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课堂上,兴趣的有无对记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记忆的过程中洋溢着乐趣,大脑皮层就会产生更强的兴奋中心,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 上好物理“第一课”。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新课程的开始都会产生新鲜好奇,这正是诱发学生兴趣的积极因素,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时机,点燃兴趣火花,充分备好物理“第一课”,通过实验再现生活中许许多多奇妙的物理现象如:玻璃罩内的长蜡烛和短蜡烛谁将先灭,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直至水沸腾,而底部的小金鱼会怎样等等,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精彩的演示,把学生带入物理王国的大门,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新的境地,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2 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
  2.1创设悬念,激活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借鉴文学创作方法,创设教学悬念,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引起学生好奇,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引人课题:一小块铁块放在水面上会沉入水底,而由同样的铁板做成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人掉在水里会下沉,但也可以悠闲地躺在死海上看报纸,这又是为什么呢?问题所诱发的悬念,使学生感到困惑,好奇之火被点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以愉快的心情去探求知识。
  2.2创设虚拟情境,激发想象
  新课标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虚拟化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用虚拟情境引入课题,能引起学生想象、追求真理的心理,如:在研究“重力”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入一个虚拟的“无重力世界”,看到没有重力之后的日常生活现象,借助想象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甚至“假设世界上不存在重力,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虚拟情境的创设和展开,就像引人入胜的故事中的一个个片段,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活动被唤起,想象力得到了激发和培养。
  3 借助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实验又有着天生的喜欢和莫名的兴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方法便是实验教学。
  3.1通过实验探究,展示学科的神奇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少年更富有活力,喜欢神奇美丽的物理实验,恰能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学生对实验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有时对一个物理现象学了又看,甚至要求老师进行多次的演示而且百看不厌,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入到一个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物理世界,当白色的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在白色的光屏上出现一条美丽的七色光带;当一束光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入射光所在平面一定在镜面的垂直平面上,而且发射光和入射光左右对称;当给蜡烛加热熔化时温度计示数升高,而给冰加热熔化时温度计示数不变;当给导体通电时,放在周围的小磁针突然转了一下,可小磁针周围并没有磁体……面对这无数神奇的物理现象,在老师的铺垫、点拨下,学生的心被深深打动了!他们被神奇的现象吸引了!
  3.2通过实验探究,撞出心灵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要依靠具体的对象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如: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模型的操作等活动方式,可以展示抽象概念中的某种状态、某个横断面,创设一定的情境,最终刺激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比如: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老师一面让弹簧测力计吊着的物体慢慢浸入盛水的溢水杯中,一面用一个烧杯收集从溢水杯溢出的水,让学生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来越小,同时溢出的水越来越多,然后老师点拨:示数越来越小说明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这两个现象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学生据此提出浮力的大小与溢出水的多少有没有关系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就会形成一种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当真正的困惑、焦虑控制了思想时,便产生强烈的认知驱动力,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创造地进行探究学习。
  4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一些重要的物理规律都是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以观察实验的基础得出的,反过来这些规律在生产、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用结合,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如学习了“惯性”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车子没停稳之前不要往下跳;学习了“密度的应用”后,引导学生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金戒指的真伪;学习了“电功电功率”之后,启发学生应用白炽灯已知的电功率和耗电时间粗略测定电度表“走”得是否准确……教师在相关的物理教学内容中介绍物理知识在生产实践、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教师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实事求是地介绍科技成就、重要资料、国外评论等,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兴趣的升华,发展成学习动机,激发他们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刻苦学习的志趣。
其他文献
一、材料与工具    布(红、黄两色为主),鞋盒(其中一个最大,两个最小,其他的大小相同),双面胶,透明胶,棉花,各色橡皮纸,电线,金色即时贴,两颗黑色大纽扣以及针、线,一颗圆珠子,硬纸棒等。      二、制作方法    1.将鞋盒用透明胶固定,使其不会散开。    2.制作龙头。  ①在最大鞋盒的盖上开口,在口中塞人两个最小的鞋盒做成龙嘴。  ②用黄色旧布的一端包裹龙头,并在龙的上颚和下颚处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