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世界后的匠心独具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hmao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于《喜洋洋》系列的没落,随着《熊出没》系列的陆续推出,其不仅获得了优秀的票房成绩,同时也收獲了相当的口碑。尽管在技术上尚未能与迪斯尼、皮克斯相匹敌,但在国产动画电影之中,已然是佼佼者了。不同于《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等影片,《熊出没》系列电影坚守着“儿童向”的底线——以儿童的认知与接受能力为考量,不在作品中增加过多的哲学思考,同时发挥“儿童向”作品应有的作风,寓教于乐,传递了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长时间的技术打磨与市场调查,《熊出没》的电影系列,不仅仅取悦了儿童的趣味,还吸引并呼唤着成年人的童心。所以,《熊出没》电影系列的票房呈现节节高升之势,恐怕再正常不过了。《熊出没·变形记》是该系列的第五部电影,由丁亮、林汇达执导,如往常一样在春节期间准时驾到并且收获了5亿以上的票房。该片一方面延续了环境保护的主题,另一方面通过一段奇妙的旅程化解了父子的矛盾。这部电影通过一个个不同的视角转换,使得一个崭新的奇幻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在这一趟奇幻旅程中,有悲伤,有欢乐,有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也有引人深思的情感内涵。
  一、 三线合一:视角转换的奥秘
  不同于一般的儿童向动画电影单一的叙事线,在《熊出没·变形记》中,同时存在着多条主次不一的叙事线。其最主要的叙事线,是光头强与其父亲之间的矛盾与和解,称之为父子线。稍次一级的叙事线,是光头强意外地发明了“变小机”后由于运用不当,导致自己和熊大熊二变得和昆虫一样大,三人为了重回现实世界在微观世界与蛋壳侠一起经历了无数冒险,这一条叙事线称之为微观世界冒险线。最后一条叙事线则是呼应《熊出没》系列一贯的环保主题,叙述了一名金发女科学家为了保护环境而与罪犯斗智斗勇的故事,这是一条所有人都登场参与的环境保护线。在这三条叙事线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父子亲,其次是变形记,最后是环境保护。一般而言,在儿童向电影中会尽量避免运用过多的叙事线,以免小朋友理解不了。但在《熊出没·变形记》之中,三条主线的发展在易于理解的基础上主宾相宜,相辅相成,互相呼应构成了一出堪称国产动画电影顶尖的叙事表演。而这三条叙事线之所以能够配合地如此完美一致,是因为在影片中运用了多次的视角转换的缘故。
  在《变形记》中,故事的焦点反常地聚焦在了光头强这个人物身上,一方面为其增添了少儿时代的经历,使得人物更加立体与出彩;另一方面也将电影的大部分时间放在解决光头强与其父亲的父子冲突之上。可以说,《变形记》这部作品是一部以光头强为主角的电影。这是电影的第一次视角转换。在这次视角转换中,通过引入光头强的少儿经历,使得故事的叙事空间得以扩展,不再局限于过往的框架之中,并且这一经历的引入还为光头强的人物行为动机增添了许多的说服力。在作品中,光头强的父亲也是伐木工人,所以其长大后子承父业再正常不过,但同时光头强还痴迷于各种发明,但其发明却被自己的父亲丢到了垃圾中。这也为光头强总是试图用各种科技发明去伐木提供了行为动机。我们看到光头强一方面崇拜敬佩自己的父亲,另一方面又总是试图超越自己的父亲,一种典型的弗洛伊德式的戏剧冲突居然在这样的儿童向电影中展开,无疑令人感到兴奋与稀奇。
  第二次视角的转换,是光头强与熊大熊二无意中变小进入了微观世界之中。在微观世界里,曾经弱小的螳螂变得面目狰狞、凶狠可怕;猴王不经意间洒下的水滴,变成了恍如上帝灭世般的洪水;苍蝇与蜘蛛的追截围堵,更是险象环生、步步惊心。电脑动画技术的高度成熟运用,使得制作人员得以在高度还原微观世界的同时,又不失技巧地融入儿童视角下的丰富想象能力。在这里,幽幽的月光下,身着蛋壳的蛐蛐与螳螂如同江湖人士一般,挥舞着各自犀利的兵器,尽情地展现着自己多年的武艺,金戈相撞,火光四射,谁又能说这看似平常的昆虫间的争斗,不是千万年来大自然每天都在发生的奇迹呢?而在黑暗恐怖的下水道之中,蜘蛛与苍蝇徘徊其中,仿佛魔宫一般。光头强一行人借助江湖义士小龙虾之力,夺得飞碟状的无人机,在幽深魔宫之中,上演了一出精妙绝伦的星球大战。尽管变小的题材并不少见,但《变形记》依旧以其独有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近在咫尺的奇妙世界。
  第三次视角的转换将舞台搬到了乌苏里江的一条支流边上,在这里环境保护的战斗正在打响。这次,不仅仅是光头强一行人,父亲也被变小了。对于父亲来说,这就是一次视角的转换。这一次,他不再是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的父亲。而是一个与儿子相处于同样地位的普通人。通过这次视角的转换,他理解了自己的儿子,也迎来了大团圆的最终结局,正如所有童话都有的美好结局一般,他们在一旁唱着童年的歌谣,迎接着美好的一年。
  儿童的视角所看到的事物与成年人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以为稀疏平常的日常,对于儿童来说,是充满新鲜与奇幻的每一天。在童话故事中,我们总是进行着一种视角的转换,通过视角的转换,我们看到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小孩子看到的世界。在动画电影《熊出没·变形记》就通过多重视角的转换一步步地推动着剧情,颠覆着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为我们开启了被尘封已久的记忆,使我们回到了对世界充满着无穷好奇的儿童时期。
  二、 知行合一:初心与匠人精神
