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研究问题的方法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毕业生不但应学到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学会探索未知事物的方法,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创新。这就要求中学教学注意使学生掌握一些探索客观世界的方法。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教学,应该把科学知识的传授和自然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训练很好结合起来。
  
  一、认真、细致的观察
  
  “观察”通常是指人们考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即在人们不对客观事物施加影响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研究,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观察方法是很重要的,牛顿力学是从观察天体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观察宇宙射线仍是研究高能粒子的重要方法。
  “观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排除干扰因素;不能随意重复,而要等待现象的自然再现;不能由人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而要深入研究却往往需要作实验。“实验”则没有这些缺点。但是实验不能完全取代观察(很多现象,如天文现象,人们还只能等待自然发生),而且在观察中得到训练是做好实验不可缺少的。
  
  二、设计巧妙、切实可行、科学的实验
  
  “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自然规律。“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无需赘述。
  中学能做的探索性实验,涉及的参数都不多,实验时一般是依次改变其中之一来考查它的影响,最后概括出反映各参数关系的规律。演示时学生了解这样的考查步骤,在观察中他们的思维便会处于更积极的状态,同时也懂得这种用实验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介绍一些著名实验,还只是使学生对实验方法有所了解,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必须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去实践。目前国外盛行一种叫做“发现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实验、观察、经过自己的感知和思索形成概念,发现规律。
  
  三、抽象和理想化
  
  中学物理课中最常遇到的抽象类型主要有:分析概括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把物质、运动的某种性质隔离出来;理想化也是常见的一类抽象形式。
  在中学物理中可以使学生认识的理想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物体本身理想化或者把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另一种是理想实验。由于这些理想化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所以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它们的本质、必要性和局限性。
  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在一定理想化条件下得出的规律,只在(或者非常接近)这些条件下适用。
  理想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而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摩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
  
  四、类比、假说、模型
  
  “类比”是根据两个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推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类比”与“比喻”不同。“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它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目的在于使人们对所要说的事物获得生动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类比”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推理方法,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新的事物。人们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新事物,即把新事物与熟悉的事物加以比较,当发现新事物的某些属性跟熟悉的某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时,就往往用类比的方法,推测它们的另外某些属性也相同或相似。
  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步骤;模型、抽象化、理想化、假说、类比是研究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有步骤的去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由于孩子的任性表现千差万别,所以解决孩子任性问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正确的方法是针对孩子的县体情况进行教育。下面列举的几种教育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1)转移法。当孩子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改变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讲者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听者却如坠雾烟、呵欠连天的局面?如何让学生各种感官均处于兴奋状态,学习起来轻松愉快,乐中学、学中乐?这让几代语文工作者、几百万的教师,思索了半个世纪,结果还是难以形成一个广泛认同的答案。时至今日,仍然是你说我说大家说,越说越糊涂。“说法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闹到毕业,还是不通。”(张志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