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根源,平面设计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在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早期图形也随之产生。在随后的每个历史时期,平面设计由萌芽到发展,不断地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演变。本论文试图从设计起源来探索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通过研究平面设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以及在当代中国这种特殊语境下所发生的变化,深刻地分析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及其重要意义,探析平面设计的文化性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平面设计;艺术起源;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139-2
在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中,不论是在国外还是中国,在很久远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它们的印迹,从早期简单的图形,到后期的月份牌,到印刷招贴广告设计,再到现在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从萌芽到成熟,从手工走向高科技,不断地演变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又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从而在平面设计的发展路途中,传统文化和高科技、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不断地碰撞,促成了特殊的设计环境,导致平面设计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发展,同时也是思想观念的革新。面对这些变化,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从根源上去分析去理解。
一、设计起源和艺术起源
说到平面设计的发展就不得不从设计的起源、艺术的起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对于艺术起源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设计起源也是如此,艺术起源和设计起源是密切联系着的。
艺术起源的传统观念,是“史前艺术”发轫于3万至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所谓“史前艺术”,是指人类尚未进入文明阶段之前所作的绘画、雕塑那样的图像和偶像,黑格尔称为“艺术前的艺术”和“原始艺术”。在文化人类学中,也把现代原始民族的艺术称为“原始艺术”。【1】
在远古时代,艺术的产生是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最早期出现的工具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现实生存的需要,例如捕杀动物的利器等等工具的制造,都是以用途为第一设计出发点,而这种最简单的设计,在现在看来也许很稚拙,不能跟现在的设计相媲美,但是正是这种最原始的设计、最稚拙的制造手段,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开启了艺术之路。
而设计的起源也和艺术起源有着渊源的关系。原始氏族部落有着能够代表氏族关系的图腾符号,有动物图形、植物图形,有的甚至只是简单的符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甲骨文的出现,刻在龟甲上的图案文字,都可以说是原始的平面设计,也可以说是设计的起源。
也就是说,在最远古的时代,技术刚刚萌芽,设计也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悄悄地萌芽,出于政治的发展、经济生活的需要,人们需要记录生活中的事件,需要记载先人发展的思想,需要传播政治观念,需要传承文化,图画开始出现,文字也开始出现,通过文字来说明图画的插图渐渐出现,等等,这些就是平面设计的开始。王受之先生曾在他的专著中说过:“平面设计其实是从人类开始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就开始的一个活动,贯穿了人类文明史的整个过程。”
而纵观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历程,艺术和设计并不能够将它们完全剥离,艺术和设计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设计起源和艺术起源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互相渗透,共同的支撑和发展。
二、平面设计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发生的变化
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的设计艺术就开始萌芽,一直持续发展到现在,而平面设计也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每个时期的发展都深深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迹。在当代中国,设计的发展更加地迅速,尤其是在中国对外开放以后,接受更多西方的设计文化,对于西方设计文化人们充满了新奇,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起初有的人会一味地追求模仿西方设计,甚至有的人过度标榜西方文化。而在这个大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西方设计文化,人们也能够开始理性地看待,在借鉴学习西方设计文化的时候也开始反思,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在课堂上听过一个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个时候其实不太明白,现在才渐渐有这种体会,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优点。设计、文化也是这样,只有把这种精神文化渗透到设计中去,传播给世界,它也许就是一个好的设计。民族的即具有世界性。
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文化越来越繁荣,更多的人提出个性的需求,强调设计要有个性,各种复兴本土文化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强调发扬本民族的个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们还要看到,设计也需要遵循最基本的法则,需要尊重人性的需求,设计更加需要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于是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现代平面设计也逐渐走进设计的领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德国包豪斯时期的设计,那是现代设计发展的顶峰时期,他们强调设计的高度标准化、统一化,设计尊重人体工程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所以,发扬民族精神,做有个性的设计是人们内心的需求,而人性化、标准化的设计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说起平面设计的时候,不由得会联系当代的社会环境,反思平面设计的现状,有人说平面设计这个专业已经面临很尴尬的境地,有人说平面设计已经走向没落,说传统的平面设计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社会的发展,没有市场,面临消亡,没有发展前途。