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第1代和第2代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重型肝炎患者的抗-HCV阳性率.方法 1984~1990年期间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78例,治疗前留置血清使用美国Ortho公司的第1代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抗-HCV;1997~2003年期间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251例,于治疗前使用国产第2代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厦门新创)检测抗-HCV.结果使用第1代ELISA检测的抗-HCV阳性率为51.
【机 构】
:
400010,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400010,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400010,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400010,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400010,重庆医科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第1代和第2代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重型肝炎患者的抗-HCV阳性率.方法 1984~1990年期间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78例,治疗前留置血清使用美国Ortho公司的第1代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抗-HCV;1997~2003年期间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251例,于治疗前使用国产第2代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厦门新创)检测抗-HCV.结果使用第1代ELISA检测的抗-HCV阳性率为51.9%,使用第2代ELISA试剂检测的抗-HCV阳性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33.68,P≤0.001).结论使用第2代ELISA试剂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第1代ELISA检测的阳性率。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后早期亚低温治疗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的影响,阐明亚低温降低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可能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10只)、常温损伤组(40只)和亚低温治疗组(40只).在镧示踪法电镜下分别观察亚低温及常温条件下颅脑损伤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开放及其程度;用干-湿重法测定常温损伤组及亚低温治疗组伤后不同时相脑组织含水量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常温
目的 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方法建立高浓度氧气诱导的SD幼鼠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球后及腹腔内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尼莫地平.取幼鼠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的表达.结果未用药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球后注药大、中剂量组较未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内源性内皮素转化酶(endothelin converting enzyme,ECE)在自体静脉移植术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ECE、ET-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移植静脉的表达情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 STR)基因座复合扩增方法即嵌合引物STR复合扩增法.方法采用公共引物和基因座特异性嵌合引物的复合扩增技术,扩增4个 STR基因座,用聚丙烯酰胺电泳对PCR产物分离,银染.结果建立了法医STR基因座嵌合引物复合扩增方法,可正确分型.结论这种方法扩增条件易于优化,不同基因座扩增条件的齐同性要求不高,对引物二聚体有一定程度的
2001年1月~2003年2月我院为15例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施行活体肝移植术,现将患者术后铜代谢指标恢复情况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报告方式.方法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1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1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20例口服华法令抗凝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来源不同、ISI值不同的6种凝血活酶试剂进行PT测定,以秒数、比率、活动度百分率以及国际正常化比率4种方式表示PT结果.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PT结果,当以活动度百分率和比率形式表示时,不同凝血活酶试剂之间差异没有显著
目的 了解铀矿接尘人员矽肺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核工业矿山与地质系统间、纯铀矿与混铀矿接尘人员间,矽肺患者的发病工龄、发病年龄、病程及死亡年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铀矿接尘人员的发病工龄、发病年龄、病程及死亡年龄均延长.地质系统的矽肺Ⅰ期患者的发病工龄、发病年龄分别为(10.15±5.95)年、(40.60±9.86)岁,短于矿山系统的患者[(14.23±8.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