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區是幼儿发现语言“魅力”、产生阅读兴趣的惬意之地,现实中却是老师较感烦恼的区域.每当区域活动开展时,我们便会看到阅读区那种“门口罗雀”的场面,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吸引孩子阅读的兴趣,我们注重外在环境的创设,又注重内在生命元素的融入,并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生理和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幼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和谐宁静的阅读环境、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
环境是一个媒介,是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所以我们要学会让环境讲话。远观我们的阅读角,可以看到墙角四周垂绿的柳条,中间一幅“蜜蜂耕耘图”,两只小蜜蜂落在四周垂下的柳条上,告诉孩子们读书就像小蜜蜂采蜜一样;柳条上悬挂着像小蜜蜂一样勤劳的 “阅读星”的照片。把阅读区设置在钢琴背后靠窗的这一角,是因为这里光线好,空间相对独立。我们还在这块地上铺上绿色的地毯,上面放有自己动手用废纸箱卷的小墩和手工缝制的靠垫。在这里幼儿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姿势,可以独自阅读,也可以自由结伴阅读,甚至大家可以共享一本大书,或者一人读,其他人倾听,自由自在的阅读,尽情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二、收集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让好书“漂流“起来
1、 为幼儿挑选合适的书籍。阅读区的主要材料是书籍。幼儿阅读不同于成人阅读,他们尚未达到凭借书面文字尽心阅读的地步。所以为幼儿挑选合适的书籍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我常为孩子挑选单页多幅、情节曲折、充满幻想色彩的童话故事,有趣味性较强的《大拇指》《小红帽》、有《看图识动物》《看图识字》等各类幼儿读物,更不可缺的是利于幼儿个性发展的读物。如有的幼儿不懂礼貌,那么《小熊请客》《好帮手》等有关文明礼貌方面的故事书比较适合他们。有的幼儿胆小怕事,那么《小羊和狼》《老虎外婆》等有关勇敢的故事书,会对他们有所启迪。这些绘本里即渗透语言知识,又对孩子的情感进行了陶冶,孩子们百看不厌。有时看的暗自发现,有时则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领会到的故事情节告诉好朋友听。在一句句稚嫩的讲述中,孩子们丰富了语言知识,领会到了阅读的真谛,更大的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提供材料做图书。阅读区除了提供各种书籍外,我还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图书和画报,让他们自己做小作者,通过剪剪、贴贴和讲讲,孩子们能从中体会到学做小作者的快乐和自豪。此外,我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故事图片、动物图片等,让幼儿自由组合后阅读,如:将一张蜗牛、一张小鸭和一张青蛙的图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幼儿自由观察讨论,阅读画面内容,根据图片上的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可个人编讲,也可两人合作编讲。有时根据需要幼儿还自己动手自制材料,并且利用早餐前和晚餐后的空余时间,让幼儿把自己制作的小书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让幼儿拼图创编故事,可发展幼儿动手操作和想象、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还可发展幼儿的友好合作能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提出适当要求,并不时的启发引导,倾听孩子的讲述。
3、让好书“漂流”起来.阅读区的书籍大部分是有幼儿自带的,也有从图书室借来的。每当看到阅读区有新书进入的时候,阅读区就会人气很高。于是我和同年级的其他教师商议,让我们的好书“漂流”起来。我给每本书贴上标签,上面注上班级幼儿姓名,让我们的好书漂流到其他班级,让其他班级的好书也到我们图书区“做客”,幼儿对待其他班级来的小客人,特别热情有礼。因为是借来的书,定期要还给其他班级,所以幼儿特别有时间紧迫感,一到阅读时间,就连忙去翻阅。因为是借来的,小朋友格外爱惜。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的阅读能力,还从小培养了孩子从小爱惜图书的好习惯,真是一举两得。
三、幼儿自主管理,让阅读区整洁有序
1、图书的分类和整理。根据幼儿的经验,我们把书大致分为:画报类、故事童话类、科普类、自制小书类。然后在每本书的左下角贴上相应的颜色标志,并在每格书柜上也贴上相应的颜色标记。如画报类是红色标记,就放在对应的红色标记的一格。和幼儿一起为图书分类整理后,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部分幼儿看完书后不能把书按要求放入书格,有的摆放图书不整齐。于是我们决定增加一名小图书管理员,每天负责随时进阅读区把书整理好,小管理员每周轮换一次,一段时间后进行评比,有孩子们推选出“最佳管理员”。