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出现、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传统的平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传统的平面设计,它是通过文本与视觉信息、字体和图形的方式结构,用一种愉悦的美学方式传达情感和信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大到户外广告牌,小到一张名片,都传递着其中的设计美。传统的平面设计领域包括书籍装帧设计、摄影、纸媒广告、插图设计、漫画等等。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技术也更新加速,电脑已经普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前,电脑在中国不普及,海报需要人手工画,文字需要人手工刻录,绘画这个手工艺不是人人都会,而现在,电脑的普及,软件的越来越傻瓜化,人人都可以在电脑上做简单的制图。于是,有人提出平面设计已死的观点,说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谁都可以通过一台电脑、一些软件的简单学习就成为一名设计师。我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技术可以复制,软件可以随意使用,但是平面设计不是简单的电脑拼图,真正的设计,应该是基于对被设计载体的一种深入文化研究后的整合、对设计载体精神的领会,然后传达出它内在需要表达的意义,同时又是符合人的功能性使用,在文化意义和功能统一下,传达出一种美的享受,这才是真正优秀的设计,或者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艺术。现在电脑技术的发展,在我看来,不是平面设计已死,而是一种重生,要求现代设计师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下,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挑战,亦是一种机遇。 三、平面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及其重要意义
在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力是无法估量的,它也是推动着设计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远古社会,技术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正是由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从最开始单纯追求技术使用功能,到后来追求美观,无不体现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智慧。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综合之下,有这么几种说法:
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水平的复杂思维形式,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复合运动;
2.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包括思维主体的个人知识和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思维;
3.创造性思维是能动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
4.创造性思维是发现新问题,并从中找出新关系、寻找新答案的过程;
5.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有独创性和新颖性。
现代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凝结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智慧,而技术的革新带来设计的革新,技术的提高使得设计的概念可以实施,也正是由于技术的支持,给设计思维的创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摄影技术的发展,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更新的形式,摄影
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去,代替了部分手绘效果图,出现了新的艺术设计形式,也获得了新的设计美感。通过大量的摄影技术,拍摄大量的照片,促进了平面设计的新发展。在新世纪中,摄影技术、摄影设备和摄影材料等诸方面的探索和发明,人们发挥了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完善摄影技术,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照片,来帮助传达人们所想要表达的形式美感与思想,也为新世纪的平面设计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促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
在中国,从古代到近代,从近代到当代,人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发明新技术,引进西方新技术,通过去粗取精的过程,来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科技与设计艺术。
在平面设计中,创造性思维可以体现在想象力、辐射性思维方式,从更新的角度去发挥创造力。在平面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是不可缺少的,是设计的生命,没有创造力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每一个设计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创意和内涵,这样才能是一个好的设计。
四、平面设计的文化性
平面设计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早期简单符号图形到具有现代性的招贴广告设计,都深深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迹,也是那个时代文化性的综合体现。
中国的平面设计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从平面设计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来看,传统文化是不可忽略的,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开放,外来文化也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设计中去,外国的设计文化某种层面上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以及我们的思想。然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更应该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去研究去挖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我们的平面设计中去,让我们的平面设计具有民族的内涵,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性,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化进程,全世界的文化正在逐步地趋于融合,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只有与世界相融合才能在世界站稳脚跟,才能更好地弘扬我们中国的文化。所以,在设计考虑民族特征的同时,也更加要关注与世界文化的统一与协调。
五、结语
总之,在当代中国这种特殊的语境下,中国的平面设计正在发生着很大的转变,促进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如计算机的应用、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等等,在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交织下,平面设计的发展将不断地变化,从设计起源到现代设计,都可以看出,平面设计不仅不会死,而且会向更高更新的方向去发展。
