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究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自身主体性,让学生作为研究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技能,且合作意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本文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为依托,探究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及数学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数学;应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之中,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包括单纯的记忆、模仿,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传统的机械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教师尽快改变教学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初中教育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数学在初中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数学能力进行培养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可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可对学生数学能力进行更好培养。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较好应用,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促使学生得以更好发展.。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为:前提测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师生归纳---练习反馈。
1、前提测评:
这一环节与传统的五环教学中的“复习提问”完全不同,前者的着眼点是“助教”而后者则是“助学,旨在保证全班同学都具有探究新知识的认知前提。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新知识的需要,根据对学生学习困难的预测,设计一份测评题。如在教学带分数的加减法时,要测评学生分数的加减法的掌握情况,还要测评学生对带分数分解的掌握情况。对于没掌握的同学,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补救。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两个环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将学生的学习引入到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并提出带有一定困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
3、自主探究:
所谓的“探究”就是探索追究,探索即使多方寻找答案,多方变化事物以了解将会发生什么;追究即对一种事物、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追根到底。探究即对一种事物、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反复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结果的亲身实践活动,是一种即体现人文精神、又体现人的智力和方法的综合活动,也是一种促使知识发生、发展、创新的活动。
这一环节是探究式教学区别与其他教学的标志,具体做法是,教师要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独立探究新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协作者,只进行画龙点睛的引导,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归纳类比。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4、师生归纳: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操作可由学生完成或由教师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形成的知识是不完整的,也不很深刻,不同的学生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练习反馈: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矫正。练习题的编排应遵循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要防止一味的机械模仿,应逐步增强练习题的创造性因素,同时还要向学生提供机会对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改变,加强变式训练。练习的方式我采用分层练习法,将全班同学分成A、B、C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要求设计,要使全体同学都能达到;第二层次为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首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学生主动参与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应当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合理组织相关教学活动,积极鼓励每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主动探究使学生增长数学知识,使其数学能力得以提升。
其次,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具体及抽象相结合原则。
第三,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个体活动及集体活动相结合原则。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探究兴趣
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得以更好应用,取得较理想效果,首先,应当提升学生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提升学生积极性,使其能够在探究式教学中积极参与.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学生兴趣得以较好提升,可选择创设教学情境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对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使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二)通过合作交流加强组织探究
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加强组织探究属于核心内容,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及探究,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加强合作交流,从而共同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为能够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及交流,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在对学生个体差异及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应当保证各个小组内学生能够实现互补,能够相互帮助,从而实现较好合作交流,共同对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共同努力将问题解决,最终使探究式教学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通过合理评价激励学生探究
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学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评价可较好了解学生探究效果,并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其能够在今后学习中获得正确的努力方向.然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应当注意评价方法的选择,注意选择多元化评价方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以激励评价为主,提升学生自信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探究学习,在今后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增强主动性,进而可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得以更好开展。
在现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模式属于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师应当对该方法的应用原则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途径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使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达到更好的效果,进而对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及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红梅;浅谈探究式教學模式[J];中学时代;2012年22期.
[2]金大和;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理科考试研究;2013年06期.
[3]董末叶;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03期.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数学;应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之中,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包括单纯的记忆、模仿,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传统的机械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教师尽快改变教学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初中教育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数学在初中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数学能力进行培养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可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可对学生数学能力进行更好培养。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较好应用,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促使学生得以更好发展.。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为:前提测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师生归纳---练习反馈。
1、前提测评:
这一环节与传统的五环教学中的“复习提问”完全不同,前者的着眼点是“助教”而后者则是“助学,旨在保证全班同学都具有探究新知识的认知前提。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新知识的需要,根据对学生学习困难的预测,设计一份测评题。如在教学带分数的加减法时,要测评学生分数的加减法的掌握情况,还要测评学生对带分数分解的掌握情况。对于没掌握的同学,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补救。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两个环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将学生的学习引入到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并提出带有一定困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
3、自主探究:
所谓的“探究”就是探索追究,探索即使多方寻找答案,多方变化事物以了解将会发生什么;追究即对一种事物、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追根到底。探究即对一种事物、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反复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结果的亲身实践活动,是一种即体现人文精神、又体现人的智力和方法的综合活动,也是一种促使知识发生、发展、创新的活动。
这一环节是探究式教学区别与其他教学的标志,具体做法是,教师要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独立探究新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协作者,只进行画龙点睛的引导,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归纳类比。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4、师生归纳: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操作可由学生完成或由教师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形成的知识是不完整的,也不很深刻,不同的学生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练习反馈: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矫正。练习题的编排应遵循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要防止一味的机械模仿,应逐步增强练习题的创造性因素,同时还要向学生提供机会对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改变,加强变式训练。练习的方式我采用分层练习法,将全班同学分成A、B、C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要求设计,要使全体同学都能达到;第二层次为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首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学生主动参与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应当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合理组织相关教学活动,积极鼓励每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主动探究使学生增长数学知识,使其数学能力得以提升。
其次,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具体及抽象相结合原则。
第三,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个体活动及集体活动相结合原则。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探究兴趣
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得以更好应用,取得较理想效果,首先,应当提升学生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提升学生积极性,使其能够在探究式教学中积极参与.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学生兴趣得以较好提升,可选择创设教学情境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对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使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二)通过合作交流加强组织探究
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加强组织探究属于核心内容,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及探究,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加强合作交流,从而共同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为能够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及交流,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在对学生个体差异及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应当保证各个小组内学生能够实现互补,能够相互帮助,从而实现较好合作交流,共同对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共同努力将问题解决,最终使探究式教学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通过合理评价激励学生探究
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学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评价可较好了解学生探究效果,并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其能够在今后学习中获得正确的努力方向.然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应当注意评价方法的选择,注意选择多元化评价方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以激励评价为主,提升学生自信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探究学习,在今后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增强主动性,进而可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得以更好开展。
在现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模式属于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师应当对该方法的应用原则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途径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使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达到更好的效果,进而对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及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红梅;浅谈探究式教學模式[J];中学时代;2012年22期.
[2]金大和;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理科考试研究;2013年06期.
[3]董末叶;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