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ngqing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相较于语言来讲,在内心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与题材的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涌现出来。广播电视节目背景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表达形式,既具有音乐的共性,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背景音乐是广播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业内人士与节目观众的关注,因此,需保证背景音乐与广播电视节目完美兼容,充分发挥背景音乐的艺术作用。鉴于此,本文对背景音乐进行概述与特征分析,探究其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以及应用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可行的应用策略,促使背景音乐的艺术作用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背景音乐;广播电视节目;艺术作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63-03
  一、前言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衍生于人类语言,主要通过对乐音进行规律性组织,达到抒发情感、反映生活的目的,蕴藏着强大的感染力与共情力。同时,音乐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具备显性、叙述性、结构性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应用的背景音乐,不仅具备音乐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而且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从现实情况来看,背景音乐对广播电视节目而言不可或缺,甚至有较为明显的依赖性,许多广播电视节目之所以成功,背景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1]。要凸显出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不仅要把握背景音乐的特征,而且要对当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予以优化,本文基于此展开深入探讨。
  二、广播电视节目背景音乐的主要特征
  其一,结构层面不完整。对广播电视节目背景音乐的结构进行分析,会发现其受节目内容、时长等因素的限制,需要契合节目内容的表达进行合理编排,呈间断性特点。
  其二,听觉层面不完整。大部分观众在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时,注意力基本聚焦于画面,背景音乐虽然一直萦绕耳旁,但容易被忽略,所以很多时候一期节目看下来,观众对背景音乐的印象不深。然而,观众得到的体验其实是广播电视节目画面与背景音乐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三,必定经过技术处理。为了满足节目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最终呈现在节目中的背景音乐一定经过合理的技术处理,如用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烘托画外音解说。
  三、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
  (一)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艺术感
  通常来讲,对广播电视节目作品的艺术感进行评判,一般要看该广播电视节目作品能否给观众带来统一独特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观众能够产生无尽想象,仿佛身临其境,进而心生情感共鸣。倘若观众在收看过程中有如此感受,那么该广播电视节目作品可称得上是一部艺术感较强的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2]。当然,意境的有效营造,并非简单地堆砌畫面或通过画面传达各种元素便可实现,关键在于广播电视节目能否刺激观众的形象思维,使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亲身感受到蕴藏在节目画面背后的情感。只有做到情景交融、彼此渗透,才能为广播电视节目创设出独特且深远的意境。而背景音乐恰好具有使观众从单一画面中解脱出来的作用,就算背景音乐的内涵有所简化,其功能依旧存在。不难看出,合理应用背景音乐,能够为广播电视节目营造出独特且深远的意境,增强节目的艺术感。以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节目为例,其选用的背景音乐具有宏大、古典的特点,与节目气质极为契合,所以能起到烘托效果的作用。特别是在文物展示的过程中,适时响起的背景音乐能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氛围,带给观众强烈的艺术观感。实际上,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向来非常关键,选材时需要将节目的艺术感作为重点参考指标。
  (二)表达无法言表的思想情感
  一般来讲,广播电视节目对事件的叙述基本都以显性事物为媒介,即直观地将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通过画面了解相关事实,感受社会生活,当然也会搭配画外音进行解读,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作品的完整性和全面性[3]。但是,如果广播电视节目的解读词太多,必然影响观感,同时节目中的许多思想情感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背景音乐的出现和应用,能有效解决该问题。例如,广播电视节目出现非常感人的情节时,要想将这种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可以通过音乐精准表达。从这方面来看,音乐不仅是声音艺术,也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更加直接。以大提琴为例,大提琴的音色明显带有低沉、哀伤的感觉,辅以舒缓、层次清晰的旋律,能够传达出无法言表的感情,激起观众的内心共鸣。所以,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合理应用背景音乐,不仅能增强艺术感,而且能将许多无法言表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丰富节目的内涵。
  (三)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多元化表达
  纵观当前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会发现“跨界”已成为业内潮流,尤其是在节目内容泛娱乐化现象较明显的现阶段,许多广播电视节目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娱乐节目或综艺节目,但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或多或少添加了一定的娱乐元素。为了辅助广播电视节目的多元化表达,背景音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例如,人们在传达信息、抒发情感的过程中,一般通过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表达意图。然而广播电视节目与人的交流有明显的不同,要想准确表达信息和情感,必须以艺术化语言为媒介,方便观众有效解读。而背景音乐恰好具有该作用,因此其成为广播电视节目多元化表达的载体。变换背景音乐的风格、类型,能够产生多元化的效果,带给观众丰富且新奇的视听体验。