参考文献:
[1]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熊丽,女,安徽合肥人,苏州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平面艺术设计及理论;
王巧,女,江苏宿迁人,苏州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平面设计;艺术起源;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139-2
在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中,不论是在国外还是中国,在很久远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它们的印迹,从早期简单的图形,到后期的月份牌,到印刷招贴广告设计,再到现在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从萌芽到成熟,从手工走向高科技,不断地演变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又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从而在平面设计的发展路途中,传统文化和高科技、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不断地碰撞,促成了特殊的设计环境,导致平面设计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发展,同时也是思想观念的革新。面对这些变化,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从根源上去分析去理解。
一、设计起源和艺术起源
说到平面设计的发展就不得不从设计的起源、艺术的起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对于艺术起源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设计起源也是如此,艺术起源和设计起源是密切联系着的。
艺术起源的传统观念,是“史前艺术”发轫于3万至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所谓“史前艺术”,是指人类尚未进入文明阶段之前所作的绘画、雕塑那样的图像和偶像,黑格尔称为“艺术前的艺术”和“原始艺术”。在文化人类学中,也把现代原始民族的艺术称为“原始艺术”。【1】
在远古时代,艺术的产生是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最早期出现的工具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现实生存的需要,例如捕杀动物的利器等等工具的制造,都是以用途为第一设计出发点,而这种最简单的设计,在现在看来也许很稚拙,不能跟现在的设计相媲美,但是正是这种最原始的设计、最稚拙的制造手段,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开启了艺术之路。
而设计的起源也和艺术起源有着渊源的关系。原始氏族部落有着能够代表氏族关系的图腾符号,有动物图形、植物图形,有的甚至只是简单的符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甲骨文的出现,刻在龟甲上的图案文字,都可以说是原始的平面设计,也可以说是设计的起源。
也就是说,在最远古的时代,技术刚刚萌芽,设计也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悄悄地萌芽,出于政治的发展、经济生活的需要,人们需要记录生活中的事件,需要记载先人发展的思想,需要传播政治观念,需要传承文化,图画开始出现,文字也开始出现,通过文字来说明图画的插图渐渐出现,等等,这些就是平面设计的开始。王受之先生曾在他的专著中说过:“平面设计其实是从人类开始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就开始的一个活动,贯穿了人类文明史的整个过程。”
而纵观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历程,艺术和设计并不能够将它们完全剥离,艺术和设计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设计起源和艺术起源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互相渗透,共同的支撑和发展。
二、平面设计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发生的变化
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的设计艺术就开始萌芽,一直持续发展到现在,而平面设计也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每个时期的发展都深深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迹。在当代中国,设计的发展更加地迅速,尤其是在中国对外开放以后,接受更多西方的设计文化,对于西方设计文化人们充满了新奇,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起初有的人会一味地追求模仿西方设计,甚至有的人过度标榜西方文化。而在这个大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西方设计文化,人们也能够开始理性地看待,在借鉴学习西方设计文化的时候也开始反思,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在课堂上听过一个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个时候其实不太明白,现在才渐渐有这种体会,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优点。设计、文化也是这样,只有把这种精神文化渗透到设计中去,传播给世界,它也许就是一个好的设计。民族的即具有世界性。
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文化越来越繁荣,更多的人提出个性的需求,强调设计要有个性,各种复兴本土文化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强调发扬本民族的个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们还要看到,设计也需要遵循最基本的法则,需要尊重人性的需求,设计更加需要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于是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现代平面设计也逐渐走进设计的领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德国包豪斯时期的设计,那是现代设计发展的顶峰时期,他们强调设计的高度标准化、统一化,设计尊重人体工程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所以,发扬民族精神,做有个性的设计是人们内心的需求,而人性化、标准化的设计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说起平面设计的时候,不由得会联系当代的社会环境,反思平面设计的现状,有人说平面设计这个专业已经面临很尴尬的境地,有人说平面设计已经走向没落,说传统的平面设计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社会的发展,没有市场,面临消亡,没有发展前途。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出现、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传统的平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传统的平面设计,它是通过文本与视觉信息、字体和图形的方式结构,用一种愉悦的美学方式传达情感和信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大到户外广告牌,小到一张名片,都传递着其中的设计美。传统的平面设计领域包括书籍装帧设计、摄影、纸媒广告、插图设计、漫画等等。