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其经营方式以家族制经营为核心。家族制经营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近几十年来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家族制经营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在传统的家族制经营的基础上吸收了很多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验,正在寻找一条适合家族企业本身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家族制经营家族企业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迅速增长,当地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实力与经营方式、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其中华人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并在东南亚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家族制经营为核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家族制经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在传统上的家族制经营的基础上吸收了很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或者能够找到一种让家族企业走向专业化的、适合本身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一、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与家族制经营的形成
一般认为,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就是指在东南亚当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华人资本家或其家族所有为主的核心企业及其若干相关企业所组成的企业群体。华人企业往往由家庭(或家族)企业起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变成由家族或者家族与合伙人控制的股份公司,在通过控股等方式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关联公司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群体。
虽然近年来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逐渐规模化、国际化,但是仍旧保留了浓厚的家族制经营的色彩,企业集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由家族支配,核心企业以及子公司的领导层和决策层仍然多由家族或者家族姻亲担任。家族拥有集团内的多数股份,不愿意让外人参与或控制。
华人企业集团家族制经营的形成有传统文化上的因素。传统上,中国人历来重视家族和亲缘关系,东南亚的华人移民带有强烈的母国文化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家族观念,重视家庭和家族、血缘和地缘,而大多数华人企业集团都是由家庭或者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当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家族和姻亲成员。所谓家族经营,就是由这一个团体为主体,扩大后及于氏族、乡亲,基于共同利益或目的,以特定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方式,共同从事经济的活动。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华人特色的家族制经营模式,这也是华人移民适应当地客观环境要求的结果。
二、家族制经营的利弊分析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家族制经营有其明显的优点。按照现代化经营的理论,家族制经营是落后的、保守的、制约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但为何华人企业集团的家族制经营还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呢?首先,家族制经营有着灵活迅速的适应和变化的能力。家族成员之间向心力强,比较容易达成利益上的一致,因此家族制经营善于抓住机遇,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了效率。重要的决定甚至可以由一个人做出。家族制经营在决策的形成上高效率的优越性也正是企业经营所必须的。其次,在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方面,家族制经营也有利于家族控制和影响。由于东南亚各国的政策不同和相对狭窄的融资环境,华人企业集团容易形成集团内部融资,往往通过投资、收购和兴建银行来解决内部融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和影响,也使华人企业集团走向多元化经营。再次,家族制经营可以利用华人网络关系共同发展。华人社会向来重视血缘、地缘,华人经营网络有利于华人企业集团的资金利用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郭鹤年企业集团和林绍良企业集团就相互协作,形成了多边的网络。
但是,家族制经营也有难以避免的弱点和改革的必要性。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核心经营方式是家族制经营,这与华人的家庭本位主义的传统有很大关系。华人社会历来重视家庭,为子孙后代创立家业,使家族世代兴旺是华人的信念。因此华人企业集团内部的领导层和决策层的重要职位都是家族成员担任。“家长权威”、“子承父业”、是华人企业集团治理模式的重要特點。这种方式就容易产生人才上的制约和断层。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人才,光靠家族成员是远远不够的,非家族成员的优秀人才遇到家族关系的藩篱时就出现人才选择上的制约。另外,家长权威也容易产生个人决策上的独裁,给企业带来风险,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还有,在企业集团的融资方面,企业集团内部贷款、华人网络关系贷款、与政府的特殊关系贷款等关系型融资容易导致融资渠道狭窄,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家族控制大部分的股票也增加了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风险。再有,企业集团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家族制经营在治理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缺陷。家族制经营信息不够透明,容易产生财务问题,“呆坏账”的存在比较普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健全,这些都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
因此,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要保持家族制经营的活力和生命力,就不得不对家族制经营模式进行改革。
三、家族制经营的改革和趋势以及一点看法
其实,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家族制经营也在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如今的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家族制”已不同于二战前或战后初期的那种排他性的、封闭式的家族经营。现在,富有企业家精神的集团掌舵人普遍吸收先进工业化国家的企业集团管理经验,录用学有专长的非家族人才,扩大附属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实际上已走向一种更加制度化、组织化的现代家族经营形态,使华人企业集团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在人才的录用方面,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创业者纷纷把自己的子孙送往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经营管理,学成后回来参与本家族企业的管理,使得家族经营得以维持。另外还积极吸收和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非家族管理人才对企业进行经营,并赋予其一定的经营权和自主权。在资本利用方面,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也做了很多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对融资模式也进行了调整。逐渐减少企业集团内部和关系型融资,加快直接融资的步伐。华人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有的还选择在海外上市。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实行资本大众化,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不仅有利于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本来源,而且有利于打破华人传统的家族经营方式。融资模式和渠道的扩展,淡化了家族企业的色彩,融资形态逐渐趋向更加合理。另外,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还积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这些都有助于企业集团的发展。
