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操作场景下的毛细针尖三维定位算法

来源 :传感器与微系统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ilia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显微操作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三维空间中微米尺度的毛细针精密定位是显微操作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算法对于平面内毛细针定位性能良好,但面向空间中呈倾斜放置的毛细针时,通常表现出精度低、普适性差、易受光源条件影响等缺点。为提升毛细针空间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了点扫描与自动感兴趣区域(ROI)联用算法。基于针尖双端点扫描提升平面定位精度;基于自动ROI算法并结合拉普拉斯方差聚焦评价函数提升景深方向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应用于空间中呈倾斜放置的毛细针时,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μm,克服了传统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智能家居系统使用范围限制在近距离、控制方式单一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Io T)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系统主要由STC12单片机节点、STM32主控制器、服务器组成。节点承载着受控家居器件,并通过NRF24L01无线射频模块与主控制器通信;主控制器提供操作界面,并通过Wi-Fi与服务器通信;服务器部署网站供用户访问。系统可通过主控制器在本地对家居进行控制,通过手机或电脑在远程对
现有的大多数人脸识别算法均采用深度学习中各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但算法存在参数多,训练时间长等问题。因此,为了减少训练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和分类过程中的计算量,设计运用了改进的MobileNet算法来实现人脸识别,并将其移植到Jetson nano设备上构成完整的室外安防系统。将MobileNet模型中原本的Soft Max分类器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使用A-SoftMax分类器的效果要好
针对传统电磁式地下管线轨迹探测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旋转式惯性测量单元(IMU)地下管线轨迹探测系统。选用单轴光纤陀螺仪、加速度计、霍尔传感器组合,采用欧拉角旋转矩阵原理,设计算法与数学平台。硬件部分使用捷联/平台混合方式架构设计,利用惯性测量方法追踪姿态角变化,不受外界环境以及管线材质的影响并且探测连续性强。软件部分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解算管道对应的相对坐标;利用Python将坐标绘
针对传统用于移动终端的图形处理器(GPU)用户态驱动,其结构未分层设计使得软件系统耦合度高,且模块可复用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GPU用户态驱动分层设计方法。
Due to its construction of an image of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er who comments and reflects on what he has seen in England in comparison to China,Oliver Goldsmi
股骨头骨骺滑脱症(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SCFE)病因多样,股骨后倾、股骨及髋臼解剖形态变化等因素被认为是SCFE发生的原因之一。有研究报道SCFE患者的股骨头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