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技术也更新加速,电脑已经普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前,电脑在中国不普及,海报需要人手工画,文字需要人手工刻录,绘画这个手工艺不是人人都会,而现在,电脑的普及,软件的越来越傻瓜化,人人都可以在电脑上做简单的制图。于是,有人提出平面设计已死的观点,说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谁都可以通过一台电脑、一些软件的简单学习就成为一名设计师。我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技术可以复制,软件可以随意使用,但是平面设计不是简单的电脑拼图,真正的设计,应该是基于对被设计载体的一种深入文化研究后的整合、对设计载体精神的领会,然后传达出它内在需要表达的意义,同时又是符合人的功能性使用,在文化意义和功能统一下,传达出一种美的享受,这才是真正优秀的设计,或者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艺术。现在电脑技术的发展,在我看来,不是平面设计已死,而是一种重生,要求现代设计师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下,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挑战,亦是一种机遇。 三、平面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及其重要意义
在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力是无法估量的,它也是推动着设计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远古社会,技术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正是由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从最开始单纯追求技术使用功能,到后来追求美观,无不体现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智慧。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综合之下,有这么几种说法:
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水平的复杂思维形式,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复合运动;
2.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包括思维主体的个人知识和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思维;
3.创造性思维是能动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
4.创造性思维是发现新问题,并从中找出新关系、寻找新答案的过程;
5.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有独创性和新颖性。
现代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凝结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智慧,而技术的革新带来设计的革新,技术的提高使得设计的概念可以实施,也正是由于技术的支持,给设计思维的创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摄影技术的发展,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更新的形式,摄影
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去,代替了部分手绘效果图,出现了新的艺术设计形式,也获得了新的设计美感。通过大量的摄影技术,拍摄大量的照片,促进了平面设计的新发展。在新世纪中,摄影技术、摄影设备和摄影材料等诸方面的探索和发明,人们发挥了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完善摄影技术,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照片,来帮助传达人们所想要表达的形式美感与思想,也为新世纪的平面设计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促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
在中国,从古代到近代,从近代到当代,人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发明新技术,引进西方新技术,通过去粗取精的过程,来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科技与设计艺术。
在平面设计中,创造性思维可以体现在想象力、辐射性思维方式,从更新的角度去发挥创造力。在平面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是不可缺少的,是设计的生命,没有创造力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每一个设计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创意和内涵,这样才能是一个好的设计。
四、平面设计的文化性
平面设计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早期简单符号图形到具有现代性的招贴广告设计,都深深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迹,也是那个时代文化性的综合体现。
中国的平面设计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从平面设计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来看,传统文化是不可忽略的,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开放,外来文化也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设计中去,外国的设计文化某种层面上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以及我们的思想。然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更应该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去研究去挖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我们的平面设计中去,让我们的平面设计具有民族的内涵,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性,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化进程,全世界的文化正在逐步地趋于融合,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只有与世界相融合才能在世界站稳脚跟,才能更好地弘扬我们中国的文化。所以,在设计考虑民族特征的同时,也更加要关注与世界文化的统一与协调。
五、结语
总之,在当代中国这种特殊的语境下,中国的平面设计正在发生着很大的转变,促进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如计算机的应用、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等等,在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交织下,平面设计的发展将不断地变化,从设计起源到现代设计,都可以看出,平面设计不仅不会死,而且会向更高更新的方向去发展。
参考文献:
[1]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熊丽,女,安徽合肥人,苏州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平面艺术设计及理论;
王巧,女,江苏宿迁人,苏州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