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藏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诺莫预测模型建立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藏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诺莫预测模型。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12月由青海省人民医院组织、兴海县人民医院和同德县人民医院共同参与,对平均海拔约3 000 m的兴海县、同德县≥40岁藏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眼部常规检查、直接眼底照相和健康宣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高原地区居住时长、每天日照时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一般情况。采用χ2检验筛选有显著差异的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MD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AMD预测诺莫图并对预测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

结果

本次调查实际受检人数为1 223人,检出AMD患者190例,AMD患病率为15.54%。高龄、高原地区居住时长、日照时长、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AMD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高龄是AMD的高危因素(OR=20.183,95% CI:9.536~29.805,P

其他文献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碘对比剂在介入治疗、血管造影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虽然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疗水平,但其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不容忽视。为降低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成立《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防治的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碘对比剂的结构和分类、已上市的碘对比剂品种及理化性质、碘对比剂的应用现状、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
根据发病年龄,可将高度近视分为发生在学龄后的迟发性高度近视(loHM)和发生在学龄前的早发性高度近视(eoHM)。大量的遗传学研究表明eoHM不同于loHM。eoHM发病年龄在学龄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条件培养基对人永生化Müller细胞系MIO-M1细胞增生、黏附和分化的作用。方法BMSCs传至第3代进行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分化,并分别使用茜素红、阿利辛蓝及油红O染色进行分化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73、CD90和CD105以及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34、CD45和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IO-M1细胞中Müller细胞标志物SOX9、谷氨酰胺合成酶(GS)、vimentin和胞内
目的探讨Slit引导配体2(Slit2)对糖尿病小鼠角膜上皮和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60只SPF级5~6周龄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Slit2注射组,每组20只。糖尿病模型组和Slit2注射组小鼠采用链脲霉素腹腔内注射法建立糖尿病模型。构建小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模型,Slit2注射组于造模后即刻结膜下注射Slit2重组蛋白,糖尿病模型组小鼠结膜下注射等容量PBS,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法观察小鼠角膜上皮缺损后24、48和7
目的借助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右眼形觉剥夺模型大鼠视皮层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将18只14日龄SD幼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单眼形觉剥夺组,每组9只。其中单眼形觉剥夺组幼鼠采用右眼眼睑缝合方法制作单眼形觉剥夺模型,连续14d。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4d记录各组大鼠右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分别提取各组大鼠双侧视皮质组织,通过RNA-seq技术,筛选出弱视相关发病基因,利用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对上述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描述,并进行京都基
目的观察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HRRPE)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9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CHRRPE的患者16例16眼,收集患者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成像OCT(OCTA)、眼底炫彩成像、眼底自发荧光(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影像检查结果。观察眼底多模式影像检查特征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生长于后极部视盘处,可见边界不清且轻微隆起的半透明胶质病灶,病灶表面伴有不
目的采用矢量分析法比较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微透镜取出术(SMILE)矫治散光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月—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FS-LASIK或SMILE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120例214眼,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FS-LASIK组58例105眼和SMILE组62例109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对术眼进行视力、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各组散光矢量分析结果,包括目标
目的评估递法明片对全视网膜光凝(PRP)术后视网膜功能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纳入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108例10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PRP 递法明组患者56例56眼,于PRP后口服递法明片;PRP组患者52例52眼,未服用递法明片。于PRP治疗前及治疗后1d及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国际视力表检查患眼视力;采用Humphrey视野计检查30°~60
目的评价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仪(VAO)与传统主客观验光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于2019年1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纳入健康受试者31例31眼,其中男15例15眼,女16例16眼;平均年龄(20.1±1.0)岁;均取右眼为受检眼。睫状肌麻痹状态下分别采用VAO和传统主客观验光方法对受试者进行验光,记录球镜度、柱镜度以及矢量散光度J0和J45。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验光方法验光值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价2种验光方法的一致性。结果V
目的比较质量分数0.01%和0.02%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12岁青少年近视患者280例280眼,等效球镜度(SE)为-1.25~-6.0D。试验前受试者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0.01%阿托品组(142例142眼)和0.02%阿托品组(138例138眼),受试者于睡前用相应质量分数阿托品滴眼液点眼1滴,均将右眼研究资料纳入分析。分别于用药后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