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为了突出课堂生成的精彩,常常会被个别无意义的生成问题及一些错误资源分散精力,导致目标迷失,“生成”也是无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提倡动态生成,但生成不能乱生成,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下面笔者从一个课例出发,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问题谈一下个人理解,也是对《历史教学》杂志上相关文章的补充或同应。
这是近日笔者在一所学校听课时记录下来的课例片断。
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比较清晰的长安城平面图,图中用不同颜色明显地标示出东西两市。在长安城平面图下角打出一张《大明宫》图片。
師:同学们,宫殿辉煌壮丽,使长安城的规模更加宏大,成为世界第一。同时,由于“市”、“坊”的出现,也就是说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这是商业发展的需要,说明当时长安城中的商业非常繁荣,以前的城市并没有开辟出专门的市场供人们采购或交易,这在唐代是一重要的进步,“市”里开设了许多店铺,叫做“行”,有“肉行”、“鱼行”、“药行”、“绢行”、“铁行”、“金银行”等,据说仅东市就有200多种行业。四面八方的奇珍异宝,在这里都有出售。那么,大家看我们今天的城市是不是也有专门的市场啊?
生1:有书市、鸟虫鱼市、服装大街。
生2:有食品街、花市、宠物市场。
生3:我们小区就没有专门市场,(小区)门口卖什么的都有,卫生也很差。
生4:(小区)胡同里摆满了摊点,放学回家都不容易通过。
师:这位同学告诉大家他们小区附近没有专门的市场,卫生也不好,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呢?
生3:重新规划街道,向长安城学习。
师:看来这位同学非常关心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了解长安城的布局就联想到自己生活小区的规划,很有创见和胆识。怎么规划?
接下来,这位同学简单地说了些建议,教师又让两位同学帮助他“规划”小区。这样三位同学与教师进行了关于小区规划的讨论。对于学生的“规划建议”,教师也不停地帮助纠正和补充。笔者估计这个环节大致用了9分钟,结果,下课的时间很快到了,教师收住讨论就草草下课了。
为了更好地把握历史课堂生成性的课程资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实施课堂生成不能完全抛开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例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解决“小区规划”问题,使得相关的知识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未能实现。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反对对学生实施“追问”,但是如果教师心中只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忘了预设教学目标,或者说没有将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进行整体把握,这显然有悖新课程的理念。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既可以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是该门课程的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历史课程理念,围绕总体目标对生成内容进行合理的扬弃,有意识地将生成的知识、思维、情感等如何有效地纳入开放的教学目标中,将备课预料之外的情况与教学目标比较,看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价值不大的信息要及时排除和处理,然后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如此课堂才能实现有效生成。
第二,实施课堂生成必须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调控课堂的进程和方向,因为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如何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怎样把握和调节学生的学习等等。课例中,教师对“小区规划”问题进行过多的讨论,对生成资源不能进行科学的取舍,导致应有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同时本课例中,由于“生成”占用时间过多,影响了其他内容的学习,因此课堂的生成必须考虑时间是否允许,这都有赖于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切实发挥教师的组织和调控作用,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用具、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融合。可见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并不是没有导向的自由生成,教师要担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把握好“导”的契机。
第三,实施课堂生成要注意尽量面向大多数学生。课例中,对于“小区规划”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在教师与三名同学之间进行,因为其他学生可能对“小区规划”问题并不感兴趣,或者现实生活中离“小区规划”问题较远,学生并不熟悉,因而没有参加讨论,这样的生成是面对少数的生成、个人的生成,而不是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其他学生就成了课堂的“聆听者”。忽视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只是少数或者个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生成,这并不是良性生成。所以,实现有效的课堂生成,教师要实施课堂调控,把握课堂的方向,使生成内容能够引导大多数学生的参与。
第四,有效促进课堂生成,需要教师提升教育智慧,丰富和提高历史专业素养。教学活动由于具有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教师要洞悉复杂局势,应对复杂挑战,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发现、捕捉、利用课堂资源。当然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教学实践的磨砺,需要对教学实践进行经常而深刻的反思,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轻松应对和有效处理“生成性资源”。与此相关的是历史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有广阔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观察、欣赏、分析历史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等,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史,欲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活生生的历史情境中去,教师要了解相关的古代史经典著作,教师的视野影响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体验与情感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建立起多元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育智慧才有丰厚的土壤,在课堂上才能有效地把握生成。
提高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度,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提升教师教学智慧,以较高的教学艺术来把握和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促进有效生成,唯有此,我们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这是近日笔者在一所学校听课时记录下来的课例片断。
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比较清晰的长安城平面图,图中用不同颜色明显地标示出东西两市。在长安城平面图下角打出一张《大明宫》图片。
師:同学们,宫殿辉煌壮丽,使长安城的规模更加宏大,成为世界第一。同时,由于“市”、“坊”的出现,也就是说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这是商业发展的需要,说明当时长安城中的商业非常繁荣,以前的城市并没有开辟出专门的市场供人们采购或交易,这在唐代是一重要的进步,“市”里开设了许多店铺,叫做“行”,有“肉行”、“鱼行”、“药行”、“绢行”、“铁行”、“金银行”等,据说仅东市就有200多种行业。四面八方的奇珍异宝,在这里都有出售。那么,大家看我们今天的城市是不是也有专门的市场啊?
