐玩,3岁的女儿活蹦乱跳,连摔了两跤,膝盖流血,大哭不止。妻子迎上前去,心疼得快要落泪,怜惜地说:“要是留下疤痕,长大以后怎么穿裙子啊!”我抱起女儿来,用纸巾捂住伤口止血。伤在女儿身上,疼在我们心里。  不久,看看女儿光洁娇嫩的肌肤,很突兀结痂起疤,真是风景煞尽。  但难看归难看,其实,有些经历,有要比没有强,比如疤痕、比如痛。依我看,人生一世,要是真没疤没烂没伤痛,不是菩萨就是神。人不
与小孩斗  一夜之间,《斗妈大全》席卷网络,我们感叹于孩子的智慧,嬉笑其天真的童趣。然而,叹过笑过后,更多的家长开始深思和反省:孩子为什么要斗妈?是不是因为妈妈们先挑起了与孩子的战斗呢?     亲子冲突,是每个家庭在子女教育中无法避免的问题,所谓“斗”,其实是孩子与父母进行的一种特殊沟通。然而,斗的为什么是“妈”呢?在社会分工中,母亲角色始终站在幼儿教育的第一线,但凡涉及孩子的衣食住行、健康疾病
口角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生在冬令时节。  冬季天气寒冷,孩子爱玩爱闹后不愿洗脸,常把小脸弄得脏脏的,导致口角起小泡,唇周出现细小裂口,上面盖有一层薄薄的痂皮,同时还伴有轻度的糜烂水肿以及少量出血。这时孩子会感到口角疼痛并有烧灼感,裂口往往不易愈合。如果伴有口唇炎时,下唇还会有轻微的肿胀、脱屑和色素沉着等现象。这是因为季节交替,皮脂腺分泌减少,使得口唇及周围皮肤容易干裂破口。如果新鲜蔬菜缺乏,维生素
你们千万别以为我家孩子多,就一定一个比一个教得好。其实,孩子教不教得好,虽然和家长有关,但更跟他自己天生的资质脱不了干系。  就拿我家这个四爷来说吧,都3岁多了,上个厕所都不会!同样我这个妈教的,老大2岁的时候就自己搞定了,老二也是差不多2岁半之前学会的,小三虽然3岁时还常有状况发生,可怎么都比四爷现在的情况好很多。  尽管有些着急,但我不会像教老大一样,每40分钟强行拉他去一次厕所,也不会像教老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而亲吻是母爱最直接完美的表达方式。妈妈的每个亲吻都蕴含浓浓爱意,它们像花朵一样,盛开在宝宝成长的路上,带给宝宝无尽的甜蜜和芬芳。在妈妈的记忆深处,它们是那么地珍贵,忍不住拿出来回味和欣赏。  “妈妈的吻” 由《孩子》杂志联合米豆相册网(http://www.miidooo.com)共同举办,记录妈妈陪伴宝宝的点滴温情。以下是入选的照片及寄语,她们的用心、用情,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