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给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英语的写作,因此这项教学内容长期以来都备受广大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我国大学生在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本文通过对英汉之间存在的思维差异进行分析,论述了这种思维上的差异给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提升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建议,对相关的高校英语教师和大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维模式;大学英语写作;影响分析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的写作教学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近几年来,从大学英语四级以及大学英语六级的考试中,很多学者都发现我国大学生写作的整体水平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和高校的英语教师没有能够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这就使得母语思维会对学生英语的写作造成一定的干扰。通过对思维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思维同语言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思维指的是将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作为形式,对客观的世界加以反映的一个过程。人的大腦可以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这样就可以将事物的本质加以揭示,促进问题的解决。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交流工具,可以说是人类思维的组织者。它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构成材料,可以通过音和形等组合,存在于人的大脑皮层之中,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思维同语言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密切,首先表现为思维离不开语言,因为语言是一种材料,如果没有语言,就难以将思维加以定形,如果没有了思维,语言也就不能显示其丰富性。因此这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思维的发展会对语言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语言的发展也会带动思维的发展。
二、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
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还有着不同的思维风格,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还在语言之中普遍的反映出来。每一种语言都是对自身民族思维方式的一个反映,同时思维又可以对语言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对语言中的句子结构或者是语言中的词汇产生一定的支配作用,从而形成了这一个语言群体的心理倾向,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也不例外,也有着上述的特点。
(一)重形合、重意合
在两种不同语言的语段之中要想表现出思维的连贯性,就需要借助衔接或者是照应的手段和方式来完成。在运用衔接这个手段时,现代英语中通常采用的是“形合法”,也就是通过对连接词语的运用来将句子进行衔接,现代汉语中有时也会采用连接词将句子加以衔接,有时也会采用“意合法”,也就是通过意义来进行衔接。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英语民族比较重视理性以及思维方式的逻辑性,但是汉语民族比较注重感性以及思维的辨证性。
(二)主体、客体
英语民族还对主体和客体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而汉语民族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是相互融合的。这是由于英语民族十分重视客观的事物对人所产生的作用以及给人所带来的影响,而汉语民族的思维中通常将人做为中心,形成了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这种差异也就造成了英语和汉语在主语和语态方面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英语民族中,通常是将客观发生的事件来作为一个参照点,而汉语民族中通常是将主体来当做参照点。
(三)顺线性、逆线性
在英语的民族中,他们的思维通常是直截了当的,通常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将整个句子的要点放在句子的前面,然后再将标志来进行补充,句子的结构也就显得头小尾大,也就是呈现出一种顺线性,在句子的末端是一种开放的形式。但是在汉语民族中通常是凭借直觉思维,喜欢从侧面来对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这就形成了先因后果的一种思维模式。在句子的结构方面表现为头大尾小,呈现出逆线性。
三、英汉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英汉思维之间存在的差异就会给我国的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上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要想将这种干扰加以消除,就必须从篇章的组织、修辞手段的运用、语句的展开等很多的方面来对英汉之间的差异加以明确和区分,这样才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造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对段落造成的影响
英语的语篇结构通常呈现出一种线型,也就是说英语语篇中的每一个段落都是对一个概念进行叙述,对与这个无关的内容不进行涉及,在段落之中都是有一个能够点明该段主题的句子,然后再接着一系列的扩展句,使得主题句的内容能够得到一定的深化,这种结构还可以为下一段的叙述进行铺垫,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可以使整个的段落体现出流动感,更加的顺其自然。在汉语中语篇在结构方面通常都呈现出一种螺旋型,围绕本篇的主题来进行讨论。这种语篇结构使得西方的读者在接受和理解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这种结构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韵味和感情的升华。
(二)对语句造成的影响
英语不同的分句之间在进行联系时通常都是通过词汇来进行的,例如:连词和关系代词等,但是在汉语之中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形态方面的标志,在结构方面看起来比较的松散,但是内在的逻辑确是存在着相互衔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汉语的句子主要是用意义来进行语言的组织,而英语的句子通常是由词汇来进行衔接。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一定要掌握运用词汇来进行语句建构的方式,这样才能够使得句子之间的衔接更加的自然。
四、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的信心
英语由于不是我国学生的母语,因此在进行写作的初期,学生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也就是通常的写作障碍,在面对题目的时候会有一些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应该努力地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注意对这两种语言思维之间存在的区别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习惯和英语表达能力。
(二)将写作同阅读的教学相结合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和环节,他们之间存在着区别,同时又是相互渗透的。阅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写作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要求。因此学生可以利用阅读来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适当的引入语篇知识
我国大学生在长时间以来,都采用的是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没有注重对语篇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语篇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按照正确的语言学习方式来进行写作的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会对语言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直接对大学英语的写作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语言思维的重视程度,注重不同民族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共性,分析差异,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写作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母语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促进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怡亭.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分析——兼谈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4).
[2]罗毅.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01).
[3]刘宽平,周业芳.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EFL写作的影响[J].外语学刊. 2004(05).