生1:有书市、鸟虫鱼市、服装大街。
生2:有食品街、花市、宠物市场。
生3:我们小区就没有专门市场,(小区)门口卖什么的都有,卫生也很差。
生4:(小区)胡同里摆满了摊点,放学回家都不容易通过。
师:这位同学告诉大家他们小区附近没有专门的市场,卫生也不好,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呢?
生3:重新规划街道,向长安城学习。
师:看来这位同学非常关心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了解长安城的布局就联想到自己生活小区的规划,很有创见和胆识。怎么规划?
接下来,这位同学简单地说了些建议,教师又让两位同学帮助他“规划”小区。这样三位同学与教师进行了关于小区规划的讨论。对于学生的“规划建议”,教师也不停地帮助纠正和补充。笔者估计这个环节大致用了9分钟,结果,下课的时间很快到了,教师收住讨论就草草下课了。
为了更好地把握历史课堂生成性的课程资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实施课堂生成不能完全抛开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例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解决“小区规划”问题,使得相关的知识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未能实现。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反对对学生实施“追问”,但是如果教师心中只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忘了预设教学目标,或者说没有将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进行整体把握,这显然有悖新课程的理念。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既可以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是该门课程的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历史课程理念,围绕总体目标对生成内容进行合理的扬弃,有意识地将生成的知识、思维、情感等如何有效地纳入开放的教学目标中,将备课预料之外的情况与教学目标比较,看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价值不大的信息要及时排除和处理,然后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如此课堂才能实现有效生成。
第二,实施课堂生成必须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调控课堂的进程和方向,因为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如何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怎样把握和调节学生的学习等等。课例中,教师对“小区规划”问题进行过多的讨论,对生成资源不能进行科学的取舍,导致应有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同时本课例中,由于“生成”占用时间过多,影响了其他内容的学习,因此课堂的生成必须考虑时间是否允许,这都有赖于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切实发挥教师的组织和调控作用,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用具、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融合。可见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并不是没有导向的自由生成,教师要担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把握好“导”的契机。
第三,实施课堂生成要注意尽量面向大多数学生。课例中,对于“小区规划”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在教师与三名同学之间进行,因为其他学生可能对“小区规划”问题并不感兴趣,或者现实生活中离“小区规划”问题较远,学生并不熟悉,因而没有参加讨论,这样的生成是面对少数的生成、个人的生成,而不是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其他学生就成了课堂的“聆听者”。忽视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只是少数或者个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生成,这并不是良性生成。所以,实现有效的课堂生成,教师要实施课堂调控,把握课堂的方向,使生成内容能够引导大多数学生的参与。
第四,有效促进课堂生成,需要教师提升教育智慧,丰富和提高历史专业素养。教学活动由于具有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教师要洞悉复杂局势,应对复杂挑战,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发现、捕捉、利用课堂资源。当然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教学实践的磨砺,需要对教学实践进行经常而深刻的反思,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轻松应对和有效处理“生成性资源”。与此相关的是历史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有广阔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观察、欣赏、分析历史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等,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史,欲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活生生的历史情境中去,教师要了解相关的古代史经典著作,教师的视野影响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体验与情感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建立起多元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育智慧才有丰厚的土壤,在课堂上才能有效地把握生成。
提高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度,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提升教师教学智慧,以较高的教学艺术来把握和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促进有效生成,唯有此,我们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