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62315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所以为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且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节的生物课堂中,甚至是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实验中。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好方式就是生物实验教学,实验的教学可以把生物的核心素养中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社会责任融入到生物学知识中,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0-019-2
  高中阶段是学生们一生中接受知识最多的一个阶段,在众多的知识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生物学知识。高中学生生物成绩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不能忽视的。新课标也提出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知识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提高不仅与老师有关而且与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掌握学习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高中的生物实验课比较生动活泼,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老师应该在实验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的渗透能够让学生们提高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是我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通过实验和观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实验的教学,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利用一些生物实验的仪器进行实验和观察。生物学的学习不仅仅要掌握课本上所展现出来的知识,还要提高使用显微镜等实验器材、制作模型等方面的技能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的增多。同学们使用实验器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探究方法的增多有利于增强实验结果的严谨性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准确并且严谨的实验进行不断的观察和实践,可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例如,在学习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时候,可以设置观察实验和细胞膜的透性实验。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在高倍显微镜下的观察,找到装片中植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感性认识相关的结构。如果观察不到细胞膜,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再设置质壁分离实验,通过对质壁分离状态细胞的观察,就能更方便的观察到处于分离状态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也能更好的理解两者功能上差异。通过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生物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在实验中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们慢慢领会到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
  二、重视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新课标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史的教学,而生物学史最重要的就是一些经典的实验。这些实验是众多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经过多次实验证明得到的结果,所以这些实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比较大。又因为这些实验是经过多年的证明和探索出来的结果,所以它的严谨性较好。让学生们对这些实验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先辈的想法和思索的过程,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核心素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师生物课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德国科学家萨克斯为生物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这个实验体现了萨克斯的贡献和所有的假说推理,通过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不仅产生氧气而且产生淀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们通过对萨克斯实验的学习进行自己的实验设计,并且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科学家或者生物学家对实验进行观察。在实验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们布置萨克斯实验,让学生们亲自体验一下萨克斯是如何进行实验的,是如何观察的,是如何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学生通过模仿萨克斯所做的实验,就可以了解到萨克斯的思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一定的增强。经典的生物实验中有太多的科学思维,让学生们对这些进行重现,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科学思维,并形成科学思维。
  三、设计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和实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通过设计并实施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探究中让学生们自己学会探究问题,学习问题,通过变量设计出比较完美的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理解,锻炼学生们的理解能力。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中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的时候,教师可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如可提出进行亲子鉴定时为什么要检验DNA、如何提取DNA、对比DNA的什么结构。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分析和实验的设计。这样会让学生们在实验设计中更注重严谨,并且能更加科學的进行探究。
  四、注重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
  新课标中提出来,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生物的核心素养中又提出社会责任。所以高中生物学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社会责任它不仅仅体现在课本上更应体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生物的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结合。同学们通过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结合不仅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好的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人类健康中遗传病与人类未来的这节内容,老师要为学生们提出问题,遗传病是怎样来的,遗传病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吗?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身边发生的遗传现象的回忆和观察来分析、解决此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对这个实验的豌豆认真的思考和理解。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基因是分为隐性和显性基因的,所以遗传病不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通过这些遗传病的了解,让学生们意识到遗传病的严重性,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来研究药物来治疗这些人。所以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生物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生物学作为高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或者单纯的进行实验,而是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也不能单纯的让学生们自己来研究生物学问题,而是要认真学习生物史上著名的实验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老师也不能一味地自我设计实验,而不让学生参与。而是要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在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解决好这几对矛盾就会让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加显著,学习效率也会提高。为了解决这几对矛盾,生物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这样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12(33):59.
  [2]司鹏飞.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6,28(12):23-24.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中学,浙江 杭州311300)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在初中阶段,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是对小学阶段的承接、对高中阶段的过渡,所以初中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重要阶段,而数学作为这一阶段的基础学科,更要高度重视。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究精神,这也是构建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以初中为例,结合笔者多
摘 要:“表演”是指表演者利用技艺或专长来传达具体的事件或非具体的意象,以达到娱乐和教育的目的。将“表演”借鉴过来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持久注意,而且还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将课文的故事改编成剧本,并将剧本进行表演,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体验;智能发展;想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针对小学高年级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作者针对教师对学生干涉过多,要求过高;讲评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策包括:依托“二次作文”对学生进行恰当指导;提高作文讲评的有效性和作文修改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真文,表达真情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习作”“写作”;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
中图分类号:G632.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0-054-1  一、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学习契约  学习契约顾名思义,是以契约签订的形式来对我们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他既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其相较于一般契约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仅限于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协商所签订;其内容主要为依据学生个体的特征而制定的个性化
摘要:随着我国深入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开始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概念,以5-10分钟的视频为核心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学习,而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教学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大大节约了学生的时间成本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结合已掌握等差数列的知识与方法 ,通过对比学习,原来的等差数列思维很快被打破,升华到另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水平——较轻松掌握了等比数列,实现推陈出新,进而提高了掌握新知识、方法的能力,进而成就了良好的数学素养,到达了进一步掌握新知识与方法的新境界。  关键词:差数数列;等比数列;比较学习法;数学素养;新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
摘要:微课辅助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加深,学习内容的难度增加,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用微课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难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微课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把微课辅助教学融入高中数学,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更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小学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不容忽视。通过对古诗的阅读、理解、探析,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所蕴含的意境,能够带领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从古诗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进而使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不断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中进行审美教学作出了相关的论述,希望能为有
摘 要:数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科学,是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基础。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概括性等都决定了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课程实施能力。本文阐述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程实施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109-2   数学教师的课程实施
摘 要:高中历史实证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当中必须要重视这一素养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学习对历史知识点地有效应用,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吸收和消化的能力。本文对高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