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在践行新课程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教师存在着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为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和教学关注点作简要分析。
一、当前物理教学存在的误区
1.忽视整合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机械传授教材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从知识线索到教学素材基本上是照搬教材。教材只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教师必须根据教情、学情合理选用,并提倡二次开发。
2.讲授的尴尬
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上公开课,教师谈“讲”色变,他们担心背上“填鸭式”和“满堂灌”的黑锅,于是尽可能少讲,不加选择地进行对话互动,或者将课堂拱手交给学生“自学”、“讨论”。似乎课堂越热闹,就越显得教学越有效。其实,讲授法并不完全是灌输式教学。讲授法也可以具有启发性,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讲授,同样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学生的思维跟教师的讲授形成共鸣,这样的境界同样也是高效教学。
3.合作缺少基础
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合作教学,问题一展示,不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就立即布置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代替不了独立思考,没有自主学习的先导必然降低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上问题设计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要让学生先有思维的时间,优先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不能解决或者有困难时,可以再让学生进行讨论,互助互学,合作交流。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4.探究取代验证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亮点,但不是新课程的全部。不少教师觉得验证性实验就是旧课程的标志,一提到实验就是探究,就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探究而进行探究活动,这是课程改革的一种严重误区。
二、对物理教学的反思和实践
1.立足课堂、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物理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变单纯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去观察,仔细倾听,真实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掌握课堂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课改工作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
2.转变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
首先,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时,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
其次,从学案设计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采用教学案辅助教学,这种敬业精神,钻研态度值得鼓励。但如果照“案”宣科,或者把教学案作为板书的代替,那么准备教学案的许多心血就会白费。教学案最重要的功效是导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用教学案时,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适宜占用课外的),要观察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要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质疑。
3.注重评价的过程化与多元化
首先,注重过程评价。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主要体现在探究过程中,因此要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方案设计的周密性、探究的实效性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其次,注重多元化评价。(1)平时考查与考试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书面形式的理论考查,又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查。(3)知识与能力相结合。(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定量分数值,还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情感因素,如学习态度的变化,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等。 (5)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实现自我目标。
一、当前物理教学存在的误区
1.忽视整合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机械传授教材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从知识线索到教学素材基本上是照搬教材。教材只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教师必须根据教情、学情合理选用,并提倡二次开发。
2.讲授的尴尬
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上公开课,教师谈“讲”色变,他们担心背上“填鸭式”和“满堂灌”的黑锅,于是尽可能少讲,不加选择地进行对话互动,或者将课堂拱手交给学生“自学”、“讨论”。似乎课堂越热闹,就越显得教学越有效。其实,讲授法并不完全是灌输式教学。讲授法也可以具有启发性,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讲授,同样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学生的思维跟教师的讲授形成共鸣,这样的境界同样也是高效教学。
3.合作缺少基础
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合作教学,问题一展示,不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就立即布置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代替不了独立思考,没有自主学习的先导必然降低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上问题设计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要让学生先有思维的时间,优先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不能解决或者有困难时,可以再让学生进行讨论,互助互学,合作交流。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4.探究取代验证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亮点,但不是新课程的全部。不少教师觉得验证性实验就是旧课程的标志,一提到实验就是探究,就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探究而进行探究活动,这是课程改革的一种严重误区。
二、对物理教学的反思和实践
1.立足课堂、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物理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变单纯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去观察,仔细倾听,真实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掌握课堂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课改工作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
2.转变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
首先,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时,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
其次,从学案设计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采用教学案辅助教学,这种敬业精神,钻研态度值得鼓励。但如果照“案”宣科,或者把教学案作为板书的代替,那么准备教学案的许多心血就会白费。教学案最重要的功效是导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用教学案时,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适宜占用课外的),要观察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要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质疑。
3.注重评价的过程化与多元化
首先,注重过程评价。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主要体现在探究过程中,因此要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方案设计的周密性、探究的实效性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其次,注重多元化评价。(1)平时考查与考试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书面形式的理论考查,又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查。(3)知识与能力相结合。(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定量分数值,还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情感因素,如学习态度的变化,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等。 (5)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实现自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