2、阅读区的人数规定。阅读区的书籍多了,幼儿阅读的兴趣也浓了,阅读区的人数多了。这样一来问题也来了。阅读区显得有点过于热闹,相互容易干扰。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幼儿自己解决。有的说可以一组一组轮流进去,有的说可以把书拿出来到其他地方看,有的说贴上小脚印,只要小脚印站满就不许再进入,我们选择了贴脚印,实践下来效果非常好。
3、制定阅读区常规。阅读规则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保证。制定怎样的阅读规则也是值得研究的。只有幼儿自己制定的规则他们才愿意去真正遵守。因此在制定规则时,充分征询幼儿的意见,请他们自己设计相应的标记,然后一个一个拿出来审核,如果大家一致通过,就张贴在海报上,如“不要撕书”“请把书整理好”等。这样通过让幼儿自己制定规则,又自己设计标记,幼儿就愿意更好好的遵守。
4、评比最佳“阅读星”。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利用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还定期开展评比活动,每周一评,即在这一周谁最遵守阅读规则,谁最喜欢阅读、最会阅读,就能当选为每周的最佳阅读星.照片还能公布在阅读区的墙上,定期轮换。就这样,既有要求又有相应的评比活动,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我们的阅读区不但利用率很高,而且有幼儿的参与管理、其他小朋友的监督,使我们的阅读区“活”而不乱,井然有序。
四、拓展阅读区活动
1、为了把阅读活动“进行到底”,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加亲子阅读的时间和内容,我们还借鉴图书馆的借书制度,让孩子把图书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我们把每本图书登记造册,规定一张借书卡只能借一本书,每周一和每周五幼儿可以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带回家,然后把图书卡留在相应的图书位置,以后还过来就把书放在原来的地方,取回借书卡,这样既可以避免一次借几本书,又不会把书弄乱。这样的活动,使我们班级里的好书充分发挥了作用,让孩子们有机会阅读到更多的优秀书籍。
2、和大家一起分享好书。我们还在阅读区开辟了“好书早知道”栏目,幼儿和家长可以可以随时把看到的好书带过来和大家分享,也可以把自己和爸爸妈妈喜欢的书制作出宣传海报,把它推荐给班级里的小朋友和“大朋友”
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们成长的质量,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创设有具体意义的、有新意的阅读方式,有生命的阅读环境,在温馨、浓郁、开放的阅读环境中,让幼儿洋溢智慧、享受快乐,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一、创设和谐宁静的阅读环境、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
环境是一个媒介,是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所以我们要学会让环境讲话。远观我们的阅读角,可以看到墙角四周垂绿的柳条,中间一幅“蜜蜂耕耘图”,两只小蜜蜂落在四周垂下的柳条上,告诉孩子们读书就像小蜜蜂采蜜一样;柳条上悬挂着像小蜜蜂一样勤劳的 “阅读星”的照片。把阅读区设置在钢琴背后靠窗的这一角,是因为这里光线好,空间相对独立。我们还在这块地上铺上绿色的地毯,上面放有自己动手用废纸箱卷的小墩和手工缝制的靠垫。在这里幼儿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姿势,可以独自阅读,也可以自由结伴阅读,甚至大家可以共享一本大书,或者一人读,其他人倾听,自由自在的阅读,尽情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二、收集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让好书“漂流“起来
1、 为幼儿挑选合适的书籍。阅读区的主要材料是书籍。幼儿阅读不同于成人阅读,他们尚未达到凭借书面文字尽心阅读的地步。所以为幼儿挑选合适的书籍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我常为孩子挑选单页多幅、情节曲折、充满幻想色彩的童话故事,有趣味性较强的《大拇指》《小红帽》、有《看图识动物》《看图识字》等各类幼儿读物,更不可缺的是利于幼儿个性发展的读物。如有的幼儿不懂礼貌,那么《小熊请客》《好帮手》等有关文明礼貌方面的故事书比较适合他们。有的幼儿胆小怕事,那么《小羊和狼》《老虎外婆》等有关勇敢的故事书,会对他们有所启迪。这些绘本里即渗透语言知识,又对孩子的情感进行了陶冶,孩子们百看不厌。有时看的暗自发现,有时则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领会到的故事情节告诉好朋友听。在一句句稚嫩的讲述中,孩子们丰富了语言知识,领会到了阅读的真谛,更大的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提供材料做图书。阅读区除了提供各种书籍外,我还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图书和画报,让他们自己做小作者,通过剪剪、贴贴和讲讲,孩子们能从中体会到学做小作者的快乐和自豪。