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在我们的学生面前,我们似乎过于吝啬赏识,面对惩罚和批评又过于慷慨,“人生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这是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对我们的中肯提醒,赏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能使学生获得自信,从而促动学生更好地发展,本文从小学生都期望获得赏识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初步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的作用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赏识教育;激励;自信
在小学特别是低段小学生的世界,他们还不能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而需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对学生来说,老师是最重要的他人,即使一名学生是比较优秀的,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肯定和赏识,他往往不知道自己优秀与否,所以教师及时的赏识,真诚的欣赏,对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常识,”希望得到赏识,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愿望,心理和生理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老师不应该把精力放在指责学生的缺点上,因为“缺点越指责越多,绝不是越指责越少”,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和赏识学生的优点上,因为“优点越攒越多”,教师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阴影,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自尊,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念,赏识力量是巨大的,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可能惠及学生的一生。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潜能的20%~30.4,而当他得到赏识,受过激励后,其潜能的发挥是激励前的3~4倍,那么,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呢?下面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获得的一些体会。
一、赏识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赏识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赞扬褒奖,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地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曾接手四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刚接手时发现有几名同学的计算都没有过关,更不要说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题了,分析其原因,有的是粗心大意所致,有的是没有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以前经受了过多的消极体验,已经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更没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对这几名学生,我没有简单地批评了事,而是寻找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并加以表扬,有的同学上课比较专心,就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他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数学成绩赶上去,有的同学的数学作业多对了一两题,我就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你真了不起,经过你的勤奋学习,做对的题又增加了,教师相信,只要你继续努力,优就属于你了”,有的同学应用题虽然做错了,但只要其中有一步是正确的,我也对他加以赏识,告诉他另外的一两步如果也分析清楚,整道应用题就能正确解答出来了,我的“赏识”给了这几位差生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们产生了自信,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正是这种积极赏识的氛围,使他们对数学逐渐产生了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的成绩终于赶上来了,在期末过关检测中,他们从原来的不及格考到了八十多分,有两人还取得了优秀,实践证明,善意的赞赏是一种驱使个体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
二、赏识中等生,消除“被遗忘的角落”
学生喜欢赞美,害怕批评,但他们更恐惧的是漠视和忘记,学生是未长成的人,他们敏感、脆弱,非常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关爱,作为老师要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与他们对话,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成长是有人关注的,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是有人赏识的。
我在一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中,曾有意识地做过这样的实验:对两类层次的学生为对象进行试验,A类学生基础教好,接受能力较强,但我不予多加关注,任其自由发展:B类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都较一般,但我有意识的对他们多加鼓励和赞赏,课堂上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和赏识,一段时间下来,B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超过了A类学生,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赏识的作用之大。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尤其要关心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的中等生或普通生,他们不是太优秀,也不是太调皮,他们在班级里默默无闻,表扬和批评都不太会降临到他们头上,对于这一群体,我们亦需多多关注,观察他们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用鼓励和关怀去促动他们更好的发展。
三、运用赏识性语言,增强学生信心
实践证明,赏识性的语言激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经常、最重要的鼓励方式,也是最能被学生感受到和接受的鼓励方式,其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爱和期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表扬优生,批评职责差生,那么无形中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而差生更差,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尝试运用正面引导式的赏识性语言来评价学生,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
1 用口头语言赏识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无错原则”,慷慨地使用一些赞美之辞,以满足学生的荣誉动机,使其兴奋愉悦,积极性高,如“你真仔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进步很大”“你一直在努力”“老师欣赏你的好学精神”等等,真诚而坦率的赞美,不仅使学生精神振奋,上起课来更认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近,课堂气氛融洽和谐,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2 用书面评语赏识学生
写书面评语不必局限于期末,也不必局限于“素质报告单”,而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各名学生的特点将自己对学生的鼓励注入到批改作业中去,有意在批完作业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加油”“有进步”“你真行”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你将会发现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兴趣了,学起来也更认真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四、运用赏识教育,并不能完全放弃批评
“洒向学生都是爱”,每一个教师都应以自己的一腔赤诚去关爱学生,赏识学生,但我们在运用赏识教育的同时,并不能完全放弃批评这个教育手段,只是我们要慎用、少用批评,并且在批评学生时要做到适时适度,就事论事,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把握措辞,绝对不做发泄私愤型、简单粗暴式的批评。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反复强调: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好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让坏孩子越来越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自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教师应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得以轻松、快乐而健康地成长,顺利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数学教学;赏识教育;激励;自信
