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师“自救”式内涵学习与发展的思考与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ei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师在“服务地方”的形势下,所面临的五个挑战和自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师要想培养出服务于地方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就必须进行“自救”式内涵学习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自救”式 内涵式学习与发展
  一、前言
  人才竞争是国际间国力竞争的核心。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六章第四十八条中提出: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物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人才竞争的关键是教育,而在培养和聚齐人力资源的过程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是教师。纲要(第十七章五十一条)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只有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中也提到:“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西部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在面对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和“向西看”对外交流活动日益增长中,肩负着培养出一批外语 专业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重担。而要承担起这一重担,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有紧迫感, 必须进行“自救’式内涵学习与发展。
  二、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要想参与国际事务,取得话语权,就得能较好地掌握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熟练并流畅地用英语陈述自己的观点。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也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在西部地区,比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自2010年9月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次“中阿经贸论坛”博览会。在这样一个中阿新丝绸之路展示的盛会,中西社会经济、文化的集汇交融的时刻,不同肤色的人们通过英语(和阿拉伯语)相互交流、沟通。对外交流与合作离不开语言服务,语言服务离不开大批懂专业的英语(和阿语)人才。而在培养这些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英语教师,其自身的内涵发展便成为硬道理。高要求的发展使得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挑战一: 课程论的理念及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属于通识教育(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出有“厚德博学,虚心从善”态度的、有“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胸怀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的高素质人才。通识教育是要把“培养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及为人类服务贯穿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改变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不再是一刀切,而是要进行个性化教学,在基础阶段,进行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在提高阶段,要开设拓展课程。而且,大学英语必须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要主动与本校的专业、需求结合起来,服务于社会,大学英语课程将由通识教育转变为ESP课程(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将成为趋势和可能。对于西部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在中阿经贸论坛的大环境下,除了自身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还需要了解一些法律与贸易方面的知识,并且需要学习阿拉伯语和了解阿拉伯文化,拓宽人文视野,深厚人文情怀,以适应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人才的需求。
  挑战二:TEFL环境下教师的关键作用
  大学英语教师在TEFL(Teaching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环境下的作用,主要是外语语言输入来源者,良好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和维系着,正确语言学习方法的倡导者,语言学习者的心理辅导员和引导者,同时也是适当语言学习资料的筛选者。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有能力确定合适的语言教学目标,确定适度的教学内容 ,选择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要想起到这样的关键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平时要了解外语教学理论,除了958钻研二语习得理论外,还要主动将这些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要有跨文化比较的意识。
  挑战三: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
  当今的信息时代,语言学习资料丰富多样,发达的互联网又给学生提供了随时查阅资料的快捷与方便。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唯一解释人以及唯一的传递者,而是需要成为在信息时代依然受学生依赖和尊敬的“答疑解惑”者。比如,英语教师若能向学生推荐在互联网上的哈佛大学的公开课的某个课程并与学生同步观看并借助于微信,电子邮件与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和成果或能回答学生就2013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孙宁的某句英语翻译提出的问题时(哪怕是一个短语的翻译)并与学生就“中国梦”进行讨论时,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答疑解惑”的形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
  挑战四:ESP课程下的挑战
  ESP课程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教学课程。它的精髓就是满足不同类型英语学习者的不同需要,以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统计,世界上约三分之二的工程技术文献用英语写成,但是,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能阅读英语资料。大学英语在“要主动与本校的专业、需求结合起来,服务于社会”这一新的目标下,大学英语教师承担ESP课程的教学任务就势在必行。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师在扎实自己的英、汉语文的基本功的同时,还得有目的学习一些法律、经济、旅游、商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培养服务于像中阿经贸论坛这样的国际交流活动的人才需求。同时,对ESP 的深度研究并运用它来重塑高等院校特殊用途英语的课程设计,对于培养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救”式内涵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韩刚教授总结了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六大问题:1.重“知识”轻“识知”: 缺乏个人思想表达、交流和反思知识的机会。2.重“课程” 轻“过程”:缺乏进行教学过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机会。3.重“方法”轻“策略”:缺乏从具体策略行为中归纳有效教学特点。4.重“科研”轻“教研”:缺乏将教研纳入和推动“科研”的有效机制。5.重“传授”轻“协商”:缺乏与学生进行互动性交流的方法和手段。6. 重“指导”轻“建构”:缺乏与其他教师或学生的互动性反思和团队建设。
  从韩刚教授总结的这六大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师现在更多的是“拿来用”,也就是说,只是简单地去“知道”,仅仅将所学到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在思想表达中缺乏自己的思考,从而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课堂上,大学英语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而缺乏提供给学生构建知识的机会。至于与其他教师的互动性反思,则显得更加薄弱,因为大学英语教师(其实是大部分高校教师)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都各自为阵,交流的机会较少,更别说互动性反思了。这六个问题是制约大学英语教师在新形势下面临挑战的主要因素。
  四、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师在新形势下的内涵式学习与发展
