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农民工目前有 1.5 亿人,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诸多的约束因素和困境,及时研究对策解决处理好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对于当代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都将意义重大。
一、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困境
1.经济基础薄弱
美国的格林斯坦?波尔比斯认为:“人们己普遍接受这一看法,即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主要政治差别,在于政治参与的规模和程度,在较富裕和较工业化、城市化的复杂社会里,更多的人以多于他们在欠发达、农业的、乡村、更为原始的经济和社会体系下所拥有的方式卷入政治中去”。有数据显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愿高于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的农民工。【1】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仅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的57.4%,同时也比传统农民工低167.27元。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率为67.7%、77.4%、55.9%、70.3%和30.7%。【2】由于收入较低,他们必然考虑参与成本,这客观上严重阻碍他们政治参与积极性。
2.政治参与渠道不畅
新旧二元社会结构存在,政治排斥客观存在,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性的根本原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了严格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城市的户籍制度开始有所松动,但并未完全放开。目前,农民工最主要的政治参与渠道是参与地方基层选举,但我国各选区选民资格的认定是以户籍为依据的。由于把自己的发展定位于城市,加之对家乡情况的不
了解,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的选举并不关心,参选率较低,而要参与城市社区的选举,又必须提供户籍所在地居委会出具的选民资格证明,和放弃户籍地社区选举权利的证明。出于选举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大多数农民工放弃了自己的选举权。
3.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在文化程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其政治文化上还是传统的政治文化。学者徐勇指出,农民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双重性特点的阶级,其传统的政治文化也具有双重性,集中表现为“对皇权无限崇拜而又极力疏远的二元情感;逆来顺受与官逼民反的矛盾心态; 均平与特权观念共存一体的双重人格。”[3]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进城以后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市民文化的熏陶,但其思想深处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人格,当环境的变化超过认识水平时或触及到他们切身利益时,他们要么延续着老一代农民工逆来顺受或“敬而远之”的基本政治态度,要么通过极端、暴力方式来实践他们的政治行为。
4.社会认同感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大批量的从农村涌入城市,不仅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居住场所,也分享了他们的部分权利,这些都造成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被城市居民认为是肮脏、素质低的外来人口,有些城市居民甚至认为他们影响市容,排斥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正规的维权组织,缺乏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缺乏与雇主公平谈判的平台,其权益只能通过其他阶层的呼吁或凭借间接渠道进行表达,如传媒的宣传、学者的呼吁、社会的关注、政府的关心等。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3.8%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了流入地的一些社会组织(主要是工会)。农民工不想加入工会组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组织不了解;二是现有工会组织不能有效地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所能享受到的好处由于高流动性而难以实现。
二、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首先,政府必须明确规定新生代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报酬,建立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增长和监督机制,避免出现、拖欠工资、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权的局面。其次,应该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让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享受国家和地方的社会保障,必将提升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和参与积极性。政府重视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度,必将加强和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可以逐渐消除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中的障碍,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参与政治的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2.完善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
首先,政府必须积极稳妥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符合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转入当地户口,赋予他们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必须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法规,包括完善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相关部门在出台有关农民工利益的政策时,必须听取农民工的意见;在各级人大中增加农民工代表的比例,在全国制定统一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参与选举的资格和办法;进一步健全信访制度,切实发挥信访在公民政治参与、权力监督和公民权利救济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最后,政府要注重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建设,构建畅通的网民与政府间的诉求回应机制,同时,还要使新闻媒体成为引导、促进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3.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要实现政治参与权,其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所在。美国政治学者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概括为政治认知、情感与评价,“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4]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民主政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内政治参与。在农民工聚集的地区,要通过报纸、电视、专栏等各种形式,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社会特别是企业要为培养他们独立的政治人格创造社会环境,企业要把他们当“人”看,要让青年农民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切实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利,要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强化他们的“参政”意识。
4.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化程度
首先,积极动员和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为适应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大、职业变化快的特点,创新农民工组织形式和入会方式,通过源头入会、劳务市场入会、先入会再组织成建制劳务输出、加强劳务派遣工入会等一系列措施和方式,努力推进工会建设和发展会员的工作;加强农民工会籍管理,推广农民工“一次入会、持证接转、全国通用、进出登记”的会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全国会员信息化管理和农民工流动会员管理制度,保证农民工会员流动不流失;工会要真正成为农民工利益的保护者和权益的代言人,积极解决农民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其次,加强农民工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吸收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团组织,充分发挥农民工中党员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旭峰、田志锋、钱民辉.“半城市化”的政治边缘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状况对政治参与意愿的影响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0(8).
[2]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R].[2011-07-20]http://news.qq.com/a/20100621/001705.htm.
