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视角下警察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理——兼论职业使命感的调节作用

来源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ya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基于本土心理资本理论建构警察心理资本、职业使命感与其工作绩效的作用机理模型,并基于异质性视角探索相关人口学变量中警察心理资本现状及模型作用差异,通过福建省z市902名在职警察实证调查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警察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警察职业使命感对于警察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学历并不影响警察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作用;警察担任职务不同影响警察职业使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公安机关不断提高警察心理资本,重视警察职业使命感培养,对于进一步有效提高警察工作绩效而言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青少年长期接触的环境有两个,一为家庭,二为学校.其中,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重大使命,被国家、社会及家庭寄予厚望.目前,针对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网络隐蔽性以及校园暴力等新趋势、新特点,为切实预防青少年犯罪,社会各界对学校生态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课程设计、环境建设以及实践效果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学校要发挥其“铸魂育人”主阵地的优势,就要做到将德育课程的显性教育与道德环境建设的隐性教育相结合,具体而言要进一步改进德育课程设计;促进学校道德生态建设;重构道德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受实用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的影响,生态心理学强调的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为研究青少年欺凌行为打开新的视角.环境信息的影响、团体的压力、群体氛围下的从众心理、社会规范和学校环境等微观系统都会影响青少年的欺凌行为与心理.从生态心理学视角出发,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干预校园欺凌技能的课程,采取相关措施明晰青少年的身份,加强对学生人际关系的了解,营建具有安全感的学校空间等方面工作,提升干预学生欺凌的实效性.
智慧警务是现代信息科技与公安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构建毒品防控体系、开展禁毒情报研判、精准打击涉毒案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引领与信息支撑.当前,智慧警务发展不平衡,建设标准不统一,在实战运用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正视实际问题,加强对策研究,完善改进措施,有利于提升智慧警务的运用效能,助推智慧禁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