  1.要肯于学习,善于学习。 教师首先是出色的学习者,教师应优于学生或其它的从业者的学习。但长期的教学生涯已使大部分教师不善于学习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英语教师首先要在自己专业基本功上下功夫,主动阅读原版英文书籍,英语报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热点词汇的英语表达法,并将所获得的信息与同事和学生分享。其次,教师要在教学对象、任务 、语言教学特点的分析上下功夫,在语言教学中的心理学上仔细琢磨,要学习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作为英语教师,还要分析影响语言教学的多种因素,要有文化意识,学习过程意识。第三,为满足服务地方的需求,为适应大学英语课程由通识课程(EGP)向特殊用途课程(ESP)转变的趋势,大学英语教师要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所以,教师善于学习,肯于学习,在”自救“式内涵学习与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
  2.要根据特点来学习。教师的知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其特点是:实践性、社会性、 反思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实践环节,在遇到问题时,多思考,多与同事甚至是学生一起进行互动式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抓住一切机会向同事、同行学习,拜名师为师,拜同行为师。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实践性的学习过程,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成长的。比如,教师要多参加一些专题培训和专家讲座,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聆听专家的建议。并用这些新的教育理论来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思想。交流学习的机会都是汲取别人长处、提升自我能力、内化自己教学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机会。在这样的内涵式学习中,教师的发展可谓事半功倍。
  3.参与教改,教中学,学中发展。大学外语教师要主动参与课程和教学改革项目,要学做教学科研。要学会聚焦问题,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学习有科研的前沿意识。建立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师团队,这样,教师在一起就有共同的目标和语言,有互相交流与分享经验的愿望,有同事之间的支持和鼓励,有了互动反思的基础。教师要积极参与教改,教中学,做中学。科研会使一个教师完成从“教书匠”到科研人员转变,也是教师内涵式学习与发展的核心。
  4.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学英语教师内涵学习和发展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要多读书。多读英语专业的原版书籍并涉猎一些其它学科的书籍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拓宽视野,阅读升华境界。在补充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多思考、多写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并提笔写文章,从写小文章开始,逐渐积累升华。最终,开阔的视野,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会给教师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教师保持竞争力注入了足够的正能量。正如(苏轼《和董传留别》)所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总之,在面临来自社会、自身和学生的更高要求和挑战时,西部大学英语教师要有紧迫感,必须进行"自救"式内涵学习与发展,努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服务地方的浪潮中有所作为,为本地区培养出英语专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六章第四十八条.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章第五十一条.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第一条.
  [4]文秋芳.关于“立足质量,提升外语教师竞争力”[R],在全国高校发展学术论坛上的讲座. 2012.4.
  [5]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2):22-28.
  [6]秦秀白.ESP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2):P79-83
  *课题来源:2012年宁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238),《西部地区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与研究 》。
其他文献
【摘要】《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畸形社会的成长环境中备受身心折磨和摧残,因而形成了极其偏执和扭曲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种性格为其悲剧性的命运埋下了根源。本文根据希斯克利夫不同的人生经历分析其性格的变化。  【关键字】希斯克利夫 自卑 复仇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在小说中,在小说中,希斯克利夫的人性的变化是整个小说的
【摘要】The Power of Habit风格化的写作特色,成就了一篇美文,但要理解其神韵,必须选择合适的解读策略。  【关键词】风格化 神韵 解读策略  The Power of Habit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经典之作。该文在词汇、句子、结构以及论证方式上呈现极其风格化的特点, 可谓句句珠玑,格调高雅,但也对文章的理解带来很大的挑战。现就如何解读这篇文章分析如下:  一、词汇解
【摘要】大量记忆并熟练运用单词是检验和衡量学习英语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习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是我们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需求 节奏感 简笔画 真实交流  一、关注学生需求  1.好胜的需求。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即使是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渴望在竞赛中取胜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
Germany is the prototypical economy country. Banks in Germany’s economic lif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Germany has a large number of Banks and very dense network of bank branches. Deutsche Bank is
期刊
“高清晰官腔操作可视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是拟使用影像处理技术、B超技术、三维(3D)立体显示技术,完成高清晰宫腔操作过程的图像采集、图像输送、图像还原、图像再现.旨
读书是一种修养,读书能明理,读书能修身,读书能养德。为此,教师要读书,教师必须读书。教师只有把读书视为一种习惯时,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用现在的知识,培养好未来的人。优秀的教师就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  一、读书是教学的需要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扪心自问:教书,没有“书”教什么?不读书怎么教?多少教师任教很多年,有的到退休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为什么?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因他们不读
Increasing crop yields can provide food,animal feed, bioenergy feedstocks and biomaterials to meet increasing global demand; however, the methods used to increa
期刊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乃万物之源,教育的千千结在于破解教育之道,寻求教育的真谛。  教育人始终在寻找教育之道,但教育之道的找寻很难,我们走过了太多曲折之路。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人成为更完善的人;而灿烂的生命到了每一个人的手里或者到了不同的学校却有了天壤之别。当众多的人一起奔向片面的极端功利化的应试教育的魔盒里的时候,不觉得痛,反而振振有词。此时,仿佛传来了鲁迅先生的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多以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为主,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新形势下高考英语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也应积极应对这一形势探索出更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期能与高中英语有效衔接又能满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