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分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nu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音乐史中的古典主义时期通常指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段时期。维也纳出现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古典主义大师,他们的杰出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被称为近代欧洲音乐艺术的“经典”。
  【关键词】欧洲音乐;贝多芬;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在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应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言用崇高加以概括。他的音乐作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肯定。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钢琴艺术史的高峰,并成为每一个钢琴演奏者的必弹曲目。这32首奏鸣曲几乎贯穿了伟大作曲家的一生,带有一定的自传意义,并成为贝多芬全部作品的重心所在。它的巨大价值在于发展和提高了现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使作品超越了时代,成为人类宝贵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贝多芬的交响性思维和音乐激烈狂暴的气势,改变了昔日人们对这种纤巧、细腻的宫廷娱乐乐器的印象。他的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音乐家的“新约全书”。
  《升C小调奏鸣曲》创作于贝多芬创作的第二时期,但风格非常接近于他创作成熟完善时期的作品。
  这首作品是贝多芬于1801年献给他第一个恋人茱莉埃塔·琪夏尔蒂的一首钢琴奏鸣曲。茱莉埃塔·琪夏尔蒂出身于意大利的贵族家庭,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两人经历了一段非常热烈的爱情。但由于地位出身的原因,使这段爱情不得善终。在这首作品中,我们感受到贝多芬一种前所未闻的炽烈热情。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清晰简洁。该曲被称为“月光”是由于一位德国诗人,他把该曲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
  全曲包括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速度很慢,令人想起月光穿过层层云雾,照射到地面上的样子,让人感到有点悲伤,音乐听起像是有人在轻声低唱。第二乐章是一段轻快的舞曲,与第一乐章的情感形成对比,通过幽雅轻盈的曲调,带给人温暖,快乐的感觉。第三乐章速度很快,与第二乐章有紧密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迥然不同,由于速度不断加快,会使人感觉到热情在爆发,犹如人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人从心底发出来的倾诉声。在尾声部分音乐由快变慢,仿佛是人的心情达到了沸腾的顶点,然后音乐变得沉寂起来,再慢慢结束全曲。
  第一乐章属于慢板乐章,曲式为单三部曲式结构,它以一个九乐句的乐句群构成。
  第一句是引子,共有四个小节,从升C小调的主和弦开始,以三连音的方式进入,织体为分解织体的形式构成了此曲的基调,如溪水般缓缓流如人的心里,能使人勾起无边的幻想,伴奏方式为柱式和弦,持续下行低音,与低音节奏紧缩状态以及重属和弦惊起一番涟漪,属主和弦结束引子。
  A部分是由一个并列乐段构成,第五小节以叹息般的音调在中音区的弱起拍上提出,以附点的节奏形式开始了主题,如同那美丽的女神在轻轻的扣着心门。第六小节的弱起拍上进行了复奏。第七八小节低音进行了紧缩。并且以升C小调的主和弦充当了中介和弦转入了E大调,此处的大小调转换,使得感情表达略显明朗,此句以K46D7全终止结束,预示了下一句必然转调的规律。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并列乐句,由E大调转到同主音e小调,紧接着又用重属导七和弦和重属和弦转到了属方向的b小调,這样的连环近关系转调,给听觉带来了小高潮,使人惊艳。此句同样以K46D7全终止结束,预示了下一段的转调。
  A部分并行乐段起于升c小调,转入的E大调是它的关系大小调。并行句转入的e小调是E大调的同主音大小调,也是升c小调的属方向调。第12小节用重属导七和弦与重属和弦作为中介和弦转入b小调构成了导七和弦与属和弦,第13小节解决到b小调的主和弦上,完成了转调,第14小节进入了K46D7t,进行了完全终止。
  B部分由第四五六乐句构成,展开部分的材料来源于第一句的第七小节。此乐句从e小调的属和弦进入,第17小节的弱起拍上进行了复奏。第16小节和18小节的织体伴奏有了明显的紧缩,而且用的是六和弦转换,推进了高潮,预示着材料的分解。第19小节开始分裂材料,在二级导三四和弦解决到属五六和弦的方式进行离调。 第21小节又回归了E大调用六级上的导七和弦继续分裂材料。第22小节用了重属导和弦解决到了二级和弦上。第23小节的材料源于主题动机的分裂,第24小节弱拍进行复奏,以升高三音的主七和弦充当中介和弦转调,第25小节回归主调升c小调。从28小节开始为回归升C小调的属准备,属准备持续了13个小节,以三连音模进的方式进行的导和弦到主和弦琶音华彩昳丽跌宕,引人入胜。
  A部分为主题的再现,由第七八乐句构成。第七乐句原样再现,但是和声构造却稍有不同。第八乐句同样由升c小调构成,与A部分中的e小调形成了对比,有奏鸣曲式中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回归的意味。此句中还有为数不多的三级和弦,降根音的二级和弦,以及52小节中的4个二级和弦的转换,这都预示着贝多芬在创作上不局限于传统和弦的应用,走向了浪漫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九乐句构成了尾声,从第60小节开始,在升c小调上主属和弦交替进行,在音量上逐步减弱,在弱弱的终止中结束了全曲。
  此曲从调性分析的角度来看,A部分是从升c小调开始,第七小节转入了升c小调的自然大调E大调,第10小节转入了E大调的同主音大小调的e小调,B部分是从第12小节转入了e小调的属调b小调,第15小节回归了e小调,第21小节回归了E大调,第25小节回归了升c小调。A’部分全部在升c小调上完成。升c小调—E大调—e小调—b小调—e小调—E大调—升c小调,这种拱形的调性转换方式成为了以后大部分作曲家的基本转调思维。
  《升C小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规模不大,但就是这样一个由9个乐句承担了不同功能的简单单三部曲式结构,却把奏鸣曲式的呈示再现展开部分的功能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也试探性地开创了采用单一主题动机贯穿发展的写作技法,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情怀的萌芽。
  作者简介:季超(1991—),女, 籍贯河北,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在读研究生,方向:作曲技术理论
其他文献
创意手绘图纸是一种全新的情感表达形式.世界某一心理学派主张,反转、不规则形状的图形以及规格单一的绘制图形相比较,前者更加具备冲击力和吸引力,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手绘图
采用扫描电镜、动态粘弹谱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羧化度的摩尔分数为3.2%时羧化聚苯然增容PA1010/PS共混体系的形态及相容性。结果表明,在PA1010/PS体系中CPS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善体系的相容性,这表现在
本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及与其他分析仪器相结合,分析了两个不同厂家的PET原料,通过改变DSC的实验条件确定了两种不同厂家PET原料的差别,样品B的结晶度较瓶用料样品的结晶度
欧美国家不断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因素是将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短期措施长期化,经济因素是背离现实经济基础的社会
[摘要]本文阐述了贺绿汀音乐在民主化、大众化教育上的价值,同时贺绿汀教育思想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视和体制的创新意义深远,给了我国音乐教育很好的启迪。  [关键词]贺绿汀;当代价值;音乐教育思想  著名音乐教育家和创作家贺绿汀,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音乐创作和对音乐教育的创新上,促进了音乐教育思想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他的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启蒙作用。本文通过对贺绿汀先生在音乐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摘要】随着对传统教育的不断改革,舞蹈教育因其独特性正在逐步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在学校开展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作出肯定,然后介绍舞蹈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目前在学校开展舞蹈教育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学校;舞蹈教育;重要性;积极作用  前言  我国目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舞蹈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舞蹈教育能为学生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