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子的论辩艺术--《先秦诸子选读》教后感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理论家刘勰对孟子的高度评价;郭沫若在他的《十批判书》中称孟子是“以好辩而受非难的人”:这些评论都证明了--“亚圣辩才冠古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问题是语文学习的起点”“问题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诸如此类的观点常常被人提及,也得到了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认可。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的确,问题是向语文高峰攀登的阶梯,是各种语文教学法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对此,许多研究者已经从多
生命里有些人、有些事很奇怪,明明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明明表里、内里的波澜和伤都平息得差不多了,却偶然会在一些瞬间活过来,排山倒海地把你这些年生活的痕迹剥洗得干净露骨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少师生对古诗词讳莫如深,十分迷惘:不管老师上课怎么讲,考试一遇到稍微难一点的古诗词,学生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可事后老师一提醒,他们又觉得这并非像自己先前想象的那么难,有的甚至还十分简单……师生在古诗词鉴赏中为何常常陷入迷茫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呢?倘若深究,不难发现,这问题的根子还在于学生思维品质的低下。因为思维品质低劣,学生缺乏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因
台式计算机机箱内,由于有许多的发热部件,如CPU、南北桥芯片、显卡、硬盘、电源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热,使箱内温度不断升高,特别是到了夏季,连续工作时间如果很长,使箱内温度甚至可
初读《最后的常春藤叶》吸引人、感动人的是小说叙说了一个很悲惨的故事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琼珊染上了肺炎,命悬一线;老贝尔曼为了救琼珊不顾自己有病的身躯,在一个凄风苦雨的晚上,独自爬上梯子在墙上画下了一枚永久的常春藤叶,过了两天老贝尔曼就离开了人世。  这种温暖来自苏艾对琼珊的人情友情之美;来自老贝尔曼为了救同为底层画家的琼珊的人性之美;来自琼珊自身永远都没有磨灭的对美好艺术的追求—
微型小说是小说家族的一员,亦称“一分钟小说”“小小说”或“超短篇小说”。多数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构思精巧,情节简约,意蕴深长。江曾培评述说:“小说世界已经由长篇、中篇、短篇形成的‘三足鼎立’状态,变成了由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共同组成的‘四大家族’。”这一说法,反映了微型小说创作与阅读的发展态势。作为信息时代文学领域清幽频传的“一剪梅”,微型小说除适应了碎片化、快餐式阅读的社会需求外,亦受高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