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B超在诊断子宫穿孔方面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了2005年9月-2012年9月本中心收治的10例子宫穿孔患者的B超图像及手术情况;结果:单纯性子宫穿孔5例,子宫穿孔合并有组织嵌顿3例,子宫穿孔合并盆腔脓肿2例,与手术结果符合率达100%。结论:B超在诊断子宫穿孔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其检查结果具有手术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B超;子宫穿孔;诊断
子宫穿孔多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引起,子宫穿孔的部位及损伤的程度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纯性子宫穿孔、子宫穿孔合并组织(包括肠管、大网膜等)嵌顿、子宫穿孔合并膀胱等内脏损害等[ 1 ]。子宫穿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既往主要依据手术外伤史、腹腔及阴道探查术结果才能诊断,诊断过程较长且需患者承担手术风险。随着B超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可以为可疑子宫穿孔患者提供穿孔部位、有无组织嵌顿及内脏损伤等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依据[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0例子宫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B超下影像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9月-2012年9月收治10例子宫穿孔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6.5±10.5)岁;子宫状态:哺乳期子宫3例,绝经期子宫2例,子宫位置过度屈曲2例,其余3例;穿孔原因:人工流产5例,放置节育器2例,取出节育器1例,诊刮术1例,清宫术1例。就诊时间为穿孔后半小时-5d,平均(23.4±6.5)小时。
1.2方法 采用RT2800B型超声诊断仪,凸性探头,频率3.5MHZ,嘱咐适当饮水,待膀胱适度充盈后,置探头于耻骨联合商法,纵、横、斜切等多平面显示子宫,观察记录子宫大小、形态及子宫被膜光滑程度,探明子宫内部回声是否正常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关系、有无盆腔积液及范围大小。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本组10例患者经B超检查诊断单纯性子宫穿孔5例(其中4例后壁穿孔,1例宫角部穿孔),子宫穿孔合并有组织嵌顿3例(穿孔部位均位于子宫子宫前壁),子宫穿孔合并盆腔脓肿2例(穿孔部位分别位于子宫前壁及后壁),后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与B超结果相符。
2.2 B超影像表现 本组10例患者声像图可大致分为如下三类表现:单纯性子宫穿孔:该类型穿孔多表现为子宫肌壁间可见线状不均匀强回声,贯穿子宫宫壁全层,直径约为2~6mm左右,即可诊断,但应与子宫腺肌病鉴别,后者常有痛经病史,且声像多表现为边界欠清晰的圆形低回声;子宫穿孔合并组织嵌顿:合并大网膜嵌顿时长表现为宫底部欠光滑,肌壁间存在与子宫纵轴平行,直径约6mm左右且延生至宫腔内的强回声带。子宫穿孔合并肠管嵌顿时多表现为子宫体下段见一自后斜向前直径约6mm大小不均质的强回声带,该回声带内常可见间断的小液性暗区;子宫穿孔合并盆腔脓肿:子宫宫壁回声增强,宫底部欠光滑,可见边界不规则的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常贯穿宫壁,使盆腔及宫腔相通。
3 讨论
子宫穿孔最常见的原因为人工流产,其穿孔的部位有常常因为子宫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后位子宫常常引起子宫前壁穿孔,水平位子宫则常引起子宫宫底穿孔,而前位子宫则常为后壁穿孔,造成上述不同穿孔部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流术及节育环安置术操作方向的不同。同时,对于长期口服避孕药或哺乳期者,由于激素等影响,其子宫角处子宫组织菲薄,常常引起穿孔[3]。及对于穿孔较大的患者,其临床诊断及时准确,但对于穿孔较小的患者,其临床诊断与术者操作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准确的B超检查常常可以为患者提供非常准确的诊断信息。同时,一旦考虑患者存在子宫穿孔时,应立即行B超检查,因为早期B超声象图较使用宫缩剂后显著清楚,可有效发现病变部位;同时早期明确诊断及损伤程度,有利于下一步诊疗方案的开展,避免延误病情。
子宫连续性的中断是子宫穿孔的典型B超表现,但是在临床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B超探头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子宫形态,避免盆腔气体、子宫肌瘤钙化等造成的干扰[4],最终确诊破口部位,明确诊断。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常常因下腹部剧烈疼痛而难以配合检查,此时,检查者除适当心理安慰外,还应尽可能轻柔、迅速进行操作,减少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采用B超进行子宫穿孔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可有效提供穿孔部位及穿孔大小、有无内出血、组织损伤或嵌顿等信息,可为临床下一步诊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熊开玲.子宫穿孔的B超诊断及病因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2):67-67.
[2]廖红霞,金海红,孙友俊.宫腔镜联合盆腔B超应用于常规节育器取出失败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1):1053-1054.
