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非国际货币国之间国际交易产生的彼此货币间汇率变动被其各自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所取代,产生所谓"美元中介效应",其本质为国际货币在支付媒介领域的"货币替代".近年来,国际收支各项目下的人民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理论上可以改变中国国际收支差额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关联性.本文分别以人民币综合结算比重、SWIFT全球人民币支付比重的月度数据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基于2014—2019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结算比重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关联性,体
【机 构】
: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
【基金项目】
:
本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常态下完善我国宏观调控目标体系与宏观调控机制研究"(15ZDA009)、中央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GMYL2019009)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非国际货币国之间国际交易产生的彼此货币间汇率变动被其各自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所取代,产生所谓"美元中介效应",其本质为国际货币在支付媒介领域的"货币替代".近年来,国际收支各项目下的人民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理论上可以改变中国国际收支差额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关联性.本文分别以人民币综合结算比重、SWIFT全球人民币支付比重的月度数据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基于2014—2019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结算比重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关联性,体现了本币结算对本币名义汇率的"去美元中介效应".而基于2005—2019年月度数据的滚动回归发现,直至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展到全国范围后,这一效应才开始显现.中国政府应继续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货币协作等措施,在提高人民币结算比重的同时,推进国际交易国别结构的多元化,以获得人民币结算的"去美元中介效应",降低国际收支剧烈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潜在影响.
其他文献
石油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能源,石油美元发展策略是助力美元国际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变迁,当今石油美元呈现出新特点。第一,石油供求变化对石油美元产生重要影响。第二,石油美元环流出现“东”流、投资渠道多元化以及规模减小的新变化。第三,美元指数与石油价格呈脱钩趋势。同时,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低碳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在传统能源作为主导、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要合理利用自身巨大的能源需求,探索出一条针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二元路径”。一方面,争取传统能源结算领域更大话语权;另一方面
当前,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议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房地产与金融风险关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房地产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位置,通过分析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