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阻隔法防治油松毛虫幼虫应用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粘虫胶涂干法、毒纸绳阻隔法和胶带阻隔法分别对油松毛虫幼虫进行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应用粘虫胶涂干法防治油松毛虫效果最好,其虫口减退率可达95%,粘性持续时间可达115d。而毒纸绳阻隔法与胶带阻隔法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3%、49%。在河北赤城县用粘虫胶涂干法防治油松毛虫的最佳时期在4月上旬(与当地积温有关),即松毛虫开始上树前。
  关键词:油松毛虫;树干阻隔法;粘虫胶;无公害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106-02
  油松毛虫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各地频繁危害,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松毛虫防治主要以溴氰菊酯等化学药剂、灭幼脲等仿生物制剂进行喷雾或喷烟防治。这些灭虫方法不仅费工费力、受林区缺水的限制,同时杀伤昆虫天敌和鸟兽,破坏生态平衡。
  1 油松毛虫概述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1]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国北方森林危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油松毛虫大发生时,大面积油松针叶被吃光,严重影响油松生长,连年危害会造成油松成片枯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辽宁、内蒙古、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湖北、贵州及四川等省。油松毛虫除危害油松外,也危害马尾松、黑松、华山松及白皮松。因此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成为松林管理的主要任务[2-3]。
  油松毛虫在河北赤城县1a发生1代。以2~3龄幼虫潜伏于树皮缝内、根基围枯枝落叶、石块下或缝隙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上树活动取食,上树高峰期在4月19日前后,5月中旬基本结束。老熟幼虫于6月中下旬开始于根基落叶层内树杈上结茧化蛹,蛹期1个月左右。于7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成虫具有趋光性,交尾产卵于树冠上外层松梢针叶上,卵多呈块状,少数成串排列。卵经10d左右于8月上旬开始孵化为幼虫。1~2龄幼虫群集松梢取食针叶,大发生时可将树冠针叶取食殆尽,一片枯黄,遇干旱可加速树木的死亡。油松毛虫各虫态历期与当年气温、土温关系密切[4]。
  2 阻隔法防治原理
  阻隔法是一种简易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原理是利用越冬松毛虫幼虫在出土后沿树干上树取食危害的习性,将其阻隔于树下集中消灭的一种防治方法[4-5]。粘虫胶涂干法原理是当松毛虫越过胶环时粘虫胶将其粘住不能进食而死掉。毒纸绳阻隔法是利用溴氰菊酯等药物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松毛虫越过药环中毒而死。胶带阻隔法利用其光滑的特点对松毛虫起阻隔作用。因此,防治的最佳时期应选择在幼虫出土上树前。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概况 2008年4~5月,河北省赤城县剪子岭林场羊五道沟20~40a油松纯林,为松毛虫常发区。平均海拔870m,郁闭度0.56。
  3.2 样树的选择 选择100m×100m的油松纯林作为样地,在样地内采用“Z”字型取样法(去除边行),选15株树。
  3.3 粘虫胶 河北新星林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塑料桶装,容量为600mL。
  3.4 涂胶方法 选择树干光滑部位先刮除树上一圈老皮,在刮过的树干缠一圈胶带纸(宽4cm左右),粘实、封好接口,防止细小的害虫从胶带纸下面或接口处通过。然后在胶带纸上均匀涂上一层粘虫胶,用胶量根据树的粗细而定,平均1.5~2g。样树涂胶环上粘的虫体在调查后抹掉。每隔1d统计胶环上所粘松毛虫数。
  3.5 毒纸绳阻隔法 高效氯氟氰菊酯、柴油,按1:15比例混合,纸绳在混合液中浸泡3~5h。选择树干光滑的部位系上2~3圈毒纸绳,使之闭合,系牢。
  3.6 胶带阻隔法 市售塑料胶带,宽度4~5cm。先刮除树上一圈老皮,在树干1.2~1.5m处粘上胶带纸,粘实、封好接口。
  3.7 虫口密度调查方法 把树冠分为上、中、下3层,每层分东、南、西、北,每个方向随机调查1个松枝。每个方向剪取一个50cm标准枝,统计标准枝幼虫数、树冠总幼虫数、树干幼虫数。树冠总幼虫数加树干幼虫数即单株虫口密度。
  3.8 数据处理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松毛虫上树动态 图1显示,松毛虫上树的时间是4月上旬,始盛期在4月19日左右,为当地山杏始开物候期。5月中旬基本结束。所以用粘虫胶涂干法、毒纸绳等阻隔法防治松毛虫时必须在油松毛虫上树前,即4月上旬。
  图2显示,4月19日温度达到一个高峰期,此时正好是松毛虫上树始盛期,也说明了温度和松毛虫上树之间的关系。
  4.2 树干不同部位涂胶防治效果比较 在样树的不同部位涂上粘虫胶,24h(次日)调查所粘松毛虫数。
  从表1可以看出,粘虫胶不同的部位所粘幼虫量不同,树干基部和中部、上部有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树干基部有油松侧枝长出,或有小油松长出,松毛虫幼虫可能会沿侧枝爬上树冠,影响了粘虫胶防效。而中、上部涂胶松毛虫幼虫很难爬上树冠。为了便于操作,涂胶在树干中部离地1.2~1.5m处为宜。
  4.3 粘虫胶涂干法、毒纸绳阻隔法、胶带阻隔法防治效果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应用粘虫胶涂干法防治油松毛虫效果最好,其虫口减退率可达95%,粘性持续时间可达115d。而毒纸绳阻隔法与胶带阻隔法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3%、49%。