  (四)有效把控广播电视节目的节奏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而言,不管是直播节目还是录播节目,要想取得良好的节目效果,一定要把控好节奏。一方面,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临场应变能力,善于结合现场表现对节目的后续流程进行合理梳理;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出背景音乐把控节目节奏的工具性作用,选择恰当时机插入背景音乐,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节奏感,也可让背景音乐成为节目的衔接点。所以,许多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会考虑如何通过背景音乐实现节目画面的转换,如何借助背景音乐的变化,发挥引导、提示观众的功能,实现对观众注意力的有效抓取,从而达到对广播电视节目节奏的有效把控。大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表明,合理选用背景音乐,能让节目的节奏变得更加强烈,相较于普通形式的节目节奏把控手段,具有显著特点。   (五)凸显节目特性与服务节目主题
  背景音乐在凸显节目特性与服务节目主题方面也有一定优势,无论是娱乐综艺节目,还是新闻节目,背景音乐均能发挥显著作用。例如,《天天向上》作为湖南卫视的老牌综艺节目,一直以来都有不错的收视率。节目组会让主持人在每期开场前跟随音乐跳上一段舞蹈,这个环节的安排重点不仅在于舞蹈,也在于歌曲。一般来讲,选择一首恰当的背景音乐能够在开场点燃现场观众的激情,为节目的后续录制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同样有高知名度与国民度的央视节目《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为例,这类电视节目讲究实事求是,聚焦民众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帮助百姓维护正当权益,具有普法作用。从节目的整体表现来看,每期节目开始前会播放一段庄重、严肃且节奏感强的背景音乐,不仅体现出了节目的特性,而且能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关注节目内容。由此可见,不管是娱乐节目的背景音乐,还是法制新闻节目的背景音乐,都自带特点,具有凸显节目特性与服务节目主题的作用。
  四、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应用的不足
  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合理应用,的确能发挥出一定的艺术作用,增强感染力,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更多实质性支撑,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提高了对背景音乐的关注度,但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依旧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并没有在背景音乐的加持下得到明显的提升。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背景音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节目制作团队片面地认为,做好广播电视节目关注画面即可,只需要为观众带来高品质的画面,便能让观众了解节目的真实意图。在此认知的指引下,节目组在制作过程中,会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画面构图设计、品质提升方面,无论是前期的素材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与特效制作都无比用心[5]。而反观背景音乐,由于其认为无关紧要,所以基本套用现成音乐,显得非常乏味。
  (二)背景音乐与节目画面矛盾
  保证背景音乐与电视节目的画面相契合,是发挥背景音乐艺术作用的基础,但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明显存在视听矛盾,存在彼此失调、不太顺畅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对背景音乐与电视节目画面进行了割裂处理,导致两者未能协调一致,所以无法发挥背景音乐的实际价值。
  (三)背景音乐的选用过于随意
  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过于随意,音乐既没有深刻的内涵,也不契合节目主题,而且对背景音乐的处理手法与表现形式也非常老套,难以凸显出背景音乐的艺术价值。此外,部分节目组在制作节目时,仅仅对背景音乐作简单修饰,完全没有考虑到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而要想制作一档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确保背景选材和使用与节目内容、节目主题高度契合,也要体现出背景音乐的鲜明特性,否则会导致节目效果大打折扣。
  五、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一)找准背景音乐的嵌入时机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对背景音乐进行有效应用,必须认识到时机选择的重要性。虽然背景音乐对广播电视节目而言,仅是丰富其艺术内涵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背景音乐出现的时机不对,会严重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观感和观众的视听体验。简而言之,不合时宜的背景音乐不仅不会为节目“加分”,反而会给节目“减分”。所以,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清晰地把握节目的内容及当期流程,进而找准时机,用最合理的方式将背景音乐嵌入其中,体现出背景音乐的艺术作用,带给观众最佳的视听体验。
  (二)保证音乐风格与节目内容统一
  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应用,一定要避免随意性、盲目性,需以兼容性为两者融合的衡量标准。所以节目组在制作节目时,一定要关注背景音樂的风格与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主题,保证背景音乐能发挥出烘托节目效果、提高节目艺术内涵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重视节目背景音乐的选择,因为风格相对稳定且统一的节目背景音乐,能够让观众立刻想到该节目[6]。同时,音乐风格对节目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样的节目画面搭配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呈现出的效果千差万别。因此,在为节目选择背景音乐时,必须把握好节目的内容风格,保证形成独有特色。由于音乐风格已基本确定,而节目画面内容可有多种解读,可利用背景音乐对节目画面进行阐释,准确传达节目的意图,所以要保证节目背景音乐的旋律风格具有统一性。此外,无论是调式风格的选择,还是乐器音色的选择,同样需保证大体统一。倘若时而用五声调式,时而用西洋大小调式,或者时而用民族乐器,时而用西洋管弦乐器,那么就算背景音乐的旋律风格统一,也会导致观众感觉不佳。所以,只有保证背景音乐风格统一,背景音乐才会与广播电视节目画面相得益彰,营造出想要呈现的意境。
  综观大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会发现以器乐居多,而声乐作品使用较少,而且从不同类型广播电视节目对背景音乐的选择情况来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在纪录片中,背景音乐大多表现出通俗、清雅的特点,原因在于纪录片需要大段画外音解读,如果背景音乐过于嘈杂,会影响主要内容的输出效果,形成干扰[7]。所以,在配器方面,背景音乐也基本要求织体松散与声部少量,而采用更多开放性和声。此外,还需考虑解说为女声还是男声。如果是音调高的女声,则背景音乐中的重低音应尽量厚实一些;如果是低沉的男声,背景音乐则尽可能不用中低音乐器,否则会造成混杂效果。
  (三)增强背景音乐的应用创新性
  近些年,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数量与类型逐渐增多,广播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存在同质化情况。简单来讲,就是相同的背景音乐常常在不同的节目中出现,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视听体验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一定要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思维,大胆使用背景音乐,让观众听到更多新颖的背景音乐。例如,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除了会用常规的剪切式背景音乐以外,还可结合节目的主题、内容等元素创作背景音乐,或是在现有背景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呈现同旋律但不同音效的处理效果,保证背景音乐应用的创新性。