[3]王莉,田禾.B超引导下子宫穿孔后取宫内节育器11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8):637-638.
[4]柏玉萍.子宫穿孔后B超引导下取出宫内节育器15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26-4527.
【关键词】B超;子宫穿孔;诊断
子宫穿孔多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引起,子宫穿孔的部位及损伤的程度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纯性子宫穿孔、子宫穿孔合并组织(包括肠管、大网膜等)嵌顿、子宫穿孔合并膀胱等内脏损害等[ 1 ]。子宫穿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既往主要依据手术外伤史、腹腔及阴道探查术结果才能诊断,诊断过程较长且需患者承担手术风险。随着B超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可以为可疑子宫穿孔患者提供穿孔部位、有无组织嵌顿及内脏损伤等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依据[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0例子宫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B超下影像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9月-2012年9月收治10例子宫穿孔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6.5±10.5)岁;子宫状态:哺乳期子宫3例,绝经期子宫2例,子宫位置过度屈曲2例,其余3例;穿孔原因:人工流产5例,放置节育器2例,取出节育器1例,诊刮术1例,清宫术1例。就诊时间为穿孔后半小时-5d,平均(23.4±6.5)小时。
1.2方法 采用RT2800B型超声诊断仪,凸性探头,频率3.5MHZ,嘱咐适当饮水,待膀胱适度充盈后,置探头于耻骨联合商法,纵、横、斜切等多平面显示子宫,观察记录子宫大小、形态及子宫被膜光滑程度,探明子宫内部回声是否正常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关系、有无盆腔积液及范围大小。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本组10例患者经B超检查诊断单纯性子宫穿孔5例(其中4例后壁穿孔,1例宫角部穿孔),子宫穿孔合并有组织嵌顿3例(穿孔部位均位于子宫子宫前壁),子宫穿孔合并盆腔脓肿2例(穿孔部位分别位于子宫前壁及后壁),后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与B超结果相符。
2.2 B超影像表现 本组10例患者声像图可大致分为如下三类表现:单纯性子宫穿孔:该类型穿孔多表现为子宫肌壁间可见线状不均匀强回声,贯穿子宫宫壁全层,直径约为2~6mm左右,即可诊断,但应与子宫腺肌病鉴别,后者常有痛经病史,且声像多表现为边界欠清晰的圆形低回声;子宫穿孔合并组织嵌顿:合并大网膜嵌顿时长表现为宫底部欠光滑,肌壁间存在与子宫纵轴平行,直径约6mm左右且延生至宫腔内的强回声带。子宫穿孔合并肠管嵌顿时多表现为子宫体下段见一自后斜向前直径约6mm大小不均质的强回声带,该回声带内常可见间断的小液性暗区;子宫穿孔合并盆腔脓肿:子宫宫壁回声增强,宫底部欠光滑,可见边界不规则的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常贯穿宫壁,使盆腔及宫腔相通。
3 讨论
子宫穿孔最常见的原因为人工流产,其穿孔的部位有常常因为子宫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后位子宫常常引起子宫前壁穿孔,水平位子宫则常引起子宫宫底穿孔,而前位子宫则常为后壁穿孔,造成上述不同穿孔部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流术及节育环安置术操作方向的不同。同时,对于长期口服避孕药或哺乳期者,由于激素等影响,其子宫角处子宫组织菲薄,常常引起穿孔[3]。及对于穿孔较大的患者,其临床诊断及时准确,但对于穿孔较小的患者,其临床诊断与术者操作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准确的B超检查常常可以为患者提供非常准确的诊断信息。同时,一旦考虑患者存在子宫穿孔时,应立即行B超检查,因为早期B超声象图较使用宫缩剂后显著清楚,可有效发现病变部位;同时早期明确诊断及损伤程度,有利于下一步诊疗方案的开展,避免延误病情。
子宫连续性的中断是子宫穿孔的典型B超表现,但是在临床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B超探头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子宫形态,避免盆腔气体、子宫肌瘤钙化等造成的干扰[4],最终确诊破口部位,明确诊断。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常常因下腹部剧烈疼痛而难以配合检查,此时,检查者除适当心理安慰外,还应尽可能轻柔、迅速进行操作,减少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采用B超进行子宫穿孔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可有效提供穿孔部位及穿孔大小、有无内出血、组织损伤或嵌顿等信息,可为临床下一步诊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熊开玲.子宫穿孔的B超诊断及病因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2):67-67.
[2]廖红霞,金海红,孙友俊.宫腔镜联合盆腔B超应用于常规节育器取出失败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1):1053-1054.
[3]王莉,田禾.B超引导下子宫穿孔后取宫内节育器11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8):637-638.
[4]柏玉萍.子宫穿孔后B超引导下取出宫内节育器15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26-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