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这些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令自己满意的职业。为了使每个毕业生都能获得相对满意的工作,对这些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就成了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关键词:就业现状分析 素质培养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0一、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上大学,拿到高学历,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好的就业前景;以为上职业学校,学技术,当工人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事实上,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就业率不断下降。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拥有上岗操作证等原因,许多职校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
虽然职校生就业前景看好,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眼高手低,高不从低不就的情况,从而导致就业满意度降低甚至失业。因此,在职校生中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端正学生的人生观、就业观,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二、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目的
(一)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职业就业联系起来
学生的就业愿望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相分离的状况,是导致学生错失就业机会的一大障碍。就业指导教育,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明白学习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使学生教育与职业联系起来
教育是为职业服务的。就业指导教育是“服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面对新问题、新环境,善于解决新问题,从容应对新变化,形成新思路、新对策;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三)使学校专业结构与社会职业联系起来
经济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对劳动力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给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职业学校,只有紧跟市场步伐,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否则,脱离了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只能是死路一条。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可以使同学们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职业发展的需要,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扬长避短,合理选择职业,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自主择业或立业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如何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一)介绍职业特点,增强对职业的了解,实现高质量就业
职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它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以前,会打算盘就能干财会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而今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是否会打算盘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现代理财新观念、新知识。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一个职业的科技含量也会随之提高。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得企业原来低效率的、劳动强度大的设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多功能设备,这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因此会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就业。
(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实现就业的主动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避免就业时的盲目性。
(三)介绍社会现状,增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实现可行性就业
我国现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另外,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做好多次就业准备。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不同视角进行就业教育
就业指导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知行合一。因此,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使同学们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比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或安排学生走出社会,到现实中去接触劳动模范、企业家、岗位能手,从而懂得有所作为和人生价值的真谛。
(五)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为学生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认识社会、认识职业。一方面,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鼓励同学们帮助家里做家务,鼓励他们充分了解父母、亲友的职业经历,从而提高他们对学好就业教育的认识;鼓励他们经常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思想,从而得到一定的教益、心理的平衡和情感的满足。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外出参观、下厂实习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自觉与社会有关部门、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有计划地搞好社会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专业对口单位用人状况、职业情况、有关行业经营情况、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等,通过调查,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总之,就业指导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自身素养和社会竞争力;可以使学生脱离不切实际的空想,能真正地面对现实社会,以自己的真实行动投入到社会就业的大军中去,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搏得一席之地,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就业现状分析 素质培养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0一、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上大学,拿到高学历,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好的就业前景;以为上职业学校,学技术,当工人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事实上,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就业率不断下降。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拥有上岗操作证等原因,许多职校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
虽然职校生就业前景看好,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眼高手低,高不从低不就的情况,从而导致就业满意度降低甚至失业。因此,在职校生中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端正学生的人生观、就业观,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二、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目的
(一)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职业就业联系起来
学生的就业愿望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相分离的状况,是导致学生错失就业机会的一大障碍。就业指导教育,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明白学习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使学生教育与职业联系起来
教育是为职业服务的。就业指导教育是“服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面对新问题、新环境,善于解决新问题,从容应对新变化,形成新思路、新对策;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三)使学校专业结构与社会职业联系起来
经济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对劳动力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给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职业学校,只有紧跟市场步伐,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否则,脱离了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只能是死路一条。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可以使同学们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职业发展的需要,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扬长避短,合理选择职业,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自主择业或立业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如何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一)介绍职业特点,增强对职业的了解,实现高质量就业
职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它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以前,会打算盘就能干财会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而今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是否会打算盘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现代理财新观念、新知识。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一个职业的科技含量也会随之提高。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得企业原来低效率的、劳动强度大的设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多功能设备,这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因此会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就业。
(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实现就业的主动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避免就业时的盲目性。
(三)介绍社会现状,增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实现可行性就业
我国现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另外,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做好多次就业准备。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不同视角进行就业教育
就业指导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知行合一。因此,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使同学们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比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或安排学生走出社会,到现实中去接触劳动模范、企业家、岗位能手,从而懂得有所作为和人生价值的真谛。
(五)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为学生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认识社会、认识职业。一方面,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鼓励同学们帮助家里做家务,鼓励他们充分了解父母、亲友的职业经历,从而提高他们对学好就业教育的认识;鼓励他们经常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思想,从而得到一定的教益、心理的平衡和情感的满足。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外出参观、下厂实习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自觉与社会有关部门、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有计划地搞好社会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专业对口单位用人状况、职业情况、有关行业经营情况、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等,通过调查,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总之,就业指导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自身素养和社会竞争力;可以使学生脱离不切实际的空想,能真正地面对现实社会,以自己的真实行动投入到社会就业的大军中去,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搏得一席之地,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