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给课堂留“空间”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3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个性鲜明、差异巨大的个体,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因人而异。有些教师在课前查找了大量的教学资料,恨不得在课堂四十分钟里将所有的知识都刻到学生的脑中,他们总是感觉课堂时间太短,还有太多没有讲完的知识,其实有效教学强调课堂的高度参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教师是否安排了容量较大的课堂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满堂灌”换来的未必就是高效率。反之,为了更大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师要有智慧地给学生的学习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大的余地自主掌握学习的节奏、重点、喜好等等,这样的人性化处理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里所说的“空间”:
  一、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有学生立刻“抢答”,马上其余学生都跟在后面回答,然后抢答的学生发现错了,改口后其余学生也全部跟着改口,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教学现象,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惰性呢?还是抢答的学生对其他学生形成了干扰呢?教师对待这样的情形又该持怎样的态度呢?是限制学生的“抢答”?还是责怪学生们人云亦云?个人认为面对这样的情形就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在发言前都有机会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样在集体交流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加以对照,这样的思考才会有价值。
  这样的空间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智慧,因为一些反应较快的学生的答案的确会带给其他孩子一定的干扰,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做个有心人,比如在出示题目之前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来听题,有了自己的判断之后再用手势来表示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请有代表性的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或者在出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前预先说明要孩子独立思考,不要发声,在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开展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思考方式,在面对问题时就会自觉运用,这一个小小的“空间”带给大多数学生的将会是一个平等的空间,是一个提供思维锻炼的机会。
  二、留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后对于知识的内化会更加迅捷,但是有时候,在有些方法多样、结论开放的问题上有些同学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时候这些想法会比较独特,学生自己也拿不准正确与否,这时候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自由表达的空间,并通过讨论、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圆的周长和面积》一部分时,面对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圆的半径扩大两倍,周长和面积怎样变化?”学生开展了自主探究,总结出来大多使用了举例验证的方法,即假设原来的半径是一个整数,再通过具体计算来得出结论。交流中,一位学生表示自己有比较简洁的方法:看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C=2πr,在圆的半径扩大两倍的时候,2和π两个乘数未变,而r扩大了两倍,根据积与乘数的变化关系,周长应该扩大两倍。而面积的计算中,S=πr2,π未变,r2=r×r,每个乘数扩大两倍,所以积扩大4倍。对于这样的方法,同学们开始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继而从中找出了周长与面积跟半径变化的关系:周长的计算中,只有一个半径,所以周长的变化与半径的变化相同,而面积的计算中,乘数出现了两个半径,所以面积的变化是半径变化的平方倍。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虽然耗费了不少时间,但是我想这样的探究是有必要的且有价值的,学生通过别人的发言加上自己的思考给原本的问题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向。我认为,这样的精彩就源于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
  三、留给学生质疑反刍的“空间”
  学生经历课堂学习后,可能会有相对模糊或者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可以给学生留一个质疑反刍的“空间”,让学生少带或者不带疑问出课堂。
  比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找规律》复习课上,习题练习结束之后,我给学生一小段时间反思自己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一位学生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用加法,什么时候用乘法来解决这一部分的题目,有没有规律?我就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将练习过的题目来分分类,看看哪些题目应该用乘法来解决,哪些应该用加法来解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和交流,发现了其中的一点规律:像打电话、握手、比赛这些不需要双向进行的搭配问题就是用加法来解决的。而可以重复的拍照啊,饮食搭配之类的就是用乘法来解决的。其后,我让学生假设握手也可以重复,比如说6位同学握手,每名同学与其他5名同学握手,一共30次,而两两之间重复握手一次,所以可以用30除以2得到15,这与用加法来解决结果相同。
  总之,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课堂上,我们不妨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人性化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更加自然,更加内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小学)
其他文献
由于异种金属化学、物理性能明显不同, 所以用传统的焊接方法焊接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 对纯铝板-铝合金板用新兴的搅拌摩擦焊接工艺进行实验研究, 制定了正
省域边界区是区域旅游板块的重要部分,提升其参与区域旅游的竞合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行政边界性屏蔽制约和自身参与能力不足的现实困难下,省域边界区要有效参与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在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当代青少年生活的时候,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在孩子的生活当中,传统文化变得只是应付形形色色考试的工具。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严重的失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
在对曾开发过的高速公路除障车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辆除障车使用情况的有关记录,采用平均故障间隔里程、平均首次故障里程、当量故障率、可靠性综合评价四种不同的方
【摘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用恰当的方法,给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让其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情境;学习兴趣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其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读高中,考大学,从而导致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逐年降低。学生
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利用属性证书提供用户身份到应用授权的映射功能.为方便管理和提高属性证书库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LDAP的PMI属性证书库的设计方案.给出该方案
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代表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研究其当前发展现状,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风险投资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长期看
应用小波变换去除图像噪声时虽然能保持图像的细节信息,但是图像的边缘信息被平滑了.使用偏微分方程对图像去噪,并与使用小波变换去除图像噪声后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偏
【摘 要】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的实验能力,同时还能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供支持。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当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简单提出了一些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打造新型的实验课堂的建议。  【关键词】生物学科;新理念;实验课堂  生物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
介绍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特别是概率神经网络(PNN)技术进行语音识别的原理.提出了一类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解决元音识别问题的模型,并且通过一个试验,研究了用于语音识别的P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