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是普法的主阵地,必须承担起这项义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改进法制教育的方法和对策,为建设法治国家打好基础。本文从城郊结合部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出发,探讨了中学生法制教育的辅导对策。
关键词:法制教育;城郊结合部;现状;辅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13-1
一、城郊结合部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
生活在城郊结合部的这些孩子们,大多数的家庭教育令人担忧,父母忙于生计,自身的素质又参差不齐,大多仅限于满足孩子的吃穿,粗放式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法制意识培养几乎为零,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寄希望于学校了。
而目前,大多数中学都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为主要任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梦想,很难落实到位。以前在课程计划中的“法律常识”这门课,早已作为多余的“负担”,踢出课程表了,有的中学也会在一学年中开设一到两次法制教育讲座,但这些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法制辅导很难提高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更谈不上普及法制常识了。
城郊结合部,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良的社会风气,时刻影响着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的道德观念淡漠、法律意识缺失,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又得不到及时的沟通和关爱,稍有不慎,便走上歧途;盗窃、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犯罪时有发生,而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性质恶劣化的趋势。
二、城郊结合部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我国法律规定,14周岁至16周岁为限制刑事责任年龄,达到16周岁,就是完全刑事责任年龄,违法犯罪,就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不但危害了社会,也毁了孩子的未来,还连累到家庭。中学时期,正是这一年龄阶段。
这段时期,人的可塑性很强,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危险时期,如果“塑”不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一生。生活在城郊结合部的孩子们,在他们需要关爱、交流的时候,却只能孤独地留守着,由于心智不成熟,极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旦做了违法犯罪的事,便后悔莫及,令人痛心。如果在这段时期,法制教育及时跟上,让他们了解一些法律常识,知道哪些事情属于违法犯罪,以及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对他们定会有所震慑。通过学法、守法,逐步学会用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慢慢地,便会对法产生敬畏感。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学校要改变育人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水平,这也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
三、城郊结合部中学生法制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
我国法律部门很多,而且每年都有许多新法颁布实施,作为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教材,应该选取与中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编撰,形成《中学生法律常识》教材。比如,我国《宪法》中有关内容: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让学生懂得,上学是自己的基本权利,家庭、学校、社会必须要给予保障的;同时更要认识到,上学也是自己的基本义务,如果有学不上,或者上学了,而未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那就是未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婚姻家庭法》规定:扶养、教育未成年人是每个监护人应尽的义务;赡养老人也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生活在城郊结合部的孩子,有些父母离异,没有家的温暖,缺少关爱,易产生消极情绪;学习了这些法律知识,至少让他们懂得了父母抛弃孩子是违法的,可以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加了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学习了这些法律知识,还让学生们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赡养老人,不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国家的建设,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
四、让法制教育真正走进中学课堂
目前,在城郊结合部的大多数中学,法制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重视,没有经验。为了完成任务,大多数学校每年可能会开设一到两次法制教育讲座。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也是片面的、零碎的,缺乏系统性。
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材,让其真正走进课堂。学校要在课程设置中,每周至少开设一节法制课,要做到教学有教材,有专职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当然,这类说理说法、比较抽象的学科,老师不能搞一言堂,不能一支粉笔一堂课。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任教老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可以选取一些法制教育视频、图片,设置模拟法庭等有效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老师可以用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身边的人和事来说理说法;将当地丰富的特色教育资源,与教材有效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去切身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法制课堂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有关法律专家来到学校,结合城郊结合部的社会实情,开展各种主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法律知识讨论,启发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层面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法制辅导站,及时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目前,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由于平时缺乏这方面的教育,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涉嫌犯罪;法律意识淡薄,缺少对法律的敬畏,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去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当悲剧发生时,已后悔莫及,确实令人痛心。而加强法制教育,对规范青少年的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和加强城郊结合部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切的。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不容错过,在这一阶段普及法律常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石。
关键词:法制教育;城郊结合部;现状;辅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13-1
一、城郊结合部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
生活在城郊结合部的这些孩子们,大多数的家庭教育令人担忧,父母忙于生计,自身的素质又参差不齐,大多仅限于满足孩子的吃穿,粗放式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法制意识培养几乎为零,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寄希望于学校了。
而目前,大多数中学都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为主要任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梦想,很难落实到位。以前在课程计划中的“法律常识”这门课,早已作为多余的“负担”,踢出课程表了,有的中学也会在一学年中开设一到两次法制教育讲座,但这些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法制辅导很难提高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更谈不上普及法制常识了。
城郊结合部,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良的社会风气,时刻影响着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的道德观念淡漠、法律意识缺失,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又得不到及时的沟通和关爱,稍有不慎,便走上歧途;盗窃、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犯罪时有发生,而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性质恶劣化的趋势。
二、城郊结合部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我国法律规定,14周岁至16周岁为限制刑事责任年龄,达到16周岁,就是完全刑事责任年龄,违法犯罪,就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不但危害了社会,也毁了孩子的未来,还连累到家庭。中学时期,正是这一年龄阶段。
这段时期,人的可塑性很强,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危险时期,如果“塑”不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一生。生活在城郊结合部的孩子们,在他们需要关爱、交流的时候,却只能孤独地留守着,由于心智不成熟,极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旦做了违法犯罪的事,便后悔莫及,令人痛心。如果在这段时期,法制教育及时跟上,让他们了解一些法律常识,知道哪些事情属于违法犯罪,以及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对他们定会有所震慑。通过学法、守法,逐步学会用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慢慢地,便会对法产生敬畏感。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学校要改变育人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水平,这也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
三、城郊结合部中学生法制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
我国法律部门很多,而且每年都有许多新法颁布实施,作为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教材,应该选取与中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编撰,形成《中学生法律常识》教材。比如,我国《宪法》中有关内容: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让学生懂得,上学是自己的基本权利,家庭、学校、社会必须要给予保障的;同时更要认识到,上学也是自己的基本义务,如果有学不上,或者上学了,而未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那就是未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婚姻家庭法》规定:扶养、教育未成年人是每个监护人应尽的义务;赡养老人也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生活在城郊结合部的孩子,有些父母离异,没有家的温暖,缺少关爱,易产生消极情绪;学习了这些法律知识,至少让他们懂得了父母抛弃孩子是违法的,可以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加了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学习了这些法律知识,还让学生们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赡养老人,不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国家的建设,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
四、让法制教育真正走进中学课堂
目前,在城郊结合部的大多数中学,法制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重视,没有经验。为了完成任务,大多数学校每年可能会开设一到两次法制教育讲座。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也是片面的、零碎的,缺乏系统性。
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材,让其真正走进课堂。学校要在课程设置中,每周至少开设一节法制课,要做到教学有教材,有专职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当然,这类说理说法、比较抽象的学科,老师不能搞一言堂,不能一支粉笔一堂课。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任教老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可以选取一些法制教育视频、图片,设置模拟法庭等有效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老师可以用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身边的人和事来说理说法;将当地丰富的特色教育资源,与教材有效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去切身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法制课堂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有关法律专家来到学校,结合城郊结合部的社会实情,开展各种主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法律知识讨论,启发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层面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法制辅导站,及时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目前,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由于平时缺乏这方面的教育,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涉嫌犯罪;法律意识淡薄,缺少对法律的敬畏,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去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当悲剧发生时,已后悔莫及,确实令人痛心。而加强法制教育,对规范青少年的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和加强城郊结合部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切的。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不容错过,在这一阶段普及法律常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