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穷教师李静用一种全新的视野和全新的创意,将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自己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1998年暑假,还是湖南一名清贫教师的李静去参加大学同学的婚宴,这位同学也是教师,但婚礼办得却十分铺张气派。原来,同学在工作之余动了点脑子,把手里的毕业生推销给了西部省份的学校,自己从中收取介绍费。用同学的话说,这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初战告捷
从婚礼上回来,李静就按照同学的指点行动开了。她找到自己所在的师范专科学校领导协商,领导同意她打学校的牌子,每推荐出去一名学生,向学校上交管理费200元。于是,她以学校的名义起草了一份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并打印了300份。为避免与同学在西北省份“狭路相逢”,她开始往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投石问路。几天后,她就给这些省份的每一个市(县)教育局的负责人寄去了一批推荐信。
第一批信发出后的第16天,她收到了第一封回函。3天后,她带着8位学生去了福建,结果被对方录用了5位,按照事先说好的成功后向每位学生收取2000元中介手续费的约定,除去上交学校的管理费,她这一趟就赚了9000元。
第一次出击就取得这样的“辉煌战果”,这极大地鼓舞了李静,也使她坚信这是条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致富捷径。没多久,她又收到了浙江省的两封回信。她如法炮制,虽然这两次比不上第一次,但也赚了5000元。这之后,整个暑假她断断续续地收到9封回信,虽说有一半多没谈成,但也与对方打了个照面,交上了朋友。到开学时,她清点了一下自己的“战果”,除去打印、寄信、打电话和差旅费等成本,一共赚了差不多2万元!与她每月500元左右的工资相比,这个暑假她赚回了未来3年的报酬!
尝到甜头的李静开始完善自己的服务,并将重点移向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办学校。1999年暑假一到,李静就忙得不可开交。浙江、福建、江苏等省六七个县的教育部门向她发出了回函,广东也有两家民办学校主动向她要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来回奔波,她一共“推销”出去17名学生,不但自己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学生也把她看成职业介绍的大能人。
李静随之想出根据学校条件和待遇随行就市“按质论价”收取介绍费的办法。条件好待遇高的学校,学生抢着去,收费自然高一些,相反,条件相对差强人意的学校,降低介绍费标准也合情合理。同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易于推荐成功,收费可适当优惠,而那些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推荐时就要多花费一些精力和口舌,适当提高收费也说得过去。于是,她对收费标准作了大幅度调整,将原来的统一收费2000元,改为500到4000元不等。
事实证明,她这一改,不但收入没比以前下降,相反学生的口口相传却使她的名声打了出去,找她介绍教师工作的学生源源不断,甚至还引来了邻近几个县的学生。就这样,1999年整个暑假,她竟赚了4万多元。
拓宽财路
2000年大年初三,李静到大舅家拜年,在广东打工的表妹告诉她,自己在东莞樟木头镇一家香港玩具厂做人事助理,专门负责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工厂有4000多人,规模比较大,员工跳槽频繁,招工和培训费尽心机,结果却往往费力不讨好。开始是在厂门口张贴广告招工,后来改成委托镇里的职业介绍所代为招工,但都不太令人满意。
李静想,这厂里想要的不就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吗?元宵节一过,她就抽空去拜访县里的一所职业学校,主动提出为学校推荐毕业生。在谈到收费问题时,李静提出由校方出面,每人统一收取500元的就业推荐费,其中包括交通费、食宿费和所有杂费,盈利双方四六分成。为进一步打消校方和学生的顾虑,李静还利用自己以前业余时间考下的律师身份,主动提出如果学生在进厂后劳动权益受到厂方侵害,将免费提供法律援助。于是双方当天就签订了一份协议。几天后,李静将150位学生带到了表妹所在的工厂里,并当天全部安排进厂。回家后一结算,除去所有的开支,李静最终从学校分得了1.8万元利润。
这让李静发现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给职业技工学校当职介“红娘”!比起推荐教师,这种职介“红娘”几乎没有任何风险,不但成功率高,市场潜力巨大。