此外,我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故事图片、动物图片等,让幼儿自由组合后阅读,如:将一张蜗牛、一张小鸭和一张青蛙的图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幼儿自由观察讨论,阅读画面内容,根据图片上的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可个人编讲,也可两人合作编讲。有时根据需要幼儿还自己动手自制材料,并且利用早餐前和晚餐后的空余时间,让幼儿把自己制作的小书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让幼儿拼图创编故事,可发展幼儿动手操作和想象、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还可发展幼儿的友好合作能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提出适当要求,并不时的启发引导,倾听孩子的讲述。
3、让好书“漂流”起来.阅读区的书籍大部分是有幼儿自带的,也有从图书室借来的。每当看到阅读区有新书进入的时候,阅读区就会人气很高。于是我和同年级的其他教师商议,让我们的好书“漂流”起来。我给每本书贴上标签,上面注上班级幼儿姓名,让我们的好书漂流到其他班级,让其他班级的好书也到我们图书区“做客”,幼儿对待其他班级来的小客人,特别热情有礼。因为是借来的书,定期要还给其他班级,所以幼儿特别有时间紧迫感,一到阅读时间,就连忙去翻阅。因为是借来的,小朋友格外爱惜。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的阅读能力,还从小培养了孩子从小爱惜图书的好习惯,真是一举两得。
三、幼儿自主管理,让阅读区整洁有序
1、图书的分类和整理。根据幼儿的经验,我们把书大致分为:画报类、故事童话类、科普类、自制小书类。然后在每本书的左下角贴上相应的颜色标志,并在每格书柜上也贴上相应的颜色标记。如画报类是红色标记,就放在对应的红色标记的一格。和幼儿一起为图书分类整理后,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部分幼儿看完书后不能把书按要求放入书格,有的摆放图书不整齐。于是我们决定增加一名小图书管理员,每天负责随时进阅读区把书整理好,小管理员每周轮换一次,一段时间后进行评比,有孩子们推选出“最佳管理员”。
2、阅读区的人数规定。阅读区的书籍多了,幼儿阅读的兴趣也浓了,阅读区的人数多了。这样一来问题也来了。阅读区显得有点过于热闹,相互容易干扰。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幼儿自己解决。有的说可以一组一组轮流进去,有的说可以把书拿出来到其他地方看,有的说贴上小脚印,只要小脚印站满就不许再进入,我们选择了贴脚印,实践下来效果非常好。
3、制定阅读区常规。阅读规则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保证。制定怎样的阅读规则也是值得研究的。只有幼儿自己制定的规则他们才愿意去真正遵守。因此在制定规则时,充分征询幼儿的意见,请他们自己设计相应的标记,然后一个一个拿出来审核,如果大家一致通过,就张贴在海报上,如“不要撕书”“请把书整理好”等。这样通过让幼儿自己制定规则,又自己设计标记,幼儿就愿意更好好的遵守。
4、评比最佳“阅读星”。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利用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还定期开展评比活动,每周一评,即在这一周谁最遵守阅读规则,谁最喜欢阅读、最会阅读,就能当选为每周的最佳阅读星.照片还能公布在阅读区的墙上,定期轮换。就这样,既有要求又有相应的评比活动,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我们的阅读区不但利用率很高,而且有幼儿的参与管理、其他小朋友的监督,使我们的阅读区“活”而不乱,井然有序。
四、拓展阅读区活动
1、为了把阅读活动“进行到底”,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加亲子阅读的时间和内容,我们还借鉴图书馆的借书制度,让孩子把图书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我们把每本图书登记造册,规定一张借书卡只能借一本书,每周一和每周五幼儿可以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带回家,然后把图书卡留在相应的图书位置,以后还过来就把书放在原来的地方,取回借书卡,这样既可以避免一次借几本书,又不会把书弄乱。这样的活动,使我们班级里的好书充分发挥了作用,让孩子们有机会阅读到更多的优秀书籍。
2、和大家一起分享好书。我们还在阅读区开辟了“好书早知道”栏目,幼儿和家长可以可以随时把看到的好书带过来和大家分享,也可以把自己和爸爸妈妈喜欢的书制作出宣传海报,把它推荐给班级里的小朋友和“大朋友”
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们成长的质量,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创设有具体意义的、有新意的阅读方式,有生命的阅读环境,在温馨、浓郁、开放的阅读环境中,让幼儿洋溢智慧、享受快乐,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