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培养人才。”创新思维能力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要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首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敢于创新敢于提问就应当有良好的民主的课堂气氛。试想:面对一个成天板着脸孔的老师,孩子们敢提出什么问题吗?不要说创新,连质疑也不敢。要有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就要以亲切的目光、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可亲的,是可交流的,不是可畏的。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决不能搞“一言堂”,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允许孩子们多想、多问、多说。对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也不得因嫌麻烦而回绝。记得在学习《钓鱼》一课时,课堂上,一位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把钓到的大鱼放回湖里?”紧接着就有学生提出:“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我不把鱼放回湖里可不可以?”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由此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做人的道理,还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整节课孩子们都饶有兴致,学得积极,问得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发言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多赞赏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她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不断发出创新意识的火花。记得在教学小学第八册语文《爷爷的芦笛》一文时,有个孩子提出,强强这么小,海边刮大风、下大雨,他的爷爷怎么可能把他一个人留在海边的小屋里?面对孩子们对课本提出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先肯定他们敢于对课文提出质疑是好样的,再指出要推翻书上的说法必须拿出可靠的依据,并鼓励孩子们回家查资料,找依据。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学生都查了该课的有关资料,班上掀起了钻研知识的热潮,孩子们更爱学习,更爱提问了。质疑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而热情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灵活、直观、高效,可以突破课本的局限,甚至可以突破语文教学的教室和课堂的局限。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而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等许多特点,它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可以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走进丽江》一课时,所有学生都没去过丽江,缺乏具体的感受,就可以利用电化教学变虚为实,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看一段丽江的录像。学生耳听音乐、眼看画面,全身心地聆听和观察,脑海中浮现出“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画面。看完录像,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丽江的城、水怎么样?丽江的玉龙山怎么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的气氛中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说得洋洋洒洒一大段的,也有寥寥几句就草草收场的,学生对丽江的景色都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借助电教媒体,可使学生的思路拓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是兴趣的先导,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在情境中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时,大家以为狮子就是很温柔的动物,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事物只求片面理解的不良定势。所以我又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狮子是温柔的,但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狮子都是温柔的吗?学生兴趣盎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动物园的狮子比较温柔,大自然的狮子就很凶猛,会吃人的等等。如在教学《母亲的呼唤》一文时,揭示课题后,可向学生提一提,你读了课文标题后,想知道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母亲在呼唤什么?”“她为什么不停地呼唤呢?”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有浓厚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而迫不及待地走进课文。又如在《赤壁之战》一课小结时:“从诸葛亮与周瑜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知己知彼,才能克敌制胜。”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曹操不是侵略者,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有勇有谋,赤壁是中国的地盘,他要是统一了中国,三国就不会鼎立了。”我听后笑着说:“你的想法很独特,很好。其他的同学呢,你们希望谁获胜呀?”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有的希望周瑜获胜,因为赤壁是东吴的地方;有的希望刘备获胜,因为刘备是皇叔,统一天下名正言顺;有的希望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们都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其他文献
摘要: 通俗文化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而迅速广泛地浸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教学离不开社会生活,自然也会涉及通俗文化。本文力求从广告、流行音乐和影视剧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的独特作用和效果,阐述通俗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通俗文化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广告 流行音乐 影视剧    随着时代进步及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俗文化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这说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外,还要根据学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心理特征,重视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情感教学方法,增强情感意识。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情感意识呢?    一、掌握学生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交心”    中学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趣味性、艺术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力。为此,我注意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
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licum anatolicum)是一种重要的外寄生虫,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自治区的半荒漠草原地区,除可通过叮咬吸血使宿主生产性能降低外,还可作为许多疾病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曾屡次形成世界范围的大流行,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水禽一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