[4]丁坤敏,刘莉,杨丹.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01).
【关键词】思维模式;大学英语写作;影响分析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的写作教学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近几年来,从大学英语四级以及大学英语六级的考试中,很多学者都发现我国大学生写作的整体水平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和高校的英语教师没有能够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这就使得母语思维会对学生英语的写作造成一定的干扰。通过对思维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思维同语言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思维指的是将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作为形式,对客观的世界加以反映的一个过程。人的大腦可以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这样就可以将事物的本质加以揭示,促进问题的解决。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交流工具,可以说是人类思维的组织者。它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构成材料,可以通过音和形等组合,存在于人的大脑皮层之中,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思维同语言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密切,首先表现为思维离不开语言,因为语言是一种材料,如果没有语言,就难以将思维加以定形,如果没有了思维,语言也就不能显示其丰富性。因此这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思维的发展会对语言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语言的发展也会带动思维的发展。
二、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
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还有着不同的思维风格,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还在语言之中普遍的反映出来。每一种语言都是对自身民族思维方式的一个反映,同时思维又可以对语言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对语言中的句子结构或者是语言中的词汇产生一定的支配作用,从而形成了这一个语言群体的心理倾向,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也不例外,也有着上述的特点。
(一)重形合、重意合
在两种不同语言的语段之中要想表现出思维的连贯性,就需要借助衔接或者是照应的手段和方式来完成。在运用衔接这个手段时,现代英语中通常采用的是“形合法”,也就是通过对连接词语的运用来将句子进行衔接,现代汉语中有时也会采用连接词将句子加以衔接,有时也会采用“意合法”,也就是通过意义来进行衔接。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英语民族比较重视理性以及思维方式的逻辑性,但是汉语民族比较注重感性以及思维的辨证性。
(二)主体、客体
英语民族还对主体和客体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而汉语民族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是相互融合的。这是由于英语民族十分重视客观的事物对人所产生的作用以及给人所带来的影响,而汉语民族的思维中通常将人做为中心,形成了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这种差异也就造成了英语和汉语在主语和语态方面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英语民族中,通常是将客观发生的事件来作为一个参照点,而汉语民族中通常是将主体来当做参照点。
(三)顺线性、逆线性
在英语的民族中,他们的思维通常是直截了当的,通常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将整个句子的要点放在句子的前面,然后再将标志来进行补充,句子的结构也就显得头小尾大,也就是呈现出一种顺线性,在句子的末端是一种开放的形式。但是在汉语民族中通常是凭借直觉思维,喜欢从侧面来对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这就形成了先因后果的一种思维模式。在句子的结构方面表现为头大尾小,呈现出逆线性。
三、英汉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英汉思维之间存在的差异就会给我国的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上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要想将这种干扰加以消除,就必须从篇章的组织、修辞手段的运用、语句的展开等很多的方面来对英汉之间的差异加以明确和区分,这样才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造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对段落造成的影响
英语的语篇结构通常呈现出一种线型,也就是说英语语篇中的每一个段落都是对一个概念进行叙述,对与这个无关的内容不进行涉及,在段落之中都是有一个能够点明该段主题的句子,然后再接着一系列的扩展句,使得主题句的内容能够得到一定的深化,这种结构还可以为下一段的叙述进行铺垫,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可以使整个的段落体现出流动感,更加的顺其自然。在汉语中语篇在结构方面通常都呈现出一种螺旋型,围绕本篇的主题来进行讨论。这种语篇结构使得西方的读者在接受和理解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这种结构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韵味和感情的升华。
(二)对语句造成的影响
英语不同的分句之间在进行联系时通常都是通过词汇来进行的,例如:连词和关系代词等,但是在汉语之中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形态方面的标志,在结构方面看起来比较的松散,但是内在的逻辑确是存在着相互衔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汉语的句子主要是用意义来进行语言的组织,而英语的句子通常是由词汇来进行衔接。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一定要掌握运用词汇来进行语句建构的方式,这样才能够使得句子之间的衔接更加的自然。
四、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的信心
英语由于不是我国学生的母语,因此在进行写作的初期,学生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也就是通常的写作障碍,在面对题目的时候会有一些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应该努力地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注意对这两种语言思维之间存在的区别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习惯和英语表达能力。
(二)将写作同阅读的教学相结合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和环节,他们之间存在着区别,同时又是相互渗透的。阅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写作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要求。因此学生可以利用阅读来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适当的引入语篇知识
我国大学生在长时间以来,都采用的是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没有注重对语篇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语篇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按照正确的语言学习方式来进行写作的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会对语言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直接对大学英语的写作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语言思维的重视程度,注重不同民族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共性,分析差异,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写作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母语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促进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怡亭.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分析——兼谈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4).
[2]罗毅.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01).
[3]刘宽平,周业芳.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EFL写作的影响[J].外语学刊. 2004(05).
[4]丁坤敏,刘莉,杨丹.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