当然,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在改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企业集团吸收和聘用非家族成员管理企业并且给予一定的经营权和自主权,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就会削弱,有可能迫使家族放弃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权给非家族成员。企业集团向社会公开发布股票,吸引外部投资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一部分对企业的控制权,家族监控的内部机制就会被危及。总之,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要想保持自己的实力、地位和发展,就要对家族制经营和家族企业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管理道路。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家族制经营家族企业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迅速增长,当地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实力与经营方式、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其中华人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并在东南亚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家族制经营为核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家族制经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在传统上的家族制经营的基础上吸收了很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或者能够找到一种让家族企业走向专业化的、适合本身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一、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与家族制经营的形成
一般认为,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就是指在东南亚当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华人资本家或其家族所有为主的核心企业及其若干相关企业所组成的企业群体。华人企业往往由家庭(或家族)企业起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变成由家族或者家族与合伙人控制的股份公司,在通过控股等方式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关联公司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群体。
虽然近年来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逐渐规模化、国际化,但是仍旧保留了浓厚的家族制经营的色彩,企业集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由家族支配,核心企业以及子公司的领导层和决策层仍然多由家族或者家族姻亲担任。家族拥有集团内的多数股份,不愿意让外人参与或控制。
华人企业集团家族制经营的形成有传统文化上的因素。传统上,中国人历来重视家族和亲缘关系,东南亚的华人移民带有强烈的母国文化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家族观念,重视家庭和家族、血缘和地缘,而大多数华人企业集团都是由家庭或者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当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家族和姻亲成员。所谓家族经营,就是由这一个团体为主体,扩大后及于氏族、乡亲,基于共同利益或目的,以特定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方式,共同从事经济的活动。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华人特色的家族制经营模式,这也是华人移民适应当地客观环境要求的结果。
二、家族制经营的利弊分析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家族制经营有其明显的优点。按照现代化经营的理论,家族制经营是落后的、保守的、制约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但为何华人企业集团的家族制经营还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呢?首先,家族制经营有着灵活迅速的适应和变化的能力。家族成员之间向心力强,比较容易达成利益上的一致,因此家族制经营善于抓住机遇,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了效率。重要的决定甚至可以由一个人做出。家族制经营在决策的形成上高效率的优越性也正是企业经营所必须的。其次,在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方面,家族制经营也有利于家族控制和影响。由于东南亚各国的政策不同和相对狭窄的融资环境,华人企业集团容易形成集团内部融资,往往通过投资、收购和兴建银行来解决内部融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和影响,也使华人企业集团走向多元化经营。再次,家族制经营可以利用华人网络关系共同发展。华人社会向来重视血缘、地缘,华人经营网络有利于华人企业集团的资金利用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郭鹤年企业集团和林绍良企业集团就相互协作,形成了多边的网络。
但是,家族制经营也有难以避免的弱点和改革的必要性。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核心经营方式是家族制经营,这与华人的家庭本位主义的传统有很大关系。华人社会历来重视家庭,为子孙后代创立家业,使家族世代兴旺是华人的信念。因此华人企业集团内部的领导层和决策层的重要职位都是家族成员担任。“家长权威”、“子承父业”、是华人企业集团治理模式的重要特點。这种方式就容易产生人才上的制约和断层。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人才,光靠家族成员是远远不够的,非家族成员的优秀人才遇到家族关系的藩篱时就出现人才选择上的制约。另外,家长权威也容易产生个人决策上的独裁,给企业带来风险,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还有,在企业集团的融资方面,企业集团内部贷款、华人网络关系贷款、与政府的特殊关系贷款等关系型融资容易导致融资渠道狭窄,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家族控制大部分的股票也增加了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风险。再有,企业集团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家族制经营在治理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缺陷。家族制经营信息不够透明,容易产生财务问题,“呆坏账”的存在比较普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健全,这些都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
因此,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要保持家族制经营的活力和生命力,就不得不对家族制经营模式进行改革。
三、家族制经营的改革和趋势以及一点看法
其实,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家族制经营也在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如今的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家族制”已不同于二战前或战后初期的那种排他性的、封闭式的家族经营。现在,富有企业家精神的集团掌舵人普遍吸收先进工业化国家的企业集团管理经验,录用学有专长的非家族人才,扩大附属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实际上已走向一种更加制度化、组织化的现代家族经营形态,使华人企业集团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在人才的录用方面,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创业者纷纷把自己的子孙送往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经营管理,学成后回来参与本家族企业的管理,使得家族经营得以维持。另外还积极吸收和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非家族管理人才对企业进行经营,并赋予其一定的经营权和自主权。在资本利用方面,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也做了很多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对融资模式也进行了调整。逐渐减少企业集团内部和关系型融资,加快直接融资的步伐。华人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有的还选择在海外上市。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实行资本大众化,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不仅有利于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本来源,而且有利于打破华人传统的家族经营方式。融资模式和渠道的扩展,淡化了家族企业的色彩,融资形态逐渐趋向更加合理。另外,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还积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这些都有助于企业集团的发展。
当然,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在改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企业集团吸收和聘用非家族成员管理企业并且给予一定的经营权和自主权,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就会削弱,有可能迫使家族放弃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权给非家族成员。企业集团向社会公开发布股票,吸引外部投资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一部分对企业的控制权,家族监控的内部机制就会被危及。总之,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要想保持自己的实力、地位和发展,就要对家族制经营和家族企业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管理道路。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