在小学特别是低段小学生的世界,他们还不能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而需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对学生来说,老师是最重要的他人,即使一名学生是比较优秀的,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肯定和赏识,他往往不知道自己优秀与否,所以教师及时的赏识,真诚的欣赏,对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常识,”希望得到赏识,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愿望,心理和生理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老师不应该把精力放在指责学生的缺点上,因为“缺点越指责越多,绝不是越指责越少”,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和赏识学生的优点上,因为“优点越攒越多”,教师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阴影,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自尊,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念,赏识力量是巨大的,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可能惠及学生的一生。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潜能的20%~30.4,而当他得到赏识,受过激励后,其潜能的发挥是激励前的3~4倍,那么,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呢?下面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获得的一些体会。
一、赏识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赏识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赞扬褒奖,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地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曾接手四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刚接手时发现有几名同学的计算都没有过关,更不要说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题了,分析其原因,有的是粗心大意所致,有的是没有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以前经受了过多的消极体验,已经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更没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对这几名学生,我没有简单地批评了事,而是寻找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并加以表扬,有的同学上课比较专心,就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他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数学成绩赶上去,有的同学的数学作业多对了一两题,我就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你真了不起,经过你的勤奋学习,做对的题又增加了,教师相信,只要你继续努力,优就属于你了”,有的同学应用题虽然做错了,但只要其中有一步是正确的,我也对他加以赏识,告诉他另外的一两步如果也分析清楚,整道应用题就能正确解答出来了,我的“赏识”给了这几位差生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们产生了自信,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正是这种积极赏识的氛围,使他们对数学逐渐产生了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的成绩终于赶上来了,在期末过关检测中,他们从原来的不及格考到了八十多分,有两人还取得了优秀,实践证明,善意的赞赏是一种驱使个体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
二、赏识中等生,消除“被遗忘的角落”
学生喜欢赞美,害怕批评,但他们更恐惧的是漠视和忘记,学生是未长成的人,他们敏感、脆弱,非常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关爱,作为老师要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与他们对话,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成长是有人关注的,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是有人赏识的。
我在一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中,曾有意识地做过这样的实验:对两类层次的学生为对象进行试验,A类学生基础教好,接受能力较强,但我不予多加关注,任其自由发展:B类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都较一般,但我有意识的对他们多加鼓励和赞赏,课堂上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和赏识,一段时间下来,B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超过了A类学生,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赏识的作用之大。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尤其要关心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的中等生或普通生,他们不是太优秀,也不是太调皮,他们在班级里默默无闻,表扬和批评都不太会降临到他们头上,对于这一群体,我们亦需多多关注,观察他们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用鼓励和关怀去促动他们更好的发展。
三、运用赏识性语言,增强学生信心
实践证明,赏识性的语言激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经常、最重要的鼓励方式,也是最能被学生感受到和接受的鼓励方式,其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爱和期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表扬优生,批评职责差生,那么无形中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而差生更差,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尝试运用正面引导式的赏识性语言来评价学生,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
1 用口头语言赏识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无错原则”,慷慨地使用一些赞美之辞,以满足学生的荣誉动机,使其兴奋愉悦,积极性高,如“你真仔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进步很大”“你一直在努力”“老师欣赏你的好学精神”等等,真诚而坦率的赞美,不仅使学生精神振奋,上起课来更认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近,课堂气氛融洽和谐,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2 用书面评语赏识学生
写书面评语不必局限于期末,也不必局限于“素质报告单”,而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各名学生的特点将自己对学生的鼓励注入到批改作业中去,有意在批完作业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加油”“有进步”“你真行”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你将会发现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兴趣了,学起来也更认真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四、运用赏识教育,并不能完全放弃批评
“洒向学生都是爱”,每一个教师都应以自己的一腔赤诚去关爱学生,赏识学生,但我们在运用赏识教育的同时,并不能完全放弃批评这个教育手段,只是我们要慎用、少用批评,并且在批评学生时要做到适时适度,就事论事,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把握措辞,绝对不做发泄私愤型、简单粗暴式的批评。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反复强调: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好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让坏孩子越来越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自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教师应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得以轻松、快乐而健康地成长,顺利地抵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