  4.4 松毛虫上树行为的观察 经调查,松毛虫越冬幼虫上树在河北赤城县始见于4月上旬,幼虫一般潜伏于树皮缝内或根基围枯枝落叶层、石块下越冬,90%以上幼虫潜伏在松树基部地上半径为1m的区域内,此时用工具轻轻剥开地面的草皮便可看见松毛虫幼虫在活动。此时松毛虫活动较弱,体力恢复快的才开始上树,被人为剥开的松毛虫见到阳光就会提前上树。
  当松毛虫越冬幼虫上树遇到障碍时就开始作试探性动作,先伸出头探出身体看障碍物是否能通过,当试探性动作进行几次后便开始努力穿越障碍。如果遇到光滑的障碍物(塑料胶带)就试图向上爬,大多会掉下来,少数经过几次努力越过障碍物,继续危害针叶。如果遇到粘性障碍物(粘虫胶),大多被粘在胶环下1/3处,因不能进食而死亡。另一部分聚集在未涂胶处,试图再次越过障碍物,但很少有松毛虫幼虫越过粘虫胶。掉下树的松毛虫幼虫试图再次爬上树干,大多会因经过几次爬行体力透支饿死于树下。
  5 树干阻隔注意事项
  使用粘虫胶防治油松毛虫时,须注意以下四点。(1)掌握好涂胶时间。涂胶过早,幼虫还未上树,粘虫胶毒杀效果降低,而且气温寒冷,不宜操作。涂胶过晚,幼虫则已经上树,将完全失去防治意义。因此,在防治前,应先做好测报调查工作,并考察历年气温情况。一般选择幼虫上树前5d左右涂胶。(2)要防止将枯枝落叶和尘土等粘在胶环上,以免降低胶环的粘性,影响防治效果。(3)要防止搭桥,如果有下垂枝条接触地面或地面植被,则害虫有可能通过这些连接地面和树冠的“桥梁”爬行上树危害,导致粘胶环防治效果降低。(4)如果虫口密度很高,胶环上粘满害虫时,必须及时清除胶上害虫,另外涂抹新胶。
  参考文献
  [1]赵清山,文波,吕国平,等.松毛虫种间杂交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9,35(4):45-50.
  [2]候陶谦.中国松毛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3]陈昌洁.松毛虫综合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刘素华.油松毛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1):285-286.
  [5]关继东.森林病虫害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责编:施婷婷)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实质上指的是信息时代,因为大数据的大内涵指向为计算,数据则是指信息,也就是说,大数据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关于信息的处理技术,其以计算为主要特征。同时,在大数
我国计算机方面的各项技术日渐成熟,使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在了机械设计制造行业,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来说是一场技术上的重大改革。本文先分
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为用户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加大的便利,加快了我国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在此形势影响下,合理地使用FTTX技术,有利于完善系统的服务功能,优化网络建设
为了解合肥市园林树木生物量及其碳固效果,对安徽农业大学校园以及大西门环城公园的园林绿地树木进行生长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主要园林树木生物量及碳固效果:重阳木、香樟、枫杨
脉冲辐射多路信号测量中,进行时间关联,对于分析相关脉冲及其发展过程,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本工作比较了各种时间关联的实现方式,利用数字示波器的定位触发
摘 要:通过对杉木第三代种子园冻害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园内植株在不同坡位冻害程度为:上坡>中坡>下坡,在不同坡向冻害程度为:西北坡>北坡>东南坡>东坡>南坡,不同无性系间冻害程度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杉木;种子园;冻害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05-0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作者合成了氨基甲撑膦酸配体三乙烯四胺六甲撑膦酸.以龙胆酸与抗坏血酸为保护剂、通过SnCl2还原188ReO4制备了188Re-TTHMP.研究表明,当还原剂SnCl2用量大于0.5mg及制备体系pH
摘 要:针对丰县近年来玉米上逐年加重的褐斑病,对其发生特点、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褐斑病;发生特点;防治对策;丰县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66-03  丰县常年种植玉米近4万hm2,其中夏玉米约3.67万hm2,春玉米约0.27万hm2。在为害玉米的所有病虫害中,褐斑病是丰县近年来发展较快
摘 要:利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大白菜上的应用肥效。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化肥加鸡粪处理的株重、株高、最大叶宽、叶柄基围均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白菜产量增幅最大,但与化肥加鸡粪处理的产量比较,差异不显著,两者对比常规施肥处理的大白菜产量,增幅分别达10.1%和8.16%,均达显著水平;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大白菜产量和投入产出比最高,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