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语文教师都对作文教学感到头疼棘手。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成为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对当前初中语文作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对初中语文写作中的教与学进行准确定位,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教与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当前的形式,加强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教与学定位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足。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语言天赋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因此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作文,写作文成为很多学生头疼的一个课程,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寥寥无几。而很多教师看到学生写作水平提不高就一味的进行填鸭式教学,布置了大量的写作任务,学生写的作文质量一篇不如一篇,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导致了写作教学的恶性循环。如果不改变现在这种状况,学生的写作水平只会停步不前。
第二,学生缺乏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写作是以情感出发,以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为基础的,如果对生活不热爱,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没有情感感受,就写不出好的作文。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各类媒体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他们却很少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思考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只是人云亦云,没有内涵,因此写不出好文章,写作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许多教师都养成了一切为了考试的教学理念,对于作文这个语文考试中的“大头”来说,许多老师都十分看重,但是却没有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现在还有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只是采用机械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写作前机械的布置题目、简单的指导,写作时对学生撒手不管,写作后简单批改,这种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热情都受到了压抑,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写作课程的要求了。由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因此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尊重和体现。
2、初中语文写作中的教与学定位
(1)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教”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就是将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通过传授知识,来教学生如何进行写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开端与结尾,即写作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专业引导,完成写作后对其进行点拨、批改等。
首先,引导写作。正如荀子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交给学生知识和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而重点在于如何传道授业,即将功能性职责有效地转化成技能方面的引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应当注意方式和方法。比如,学生可采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只需有一个大体的写作框架即可。一般而言,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差,一旦遇到写作上的障碍,教师应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点拨和引导,以实现“解惑”之目的。
其次,写作内容批改。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写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文进行批改。实践中,虽然经常采用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方法,让他们相互批改作文,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别人的优点,但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仍不可小视,作文批改仍是写作教学工作的重要模块。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当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批改作文,为学生创造思考、交流和实践空间,应用的切实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和水平。
(2)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學”
首先,写作应当与阅读相结合。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劳于读书,则逸于作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阅读对于写作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当前的初中生而言,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书籍阅读量并不大,而且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文体类型也非常有限,因此实践中应当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视野。对于读与写而言,读应当是写的基础和保障,因为写作是从对比人文章的模仿开始的,若不读别人的文章,如何进行模仿呢?基于此,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将学生作为主体。
其次,写作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从理论上来讲,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写作者自身的词语量、句型结构掌握情况,而且与它的观察力、思想情操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这样才能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去想象、构思和创造。
3、结语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其准确的定位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定位,不能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基础上,偏向任何一方均不可取,而是应当将“教与学”之间的动态平衡作为今后的教学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陶晔.强化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力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53)
[2]闫小会;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8).
[3]陶丽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初探[J].科技信息,2010(01).
[4]常延敏.浅谈怎样拓宽初中语文写作环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5]张玉欣,和谐课堂魅力写作——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写作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1).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教与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当前的形式,加强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教与学定位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足。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语言天赋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因此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作文,写作文成为很多学生头疼的一个课程,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寥寥无几。而很多教师看到学生写作水平提不高就一味的进行填鸭式教学,布置了大量的写作任务,学生写的作文质量一篇不如一篇,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导致了写作教学的恶性循环。如果不改变现在这种状况,学生的写作水平只会停步不前。
第二,学生缺乏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写作是以情感出发,以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为基础的,如果对生活不热爱,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没有情感感受,就写不出好的作文。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各类媒体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他们却很少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思考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只是人云亦云,没有内涵,因此写不出好文章,写作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许多教师都养成了一切为了考试的教学理念,对于作文这个语文考试中的“大头”来说,许多老师都十分看重,但是却没有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现在还有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只是采用机械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写作前机械的布置题目、简单的指导,写作时对学生撒手不管,写作后简单批改,这种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热情都受到了压抑,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写作课程的要求了。由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因此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尊重和体现。
2、初中语文写作中的教与学定位
(1)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教”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就是将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通过传授知识,来教学生如何进行写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开端与结尾,即写作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专业引导,完成写作后对其进行点拨、批改等。
首先,引导写作。正如荀子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交给学生知识和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而重点在于如何传道授业,即将功能性职责有效地转化成技能方面的引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应当注意方式和方法。比如,学生可采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只需有一个大体的写作框架即可。一般而言,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差,一旦遇到写作上的障碍,教师应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点拨和引导,以实现“解惑”之目的。
其次,写作内容批改。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写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文进行批改。实践中,虽然经常采用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方法,让他们相互批改作文,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别人的优点,但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仍不可小视,作文批改仍是写作教学工作的重要模块。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当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批改作文,为学生创造思考、交流和实践空间,应用的切实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和水平。
(2)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學”
首先,写作应当与阅读相结合。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劳于读书,则逸于作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阅读对于写作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当前的初中生而言,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书籍阅读量并不大,而且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文体类型也非常有限,因此实践中应当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视野。对于读与写而言,读应当是写的基础和保障,因为写作是从对比人文章的模仿开始的,若不读别人的文章,如何进行模仿呢?基于此,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将学生作为主体。
其次,写作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从理论上来讲,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写作者自身的词语量、句型结构掌握情况,而且与它的观察力、思想情操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这样才能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去想象、构思和创造。
3、结语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其准确的定位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定位,不能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基础上,偏向任何一方均不可取,而是应当将“教与学”之间的动态平衡作为今后的教学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陶晔.强化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力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53)
[2]闫小会;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8).
[3]陶丽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初探[J].科技信息,2010(01).
[4]常延敏.浅谈怎样拓宽初中语文写作环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5]张玉欣,和谐课堂魅力写作——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写作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