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歌声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fast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秋日》,仿佛在描述藏地秋天的情景——日喀則堆谐之乡拉孜,刚刚收割后的青稞地里,白玛曲珍和几位姑娘,弹起欢快的扎念琴。“秋收完不忙了,我们就是喜欢在家乡的土地上,载歌载舞。”
  82岁的才旦卓玛精神很好,笑容在脸上绽放开来。“我唱两句吧。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独特的天籁之音,依旧嘹亮清澈。
  朱哲琴的音乐里常常包含少数民族元素,她的声音神秘、空灵、淳朴,仿佛从空中而来,笼罩着听者,使人处在一种入世的恬静里。
  10月初的成都,秋意初现。尼玛泽仁·亚东戴着白色棒球帽,忙着指导学生。“公司我都关了,现在只保留亚东音乐工作室,就想着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藏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
  萨顶顶终于又回到魂牵梦萦的拉萨,为了参加“吉祥欢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艺术团赴西藏慰问演出,她特意准备和演唱了一首《吉祥吉祥》。
  参加这次“吉祥欢歌”演出的还有阿佳组合——中国第一支藏族女子组合。“虽说在北京打拼了这么多年,拉萨还是我们心里的故乡。这里有巨大的能量场,每次回来就会安定下来。
  出道刚好十年的罗布桑珠,开始自己的首次“酒吧秀”。西藏天杵乐队节奏吉他手索朗尼玛亲自过来捧场,并连发几个朋友圈,赞叹有加:“低调,聪明,谦和,歌唱得真是好。
  边巴德吉忙得团团转。她刚录制完“心连心”艺术团赴西藏慰问演出开场曲《吉祥欢歌》,雪顿节又连续加班三天,演出传统藏戏《苏吉尼玛》。“新歌很快要要推出了,想想真是开心。”
  按照高原歌王亚东的说法,“藏地歌手按照人口密度,绝对是中国最多的。”神秘东方,天籁之音,千年藏歌,照见本心。
  还有诞生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戏剧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是现存中国戏剧中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
  本期还讲述了西藏著名作曲家美朗多吉的创作故事;已故更堆培杰教授如何解码奇妙的藏族古乐谱;觉噶博士怎样从牧民成长为音乐教授;天杵乐队和藏式的摇滚;西藏首支盲人乐队咔哒嘎布;都市里的草原朗玛厅;扎西次仁和宫廷噶珠。
  我们几乎是白描式地记录了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在高原大地上的成长和歌唱。
  藏地歌声就是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从上古,到当下,雪域高原的天籁之音,从雪山大江流过,万物生长。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有些声音,要在漫长的时光之后,才能听清。
  (本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离别嘉黎回家里,未到家里想嘉黎;  战士家里在哪里?且把嘉黎当家里。  这是1985年我在那曲地区文化局工作时编辑藏北第一本文学杂志《雪莲》时,原嘉黎县人民武装部贾宽河科长回老家陕西休假路上投寄的一份诗稿,经我修改成这四句,发表在创刊号上。后来,不少在嘉黎县工作过的同志都流传着这几句顺口溜,表达了我们对嘉黎县的深厚情感。  我是1976年10月分配到嘉黎县工作的,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当时的嘉黎
藏医药文化馆里的藏医名家事迹陈列。 曾涛 摄  1. 在西藏,成规模,具水准的寺庙藏医院并不多见,扎什伦布寺藏医院是其中办得非常特别的一家,得到历世班禅大师的亲自关照和提携。  2. 扎什伦布寺藏医院上接文脉,下扎民间,继承了藏医药传统特色特别是藏药加持仪式,所有的药品均经过特殊加持,包含着心理疗法、暗示疗法等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伦理学的内涵。同时,遵守行业规范,以确保药品质量为生命线,立起一道质量
普兰,地处“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南缘,与印度、尼泊尔接壤,位于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亚的结合部,自古以来是中、印、尼三国边民进行政治、边贸、文化、宗教交流的重要通道,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宗教、经贸、军队、信使进出于此,不绝于途,经过不断的交流、融合,孕育出了极富普兰地方特色、文化底蕴厚重的神山圣湖历史、宗教与民间文化。    普兰具有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措、纳木那尼
不丹臣服英印  不丹自称“竹域”(Drukyul),意即龙的国度,清政府文书译为布鲁克巴,是西藏在喜马拉雅南麓的藩属,居民藏族,自称“竹巴”,信仰藏传佛教;英国征服孟加拉以后,东印度公司政府将野心瞄准到喜马拉雅之外的西藏,第一步就是要臣服不丹。1773年,英国从不丹手中夺走了古芝比哈尔土邦(Cooch Behar),引起了西藏的关注。1774年,班禅大师向英印总督希斯丁(Viceroy Warre
千百年来,人类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慢慢成长,慢慢进步,延续着人类古老的文明。在这千姿百态的世界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得以成长。我出生在藏北那曲东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比如县——那里人们生性豪爽,勤劳而坚韧,哺育着一代代优秀的儿女。  每个人关于家乡的记忆,总有一些滔滔不绝却又欲言又止的思绪。对于我来讲,家乡是一朵怒江河岸上的杜鹃花,在五月的风里飘摇着,每当在远方孤独彷徨时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已成为小学课程改革热点。法律条文的严肃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有机结合,能增强法治课的亲和力、针对性。通过优化设计教学思路,回归学生生活,引发自主探究,强调德法兼修,注重知行合一,能有效提升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法治教育;回归生活;自主探究;德法兼修;知行合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
【一顶老帐篷】  营地的那顶旧帐篷,支架已经歪  斜,卡扣断失,四角漏风。  褪了色的篷布,仿佛晒淡的画板,  融入枯黄的草原。  灰青搅和着浓厚的风尘,一晚落  雪和风霜,让它老态龙钟。  油烟熏染了四年,雪白的里子旱  已蜡黄,它默默地扮演厨房,任  凭旁边的新帐篷傲娇。  考察队知道,这顶老帐篷征战青  藏高原,扛过羌塘的风雨,熬过  唐古拉山的艰苦,也转过八千里  的冈底斯山,而今又在可可
丙中洛是大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的重要景区,  著名的茶马古道从这里穿过,怒江从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  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  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为“怒江第一湾”。  穿行在怒江峡谷中,两岸是庞大高耸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山系,  这处纵贯南北的传奇峡谷中,留存着相当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世代生活在其中的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其建筑、服饰、歌舞,以及节
藏历二月十三日,正好是个星期日,西藏天文历算专家银巴开着私家车,带着太太岗祖,我也搭上银巴的车,一同前往林周县卡孜乡的那兰扎寺。  那兰扎寺最初是仿照印度著名的那兰陀寺取名并建立的,1435年由萨迦派高僧荣顿夏迦坚参创建,曾是萨迦派最大的显宗讲学院,也是前藏地区最大的萨迦派寺庙。为了纪念2002年圆寂的该寺高僧次成坚赞,每年这一天,那兰扎寺的僧人,加上邻近寺庙的僧人,都要举办法会,周边的信众也要来
从派镇往东,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骤然收窄,雅江开始深切其中,云层后面隐藏着险峻的南迦巴瓦雪峰。在国际漂流探险界一直有这样的对比:如果把雅鲁藏布江比作登山界的喜马拉雅山,那么,雅江大峡谷内的激流则可比作珠峰。  成功漂流雅江大峡谷成为无数人的梦想。对于水神的崇拜,深深烙印在藏族的习俗与信仰当中。中国当代漂流运动,正是从雪域高原走出。1986年的长江漂流,就是在位于青海格尔木南域——唐古拉山镇长江源头沱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