打这以后,李静干脆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与县城两家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成立了职业介绍所,当起了专职的职介“红娘”。为此,她还买回了电脑,装上了传真机,将珠三角一带信誉好、守法经营的外资企业和周边职业学校的资料一一储存在电脑里。与此同时,为迅速打开和占领职介市场,准确了解外资企业的员工需求现状,2001年5月,她专程往珠江三角洲跑了一趟,考察了广州、东莞、深圳等地不同规模的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所,还走访了10多家外资企业,与这些公司的人事主管交朋友。
岗前培训
这一趟走完以后,她发现了一个几乎被所有职业中介机构忽视的问题,而这一点又恰恰是企业所迫切需求的,这就是岗前教育培训!她想,在职介之路上,自己属于半路出家,要想从别人手里抢地盘,就得推出一些特色服务。于是在返程之时,她顺便买回了十几册与打工有关的通俗读物。并忙里偷闲将它们通读了一遍,最后归纳整理出一本《打工不求人》的打工手册,然后在每次带队去厂家之前,抽出一两天时间给这些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讲解打工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应了解的《劳动法》知识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展现自己的长处等等打工生存技巧。
李静的“岗前培训”特色服务一经推出,立即引来好评如潮,各家用人单位纷纷写来信函或发来电子邮件,称赞她推荐的工人法制观念强,有组织意识和团队精神。东莞清溪镇的一家名为“佳盼”的电子公司甚至来信说,愿意高薪聘请她为培训讲师。还有两家公司更直接,说要聘请她当人事经理。这一切虽在李静的意料之中,但反响如此之好,还是令她有些喜出望外。
不单是企业的反响好,学校也是如此。以前这些职业学校的生源总是不足,主要原因是学生毕业后,学校无力为她们找到好的“婆家”,自己还得像社会上的“散兵游勇”一样到处去找工作,结果往往由于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要么吃尽苦头受骗上当,要么受尽非法中介的宰杀投诉无门,要么碰上一些黑心厂家受尽盘剥欲哭无泪。现在有了与李静的合作,可以享受她免费提供的法律援助,再加上先前推荐出去的学生的反馈,各职业学校的生源开始供不应求。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但永州市内各县区的职业学校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与李静合作,还吸引了衡阳、郴州、邵阳等周边地区的职业学校。为满足有些企业对湖南籍以外员工的需求,李静正准备把触角伸向广西、江西等外省的职业学校。
眼下,李静还打算推出下一个“特色服务”——与企业联手开展对口专业培训,企业需要什么专业的技术工人,学校就给你培训相应的人才。相信她的这一招,又会为她带来滚滚财源……
1998年暑假,还是湖南一名清贫教师的李静去参加大学同学的婚宴,这位同学也是教师,但婚礼办得却十分铺张气派。原来,同学在工作之余动了点脑子,把手里的毕业生推销给了西部省份的学校,自己从中收取介绍费。用同学的话说,这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初战告捷
从婚礼上回来,李静就按照同学的指点行动开了。她找到自己所在的师范专科学校领导协商,领导同意她打学校的牌子,每推荐出去一名学生,向学校上交管理费200元。于是,她以学校的名义起草了一份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并打印了300份。为避免与同学在西北省份“狭路相逢”,她开始往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投石问路。几天后,她就给这些省份的每一个市(县)教育局的负责人寄去了一批推荐信。
第一批信发出后的第16天,她收到了第一封回函。3天后,她带着8位学生去了福建,结果被对方录用了5位,按照事先说好的成功后向每位学生收取2000元中介手续费的约定,除去上交学校的管理费,她这一趟就赚了9000元。
第一次出击就取得这样的“辉煌战果”,这极大地鼓舞了李静,也使她坚信这是条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致富捷径。没多久,她又收到了浙江省的两封回信。她如法炮制,虽然这两次比不上第一次,但也赚了5000元。这之后,整个暑假她断断续续地收到9封回信,虽说有一半多没谈成,但也与对方打了个照面,交上了朋友。到开学时,她清点了一下自己的“战果”,除去打印、寄信、打电话和差旅费等成本,一共赚了差不多2万元!与她每月500元左右的工资相比,这个暑假她赚回了未来3年的报酬!