  此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还需要认识到背景音乐自由、可拼贴的特性。因此在制作背景音乐时,要在契合节目内容的基础上,突破时代、题材、风格的局限,将各类音乐作品巧妙拼接,形成相对完整的广播电视节目背景音乐,如此可保证节目形态及结构更加灵活多变[8]。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高度关注节目主题和艺术表现力,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层面,追求风格、曲式的统一,更要寻求主题、情感方面的统一,所以需要以创新思维及手法实现多种音乐元素的相融。
  六、结语
  音乐相较于语言来讲,在情感抒发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基于这点意义来看,作为音乐独特表达形式的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应用,能够赋予节目更强烈的情感,起到突出画面形象的效果,也能有效调动观众的情绪。所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需要把握背景音乐的艺术价值,综合多方因素进行音乐选材,既要把握背景音乐出现的时机和嵌入点,也要确保音乐节目风格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契合,凸显出背景音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进而打造出更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参考文献:
  [1] 孙薇.背景音乐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必要性[J].新闻战线,2016(14):95-96.
  [2]荆宏霞.探究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J].记者摇篮,2019(02):58-59.
  [3] 栾凤杰.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浅析[J].电视指南,2017(12):181.
  [4] 徐红.背景音乐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必要性及应用[J].新闻战线,2018(16):108-109.
  [5] 冯亚.论电视音乐艺术的分类[J].艺术广角,2020(01):92-96.
  [6] 雷丽.背景音乐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J].新闻战线,2019(02):102-103.
  [7] 刘亚斌.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8(07):73-74.
  [8] 马飘雪.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艺术作用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4):187-188.
  作者简介:梁敏(1977—),女,广东阳江人,硕士在读,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节目。
其他文献
摘要:大数据时代,伴随着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读报”逐渐转向“读图”。可视化新闻以其简洁直观、便捷阅读、信息量大、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广受大众喜爱,成为报纸内容生产和呈现方式的突破口。本文以烟台晚报近些年相继推出的“海国图志”“胶东筑谱”“烟台非遗”等系列可视化版面为例,探析报纸版面的可视化表现策略和创新路径,以期对新时期报纸的转型之路提供些许有意义的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逐渐模糊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多渠道传播、高度共享传输。全媒体时代对于播音主持教学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打破现有播音主持教学僵化的模式,建构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高效教学体系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主要从机遇和发展的角度探讨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何去何从的问题,目的是推动播音主持教学持续优化,与时代接轨,并以此分析播音主持教学的优化路径,以培养出优质的播音主持人。  
摘要:《浮生一日》是一部特殊的纪录片,由导演凯文·麦克唐纳和来自全球192个国家的网友共同完成。影片记录了2010年7月24日当天,世界各个角落的真实生活瞬间。十年之后,导演用同样的方式再次推出续集《浮生一日2020》。然而,从影像表达、思想立意、剪辑技巧上来看,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十年之间,人们借助影像表达自我的方式,随着影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这也折射出了人类自我认知、社会
摘 要:在初中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储备愈发完善的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之余,对学生应用历史思维看待、思考问题的能力愈发重视。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构建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尤为关键。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初中历史在新课改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越发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它的每一次革命都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物理学的出现对人们如今的生活形式产生重大影响,也为人们创造了非常大的实际财富,体现了伟大的科学思想精神。本文从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中学物理教学要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顺应新课改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旨在强调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形象化、生动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基于此,文章将简要叙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的价值,并从构建生活教学情景、建设故事教学情景、设置问题教学情景、创设表演教学情景、搭建现代教学情景等方面对其运用策略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语文;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媒介技术的发展使粉丝社群呈现出不同国家、语言、群体间的跨文化交流现象,在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粉絲研究成为一个新的议题。近年来,泰国影视剧及明星作为东南亚流行文化传入中国,引发网络热议,也催生了别具特色的粉丝社群。本文以中泰两国粉丝迷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文献的研究以及网络民族志的观察,分析中泰粉丝跨文化交流中呈现的困境及其回应方式,从人际互动的层面对跨文化传播冲突及协商进行探究,有助于为
摘 要: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以小学生的天性为基础,为学生营造优良的课堂气氛,使学生高度参与课堂学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然而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不良的原因为切入点,就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进行如下分析,以期能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