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吃草”问题的规律教学思考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吃草”问题也叫“牛顿问题”,因由牛顿提出而得名,其实质就是“消长”问题。这个问题以前属于奥数内容,在现在的小学、初中考题中却屡屡出现。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草每天都在不断生长,草的数量都在不断变化,而解题的关键就是在变化的数量中找出不变的规律。因此,如果不能发现其规律,并利用规律来分析问题,解决起来就会棘手。
  一、“牛吃草”问题的基本规律
  “牛吃草”问题是指那些一方面在生长,另一方面又同时在消耗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的问题,所以也把它叫“消长”问题。这类事物有很多,如:森林每年都在生长树木,人类每年砍伐消耗树木;漏水的船在不停地进水,为了不使船沉没,人们不停地往外排水;地球的资源每年都在增长,人类每年都要消耗资源。我们只是把“牛吃草”作为这类事物的代表进行研究。牛吃的草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有的草,另一部分是在吃的过程中生长的草。这是牛吃草问题的基本模型,也是解决这种问题最核心的规律。这里我们用四个基本公式来分析这种模型所包含的数量关系。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分析:假设草每天的生长速度是一定的,牛吃草吃的是两部分的草,即原来已经有的草和吃的过程中长出的草,吃的天数越多,总草量就越多,而多就多在多吃的几天里生长的草。所以将吃的天数多的总草量减去吃的天数少的总草量除以多吃的天数就是每天生长的草,即草的生长速度。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分析:原有的草量就是从吃的总草量中减去吃的过程中生长的草。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吃草速度-草的生长速度);
  分析:吃的天数由原有草量除以牛吃草速度与草生长速度形成的速度差得到。有点像追及问题里面的“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4)牛吃草的速度=原有草量÷吃的天数 草的生长速度。
  分析:牛吃草的速度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抵消草的生长速度,另一部分则是消耗原有草量的速度,即“原有草量÷吃的天数”。
  二、“牛吃草”问题及其变式分析
  上面四个公式是算术方法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基础。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演示用以上规律及公式解决问题。
  例1. 牧场上有一片青草,每天都生长得一样快。这片青草供给10头牛吃,可以吃20天,或者供给15头牛吃,可以吃10天。如果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几天?
  分析:设1头牛1天吃的草为“1” ,由条件可知,前后两次青草的总量相差为10×20-15×10=50。這是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的那20-10=10天生长出来的,所以每天生长的青草为50÷10=5。
  接下来无论是通过10头牛吃20天还是15头牛吃10天,都可算出原来的草量,即从总草量中减去生长的草。所以原有草量为 10×20-5×20=100,或15×10-5×10=100。
  最后求吃的天数,25头牛每天就要吃25个单位的草,每天只生长5个单位的草,仅够5头牛吃,所以另外那25-5=20头牛就每天要吃原有的草20个单位,这样原有的100个单位的草只能吃100÷20=5天。
  算术解法:
  解:草的生长速度:(10×20-15×10)÷(20-10)= 5
  原有草量: 10×20-5×20=100
  吃的天数:100÷(25-5)=5(天)
  方程解法:
  解:设每天生长草量为X,原有草量为Y,需要Z天吃完,
  Y 20X=20×10 (1)
  Y 10X=15×10 (2)
  Y ZX=25Z (3)
  由(1)(2)得 X=5 Y=100
  代入(3)得 Z=5
  答: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5天。
  从以上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不难发现,它们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点:牛吃草吃的是两部分的草,即原有的草和生长的草,方程法就是直接用“原有的草 生长的草=吃的草”这个等量关系列出三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所以,无论算术还是方程解法,抓住“原有的草 生长的草=吃的草”这个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例2.经测算,地球上的资源可供100亿人生活100年,或可供80亿人生活300年。假设地球新生成的资源增长速度是一定的,为使人类有不断发展的潜力,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亿人?
  分析:此题看上去不是牛吃草,而是人类消耗地球资源,但实质一样,人看作牛,地球资源就是草。把1亿人1年消耗的资源看作“1”,地球最多能养活的人数就是地球资源增长速度,即草的生长速度,只有人类数量(即人类消耗地球资源的速度)不大于地球资源增长速度时,地球才能养活人类,否则地球资源将会枯竭,人类面临资源危机。所以此题相当于只求草的生长速度。80亿人生活300年消耗的资源总量比100亿人100年消耗的资源总量多80×300-100×100=14000,多就多在多生活的300-100=200年里地球增长的资源,所以地球每年新增资源为14000÷200=70,即最多可养活70亿人。
  当然,牛吃草问题绝不是仅限于这种类型,还有一些较复杂的情况,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只要我们利用好这个规律,相信都能得到解决。
  例3.在一片牧场里,放养22头牛,吃33亩草,54天可以吃完:放养17头牛,吃28亩草,84天可以吃完,请问放入多少头牛,吃40亩草,24天可以吃完?(假定这片牧场每亩中的原草量相同,且每天草的生长量相等。)
  与前面例题最大的不同是牧草的面积不同了,这样每种情况原有草量不同,每天草的增长量也不同,似乎算术方法不好突破。但如果进行一种假设,把三种情况的面积求最小公倍数,将三种情况的面积按最小公倍数换算出对应的牛的数量,也就是将三种面积换算成同一个面积,相当于经典题型中的“同一片草地”,再按经典题型解法即可解决。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理念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经验的积累深化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理解,并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式方法。《智取小棒》这节课是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从镇(安)旬(阳)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硅岩的产状、形态、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硫同位素、氧同位素等研究表明,本区硅岩具有以热液为主兼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正朝着体积微型化、功能集成化,越来越智能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电子设备对外观时尚、操作简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为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CAD技术进行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工作是完成此要求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概述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CAD技术在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产于早-中元古界宽坪岩群广东岩组中的陕西商州龙庙铅锌矿床,受变形-变质作用、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构造韧性变形阶段控制条纹、条带状贫矿石的形成,脆性变形阶段控制着脉状富矿石
体验式的德育会更加有效,这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观点,所以现在的中小学都很强调德育活动课程。是不是只要组织活动就是体验式教育呢?为什么有些体验式活动课程仍然效果不理想呢?尤其是一些远离儿童生活的德育内容,如长征精神、民族团结等,虽然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诗朗诵又是海报展,可孩子们还是对长征精神与民族团结缺乏体会与感悟。那么,这样的活动是不是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德育学习如何才能深入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
本文从新时期体育教师适应社会,增强社会适应性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体育教师在信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体育的参与能力等方面应实现的转变。
高等学校作为以教学科研活动为中心的事业单位,虽然不像企业那样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等有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同样存在"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活动,本文通过对高校教育成本概念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