尝到甜头的李静开始完善自己的服务,并将重点移向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办学校。1999年暑假一到,李静就忙得不可开交。浙江、福建、江苏等省六七个县的教育部门向她发出了回函,广东也有两家民办学校主动向她要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来回奔波,她一共“推销”出去17名学生,不但自己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学生也把她看成职业介绍的大能人。
李静随之想出根据学校条件和待遇随行就市“按质论价”收取介绍费的办法。条件好待遇高的学校,学生抢着去,收费自然高一些,相反,条件相对差强人意的学校,降低介绍费标准也合情合理。同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易于推荐成功,收费可适当优惠,而那些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推荐时就要多花费一些精力和口舌,适当提高收费也说得过去。于是,她对收费标准作了大幅度调整,将原来的统一收费2000元,改为500到4000元不等。
事实证明,她这一改,不但收入没比以前下降,相反学生的口口相传却使她的名声打了出去,找她介绍教师工作的学生源源不断,甚至还引来了邻近几个县的学生。就这样,1999年整个暑假,她竟赚了4万多元。
拓宽财路
2000年大年初三,李静到大舅家拜年,在广东打工的表妹告诉她,自己在东莞樟木头镇一家香港玩具厂做人事助理,专门负责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工厂有4000多人,规模比较大,员工跳槽频繁,招工和培训费尽心机,结果却往往费力不讨好。开始是在厂门口张贴广告招工,后来改成委托镇里的职业介绍所代为招工,但都不太令人满意。
李静想,这厂里想要的不就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吗?元宵节一过,她就抽空去拜访县里的一所职业学校,主动提出为学校推荐毕业生。在谈到收费问题时,李静提出由校方出面,每人统一收取500元的就业推荐费,其中包括交通费、食宿费和所有杂费,盈利双方四六分成。为进一步打消校方和学生的顾虑,李静还利用自己以前业余时间考下的律师身份,主动提出如果学生在进厂后劳动权益受到厂方侵害,将免费提供法律援助。于是双方当天就签订了一份协议。几天后,李静将150位学生带到了表妹所在的工厂里,并当天全部安排进厂。回家后一结算,除去所有的开支,李静最终从学校分得了1.8万元利润。
这让李静发现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给职业技工学校当职介“红娘”!比起推荐教师,这种职介“红娘”几乎没有任何风险,不但成功率高,市场潜力巨大。
打这以后,李静干脆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与县城两家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成立了职业介绍所,当起了专职的职介“红娘”。为此,她还买回了电脑,装上了传真机,将珠三角一带信誉好、守法经营的外资企业和周边职业学校的资料一一储存在电脑里。与此同时,为迅速打开和占领职介市场,准确了解外资企业的员工需求现状,2001年5月,她专程往珠江三角洲跑了一趟,考察了广州、东莞、深圳等地不同规模的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所,还走访了10多家外资企业,与这些公司的人事主管交朋友。
岗前培训
这一趟走完以后,她发现了一个几乎被所有职业中介机构忽视的问题,而这一点又恰恰是企业所迫切需求的,这就是岗前教育培训!她想,在职介之路上,自己属于半路出家,要想从别人手里抢地盘,就得推出一些特色服务。于是在返程之时,她顺便买回了十几册与打工有关的通俗读物。并忙里偷闲将它们通读了一遍,最后归纳整理出一本《打工不求人》的打工手册,然后在每次带队去厂家之前,抽出一两天时间给这些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讲解打工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应了解的《劳动法》知识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展现自己的长处等等打工生存技巧。
李静的“岗前培训”特色服务一经推出,立即引来好评如潮,各家用人单位纷纷写来信函或发来电子邮件,称赞她推荐的工人法制观念强,有组织意识和团队精神。东莞清溪镇的一家名为“佳盼”的电子公司甚至来信说,愿意高薪聘请她为培训讲师。还有两家公司更直接,说要聘请她当人事经理。这一切虽在李静的意料之中,但反响如此之好,还是令她有些喜出望外。
不单是企业的反响好,学校也是如此。以前这些职业学校的生源总是不足,主要原因是学生毕业后,学校无力为她们找到好的“婆家”,自己还得像社会上的“散兵游勇”一样到处去找工作,结果往往由于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要么吃尽苦头受骗上当,要么受尽非法中介的宰杀投诉无门,要么碰上一些黑心厂家受尽盘剥欲哭无泪。现在有了与李静的合作,可以享受她免费提供的法律援助,再加上先前推荐出去的学生的反馈,各职业学校的生源开始供不应求。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但永州市内各县区的职业学校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与李静合作,还吸引了衡阳、郴州、邵阳等周边地区的职业学校。为满足有些企业对湖南籍以外员工的需求,李静正准备把触角伸向广西、江西等外省的职业学校。
眼下,李静还打算推出下一个“特色服务”——与企业联手开展对口专业培训,企业需要什么专业的技术工人,学校就给你培训相应的人才。相信她的这一招,又会为她带来滚滚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