  初心,这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词汇。在匠人精神席卷当下的如今,初心与匠人精神往往相互配合而出现。初心,是一种坚持,是面对困难也绝不放弃的勇气。匠人精神,是对于自我的极致要求,是对于作品素质的绝不妥协。初心是知,是清楚地了解自身;匠人精神是行,是对于卓越的永恒追求。初心与匠人精神的绝妙搭配,就如同明代大儒王阳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一般令人赞叹。《熊出没·变形记》之中,恰恰酝酿着这浓厚的知行合一、不改初心、精益求精的曲香。
  儿童向电影的初心是什么呢?在《熊出没》系列电影制作人的尚琳琳看来,合家欢一直是动画电影的主流方向,因为它能吸引最大程度的观众。事实上,市场上80%的作品都是从这个方向努力的,在这个方向中,亲情这张牌无疑是最有分量的牌。2017年席卷全球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就以记忆与消失这一奇妙的关系,赚取了无数人的眼泪,《熊出没》系列也都一直没有离开这一点。在每一部作品之中,亲情关系的讨论总是或侧重或轻描淡写,但总归有所体现。在《变形记》之中,亲情关系被再一次的提起,并且以视角的多次转换的方式,同样赢得了观众的眼泪。可以说,《熊出没》系列的初心一直未改,令大家欢乐开心的合家欢作品是其永恒的目标。   但初心的不改还需要匠人精神的不断钻研。对于什么才是“合家欢”,《熊出没》系列有着自己更深的,同时也是独特的理解。合家欢电影需要的不是暴力与粗俗,也不是阴暗的氛围与大人的世界,合家欢电影需要同时取悦儿童与家长。这就对制作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方面,《变形记》自有其一套绝招,这也是其匠人精神的体现。从高速运动镜头的顺畅运镜下的强烈魄力,到静态场景的唯美动人,一景一物,一动一静,都显示着国产动画电影日益的进步。
  在剧情上,除却了上文所说的三条叙事线的循序渐进与视角的多重变换这一最大的特点之外,《变形记》,还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点睛之笔。在微观世界的冒险中,蛋壳侠的卓绝风姿与盖世武功,一次又一次地將一行人从危险的境地中拯救出来。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蛋壳侠的蛋壳了。在故事设定中,蛋壳侠之所以在蛋壳中,因为在它小时候遭遇危险时,它的父亲牺牲了自己将它放入蛋壳之中。小时候的被守护者,长大之后成了守护者,这难道不是一种正面的传承力量吗?而一封父亲给光头强的信更是引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无限共鸣,信件用语质朴纯真,叨叨絮絮之余又深情款款,弦乐飘动,听者落泪。一句“你妈想你了”,就将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那坚毅而又敏感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乐声幽幽,亲情无限,此情此景谁人不为此而有所触动呢?
  而说到音乐,《变形记》无疑也在这里下了一番苦工。作品主题曲《像小时候一样》以各式变奏的方式在影片里不断地响起,正如光头强和熊大熊二的变形一样,成年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仿佛暂时地脱离了这个现实而又残酷的世界,回到了小时候单纯而又简单的美好。而片尾曲《世上只有爸爸好》就不知勾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儿童通过观看电影,在获得欢乐的同时也会将这一美好的父子之情深深地烙印在心里。而对于大人来说,在自己也身为父母的当下,才会懂得当初父母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长大的辛苦与伟大。在轻容缓慢的歌唱之中,心中的感动一点点地浮现出来,看看自己的孩子,想想自己的父母,内心深处再一次地获得了勇气与阳光。也许,这才是一部正确的儿童向动画电影所应当具有的素质吧。因为儿童动画电影不仅仅是简单的合家欢电影,在合家欢的同时,儿童动画电影还承担着相当的社会教化功能。在初心不改的前提下,如何精益求精,如何进一步地在题材的束缚之下,运用最新的电脑动画制作技术每一年都产出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不仅取得票房的成就,还要取得观众的欢心,是每一个国产动画电影人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变形记》无疑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结语
  在儿童动画的题材限制下,《变形记》以注重静态、强调动态、避免血腥暴力、注重故事层次的特点,再一次在春节期间获得了无数掌声。一方面,这体现了《变形记》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我国观众日益提高的电影观赏水平。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来自成年人的优良反馈,这说明随着我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人们对于动画片的接受程度的提高,动画片的市场也会逐渐扩大。那么,在这一趋势下,什么才是优秀的作品?什么才是一部真正的合家欢作品?如何尽可能的延续品牌的存续?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尽管也存在着些许的批判之声,但《熊出没》系列依旧是国产动画电影上的一个优良示范。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短暂的如樱花般的绚烂固然令人着迷不已,但长青的老树更是让人敬佩。
其他文献
《大唐玄奘》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著名导演霍建起执导、黄晓明主演的一部历史类题材影片。电影真实再现了唐朝高僧玄奘不畏艰难险阻,历时19年前往天竺取经的传奇故事。影片超越了民间文学、神话故事、先期电影中的玄奘形象,客观再现了历史上玄奘西行的真实取经历程,是一部为玄奘树碑立传的艺术作品。电影中,霍建起一改以往充满文艺气息的叙事手法,从“温情题材与唯美表现,以及时时流露的具有散文或诗作意味的艺术