[3]徐勇.中国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性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1994(3).
[4]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 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 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一、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困境
1.经济基础薄弱
美国的格林斯坦?波尔比斯认为:“人们己普遍接受这一看法,即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主要政治差别,在于政治参与的规模和程度,在较富裕和较工业化、城市化的复杂社会里,更多的人以多于他们在欠发达、农业的、乡村、更为原始的经济和社会体系下所拥有的方式卷入政治中去”。有数据显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愿高于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的农民工。【1】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仅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的57.4%,同时也比传统农民工低167.27元。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率为67.7%、77.4%、55.9%、70.3%和30.7%。【2】由于收入较低,他们必然考虑参与成本,这客观上严重阻碍他们政治参与积极性。
2.政治参与渠道不畅
新旧二元社会结构存在,政治排斥客观存在,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性的根本原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了严格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城市的户籍制度开始有所松动,但并未完全放开。目前,农民工最主要的政治参与渠道是参与地方基层选举,但我国各选区选民资格的认定是以户籍为依据的。由于把自己的发展定位于城市,加之对家乡情况的不
了解,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的选举并不关心,参选率较低,而要参与城市社区的选举,又必须提供户籍所在地居委会出具的选民资格证明,和放弃户籍地社区选举权利的证明。出于选举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大多数农民工放弃了自己的选举权。
3.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在文化程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其政治文化上还是传统的政治文化。学者徐勇指出,农民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双重性特点的阶级,其传统的政治文化也具有双重性,集中表现为“对皇权无限崇拜而又极力疏远的二元情感;逆来顺受与官逼民反的矛盾心态; 均平与特权观念共存一体的双重人格。”[3]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进城以后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市民文化的熏陶,但其思想深处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人格,当环境的变化超过认识水平时或触及到他们切身利益时,他们要么延续着老一代农民工逆来顺受或“敬而远之”的基本政治态度,要么通过极端、暴力方式来实践他们的政治行为。
4.社会认同感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大批量的从农村涌入城市,不仅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居住场所,也分享了他们的部分权利,这些都造成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被城市居民认为是肮脏、素质低的外来人口,有些城市居民甚至认为他们影响市容,排斥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正规的维权组织,缺乏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缺乏与雇主公平谈判的平台,其权益只能通过其他阶层的呼吁或凭借间接渠道进行表达,如传媒的宣传、学者的呼吁、社会的关注、政府的关心等。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3.8%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了流入地的一些社会组织(主要是工会)。农民工不想加入工会组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组织不了解;二是现有工会组织不能有效地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所能享受到的好处由于高流动性而难以实现。
二、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首先,政府必须明确规定新生代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报酬,建立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增长和监督机制,避免出现、拖欠工资、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权的局面。其次,应该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让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享受国家和地方的社会保障,必将提升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和参与积极性。政府重视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度,必将加强和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可以逐渐消除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中的障碍,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参与政治的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2.完善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
首先,政府必须积极稳妥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符合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转入当地户口,赋予他们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必须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法规,包括完善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相关部门在出台有关农民工利益的政策时,必须听取农民工的意见;在各级人大中增加农民工代表的比例,在全国制定统一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参与选举的资格和办法;进一步健全信访制度,切实发挥信访在公民政治参与、权力监督和公民权利救济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最后,政府要注重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建设,构建畅通的网民与政府间的诉求回应机制,同时,还要使新闻媒体成为引导、促进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3.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要实现政治参与权,其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所在。美国政治学者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概括为政治认知、情感与评价,“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4]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民主政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内政治参与。在农民工聚集的地区,要通过报纸、电视、专栏等各种形式,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社会特别是企业要为培养他们独立的政治人格创造社会环境,企业要把他们当“人”看,要让青年农民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切实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利,要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强化他们的“参政”意识。
4.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化程度
首先,积极动员和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为适应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大、职业变化快的特点,创新农民工组织形式和入会方式,通过源头入会、劳务市场入会、先入会再组织成建制劳务输出、加强劳务派遣工入会等一系列措施和方式,努力推进工会建设和发展会员的工作;加强农民工会籍管理,推广农民工“一次入会、持证接转、全国通用、进出登记”的会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全国会员信息化管理和农民工流动会员管理制度,保证农民工会员流动不流失;工会要真正成为农民工利益的保护者和权益的代言人,积极解决农民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其次,加强农民工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吸收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团组织,充分发挥农民工中党员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旭峰、田志锋、钱民辉.“半城市化”的政治边缘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状况对政治参与意愿的影响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0(8).
[2]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R].[2011-07-20]http://news.qq.com/a/20100621/001705.htm.
[3]徐勇.中国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性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1994(3).
[4]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 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 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