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于课堂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的点滴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文讲述的是1998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由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课文内容有很大距离,我以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在声与画的渲染下,把学生的思维拉向地震的惨烈现场。学生一下子被影片中山崩地裂、惊心动魄的地震画面感染了,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情感的火花被点燃,丰富的想象被激活,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文本描绘的氛围之中。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三亚落日》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部分的:在课前三分钟,就在班上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再让学生伴随音乐,踏入三亚,然后连续播放三亚风情图片,落日的的画面,欣赏后请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或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听视觉,还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想象能力都得到展示,老师无需杉更多的语言,学生自然而然便会进入文本,步入画面去欣赏三亚落日而独特的景象。至于更细致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朗读文字,欣赏画面的色彩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学懂课文,自己对三亚落日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喜悦,才能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如教学《李广将军》一文时,文中有个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我要求學生听我读一读,说说哪一种读法更好,为什么。接着,我分别用惊叹和叙述的语气读以上的句子。学生一个个屏息静听,听到叙述语气时,有几个同学不由自主地笑了。他们说,第一种读法把两个感叹号所表示的惊讶语气读出来,而第二种读法平淡无味,像杯白开水。我及时表扬他们耳聪目明。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一位教师在执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时,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
兴趣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有几个孩子在研究“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人”。交流时,我让孩子们比一比谁最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生1:“我认为他是个奸诈贪婪的人,原因在于他不会吹竽却骗齐宣王说会吹,骗取俸禄。”(教师还没有来得及对这位学生进行评价,下面的学生早就按奈不住自己的嘴巴了。)
学生2(大声说):“我不同意。因为他见齐宣王好骗就想办法蒙混过关,不费吹灰之力就有固定的收入。后来他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我认为他是个会见风使舵的人。”
学生3:“他是个胆大心细的人。因为在那时候,欺君之罪是要被砍头的,而他竟这么胆大,敢骗齐宣王的钱,他又是个心细的人,他打听到齐泯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吹,就逃之夭夭。”……
在辩论的过程中,孩子们独特的见解,飞扬的思绪,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心灵多么丰富多彩,想象匠心独特,思维多么创意勃发。
四、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为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提得当,我做到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使得自己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另外,对于他们的回答我还经常作出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回答错了没关系,要对自己有信心”诸如此类的评价,学生获得了满足感,成功感,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韦至成主编《语文教育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自主学习决定成功》作者:孙云晓//赵霞出版:漓江出版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文讲述的是1998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由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课文内容有很大距离,我以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在声与画的渲染下,把学生的思维拉向地震的惨烈现场。学生一下子被影片中山崩地裂、惊心动魄的地震画面感染了,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情感的火花被点燃,丰富的想象被激活,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文本描绘的氛围之中。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三亚落日》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部分的:在课前三分钟,就在班上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再让学生伴随音乐,踏入三亚,然后连续播放三亚风情图片,落日的的画面,欣赏后请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或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听视觉,还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想象能力都得到展示,老师无需杉更多的语言,学生自然而然便会进入文本,步入画面去欣赏三亚落日而独特的景象。至于更细致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朗读文字,欣赏画面的色彩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学懂课文,自己对三亚落日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喜悦,才能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如教学《李广将军》一文时,文中有个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我要求學生听我读一读,说说哪一种读法更好,为什么。接着,我分别用惊叹和叙述的语气读以上的句子。学生一个个屏息静听,听到叙述语气时,有几个同学不由自主地笑了。他们说,第一种读法把两个感叹号所表示的惊讶语气读出来,而第二种读法平淡无味,像杯白开水。我及时表扬他们耳聪目明。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一位教师在执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时,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
兴趣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有几个孩子在研究“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人”。交流时,我让孩子们比一比谁最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生1:“我认为他是个奸诈贪婪的人,原因在于他不会吹竽却骗齐宣王说会吹,骗取俸禄。”(教师还没有来得及对这位学生进行评价,下面的学生早就按奈不住自己的嘴巴了。)
学生2(大声说):“我不同意。因为他见齐宣王好骗就想办法蒙混过关,不费吹灰之力就有固定的收入。后来他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我认为他是个会见风使舵的人。”
学生3:“他是个胆大心细的人。因为在那时候,欺君之罪是要被砍头的,而他竟这么胆大,敢骗齐宣王的钱,他又是个心细的人,他打听到齐泯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吹,就逃之夭夭。”……
在辩论的过程中,孩子们独特的见解,飞扬的思绪,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心灵多么丰富多彩,想象匠心独特,思维多么创意勃发。
四、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为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提得当,我做到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使得自己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另外,对于他们的回答我还经常作出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回答错了没关系,要对自己有信心”诸如此类的评价,学生获得了满足感,成功感,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韦至成主编《语文教育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自主学习决定成功》作者:孙云晓//赵霞出版:漓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