自然纪录片是主要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主题的纪录片类型。由于拍摄对象运动的瞬时性,拍摄难度相对较大。在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环境保护成为热门话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环境也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环保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也是世界上自然类纪录片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最近几十年,我国纪录片蓬勃发展尤其注重人文纪录片类型,对于自然类很少涉及。而《森林之歌》作为大型自然类纪录片的出
定格动画虽然是最古老的动画形式,但今天又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哥特”在中世纪的欧洲有等同于野蛮、无知、恐怖、不开化之意。在建筑艺术方面,艺术家将12世纪以来教堂建筑普遍使用的尖拱造型、石头骨架、直入云霄的教堂建筑形式冠以“哥特”一词,它将神的崇高与力量之感视觉化,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并且在未来激发更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当哥特风格和定格动画结合,传达出“惊惧中的幻象”之美。  一、
一  已故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电影作品《百鸟朝凤》2016年5月上映,该片发行中出现制作人“下跪求片”的方式,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引发热讨与更多观众的观影,也引起中国电影业内外人士的注意,成為年度热点电影现象。可以说,影片《百鸟朝凤》已不再是单纯的观影体验和感受,其传播效果又建构了一个比电影文本本身更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对于电影导演来说,改编发表在文学刊物上的同名小说,其镜头里的叙事展示时代更替下老唢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相对于作为主流样式的戏剧性电影,如暗流般涌动的诗性电影事实上也集聚成了另一种光影系列与影像传统。非主流的这条诗性电影之路,20世纪80年代关于电影语言现代化及民族化的讨论,才开始重视与审视。其中,导演张暖忻自觉的理论追求与充沛的艺术才情使她卓然于众。她执导的《青春祭》(1985),讲述的是李纯回望在云南傣寨度过的知青岁月的故事,一份诗性在春祭中茂盛地开放,并在中国电影史上持
[摘要] 由李仁港执导的大片巨制《鸿门宴》,对历史有着独具匠心的全新改写,使得经典传奇“楚汉之争”艺术化的再现银幕。该电影上映两周票房已累计突破1.5亿,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其在故事叙述中的悬疑铺垫,人物塑造中的精心构造,以及对视觉盛宴的自觉追求等,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历史演绎中的传奇典范,对国产电影的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鸿门宴传奇》 艺术演绎 人性挖掘  doi:
对于当代电影而言,在有声电影兴起的过程当中,电影音乐就是电影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电影音乐是专门为电影而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电影在增强电影的叙事功能、升华电影故事主题的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艺术特点。“电影艺术能够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在于其深刻表达出社会的意识形态,使观众在共鸣中产生思考。电影音乐长期以来作为附属品,实际上也有着相似的功能。”[1]同时,电影中的音乐能够对电影内容进行一种高度的概
“人们有一种感觉,电影实际上是20世纪的艺术,而且,所有其他的艺术和哲学正是在电影中找到了安身之所。”  托马斯·埃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是过去半个世纪内人文学科领域的杰出人物。作为一位现代思想家,他身处并超然于这个时代。如果用尼采评价来衡量,他具备真正符合当下时代的特质。这要求一种游刃于世界之中的高级感受力。毫无疑问,埃尔塞瑟是个电影狂,世界主义者,高雅的知识分子,很少有人具
我们对于美国电影教育的系统了解,经历了从个别的接触,到广泛交流的一个过程。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就数次派出了代表团,对欧美国家的电影教育情况进行了考察,为中国电影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近些年来,在短期的考察团之外,随着艺术类留学群体的扩大,长期的学习交流也成为我们深入了解欧美电影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美国高等电影教育体系考察中,通常将电影教育分为“专业学院和大学里的影视
2013年上映的历史灾难题材电影《大明劫》,讲述了在王朝末期两位伟人孙传庭和吴又可抗击闯军并战胜瘟疫的故事。王竞导演以务实的态度耗费四年所拍摄出的《大明劫》,票房虽说不尽人意,可口碑上皆是称赞。《大明劫》这部影片如同王竞导演的《万箭穿心》一般,并未加入过多的商业元素,而以影片的质量来取胜。其画面风格凄凉与沉重交叠呼应,整体以冷色调为主,通过阴郁且充满雾气的天空来表达王朝的终结。大明的劫,终究在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