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嘴剑鱼落网记

来源 :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iva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珊瑚市的海岸平直陡峭,蓝蓝的海水清澈深邃。
  珊瑚市是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一些超大型货轮、油轮和商船总喜欢停泊在这儿。每到周末,港口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一个周末的早晨,珊瑚市市长金熊带着儿子金鹏来到港口俱乐部吃早餐。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月前,国际行星命名委员会给金市长发来一封邮件,大意是他们在珊瑚市上空发现了一颗极为微小的小行星,希望金熊市长能为这颗小行星命名。
  想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当八爪鱼一样的机器服务员推上餐车,将一碟碟包子、煎饺、糖三角递到桌上的时候,金市长的手机响了起来。
  “出大事啦!”远程视频画面被投射在餐桌中间,负责港口安防的麻雀警长看上去焦急万分:“报告市长,距离咱们珊瑚市码头50千米外的猫尾巴港有10艘万吨级油轮正准备进港卸油……”
  “这有什么好着急的?”金市长不以为然地说,“咱们的猫尾巴港非常宽阔,别说10艘万吨级油轮,就算是20艘、30艘也不在话下……”
  “可是,灯塔监测站十几分钟前发现,一群锯嘴剑鱼正往猫尾巴港迅速游来!”
  “锯嘴剑鱼?”金市长有些诧异,“那是什么鱼?”
  “我知道!”金鹏放下筷子,启动了餐桌上的虚拟电脑,登录了自己的ID,“我在AR(虚拟现实)图画书上看到过,剑鱼是一种游速非常快的鱼类,嘴巴长而扁,非常尖锐,即使是钢板也能轻易扎个洞!”
  “那锯嘴剑鱼又是个啥?”
  “我们刚刚接到距离港口100千米以外海洋科研所的电话,”麻雀警长说,“这群锯嘴剑鱼是从科研所水下实验室里逃出来的,属于极其稀有的基因变种生物。它们的嘴巴比普通剑鱼的吻部更为尖锐,几乎无坚不摧;它们的上颚长有尖细的锯齿,对于钢铁船只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如果它们在短时间聚集起来,集体袭击钢铁油轮,万吨原油顷刻间就会涌入港湾,对海洋环境造成巨大污染!”
  “那还等什么,即刻向猫尾巴港出发!”
  金熊市长的空中专车“嘟”的一声在猫尾巴港停下。
  麻雀警长带着警员毕恭毕敬地在门口迎接。金市长二话不说,带领大家上了高高的灯塔。他拿起望远镜一看,心里立刻倒抽了一口冷气:一艘艘油轮活像一条条黑色蚯蚓,被乌压压如同蚂蚁般的剑鱼团团围困。油轮行驶到哪儿,剑鱼就追随到哪儿,仿佛根本就是冲着油轮去的。
  “爸爸,”金鹏一边点击手里的平板电脑,一边建议道,“要不咱们发射几枚空气鱼雷过去,驱散鱼群吧!”
  “傻孩子,空气鱼雷相当于手枪空包弹,对鱼群没有什么杀伤力,压根儿奈何不了它们一一等到风平浪静,它们依旧会聚集过来。”
  “好在这批油轮的舱底和船身都采用了纳米复合钢材,短时间内不会被剑鱼戳成漏斗……”麻雀警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大屏幕上的水下3D示意图,“然而,这群剑鱼的嘴巴真不是吃素的,照着这个速度对峙下去,迟早会有剑鱼袭击船只。一旦有一条剑鱼发动袭击,其他剑鱼也会争相效仿,那样就危险了……”
  “马上调集码头水警部队,疏散油轮,利用输油管道将原油转移到港内的油库储存。”金市长下令。
  “猫尾巴港是一个小港口,港内油库没那么大容量啊!”
  “那么,还能坚持多久?”
  “五……五六个小时吧。”警长擦了擦冷汗。
  “立即通过全球卫星发送消息,请求专家支招!”
  不一会儿,珊瑚市的救援报告出现在了全世界的公用信息频道网上:
  紧急救援!10艘油轮被变种基因剑鱼围攻!谁能解救万吨油轮、保护珊瑚市港口海域,金熊市长允诺赠其一颗小行星……不,将以他的名字命名珊瑚市上空的一颗小行星。特此通告!紧急!紧急!
  以他的名字为一颗小行星命名!这是多大的殊荣啊!况且,港口的情形实在十万火急,不容乐观。转眼间,便有几十位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发来视频对话,提供解决方案。
  “尊敬的市长,我给您研发了一种……别说剑鱼,即便炮弹也击不穿的超强钢板!”
  “可是,这些钢板要怎样才能装备到油轮上呢?”金熊市长抓了抓头皮。
  “尊敬的市长,我给您研发了一种超强黏性胶水,将它徐在油轮船身上,可以将劍鱼牢牢粘住!”
  “亲爱的科学家,那会导致剑鱼大面积伤亡。我想,这是我们都不想见到的结果……”
  “尊敬的市长,在附近水域内安装电网怎么样?这样剑鱼就无法靠近了!”
  “说是这样说……可港口海域如此广袤,油轮如此众多——得装多大、多宽的电网啊?”就这样,市长听完一个计策就摇一下头,一直摇了99次。最后,他彬彬有礼地回复道:“谢谢各位献计献策。然而,没有一个方法能确保万全。还有没有其
  他好办法?”
  这时候,灯塔的门“咣当”一声被推开了。“金市长,别急,我有办法!”“你是谁?”金市长上上下下打量着这位火急火燎、一头闯进灯塔监测站的“怪人”。他穿着长衫短裤,顶着一头红绿色头发,一脸髯虬胡子。
  “我是嘎嘎博士,来自海洋研究所。”怪人不紧不慢地说,
  “那群剑鱼就是从我们研究所的水下实验室逃跑出来的。”
  “您说的办法是……”
  “跟我来!”嘎嘎博士说完,大步流星地往外走。
  事到如今,金熊市长一行人顾不上多问,一起跟着嘎嘎博士来到码头边的一条汽艇上。
  “金市长,我给您看样东西。”博士从汽艇后舱里取出一只水桶。
  金市长往水桶里一看:“哎哟,嘎嘎博士,事情都火烧眉毛了,您却来这儿寻我的开心!”
  “就是呀,博士,”麻雀警长一把抓住博士的衣领,嚷嚷起来,“我们这里要对付的是凶狠硕大的剑鱼,你这条灰不溜秋、跟个柳叶子似的小黑鱼能派上什么用场!?”
  “你们可别小看了它啊,”嘎嘎博士说着,捞起这条小黑鱼,放在小金鹏的手上,“小朋友,你来说说,这小黑鱼有什么特殊之处?”   金鹏将这条泥鳅般的小鱼捧在手里。
  “咦,这条小鱼吸在我手上了啊!甩也甩不掉!”他惊奇地说,“博士,这是一条印鱼吧?”
  “印鱼?”麻雀警长抓了抓脑袋,“什么是印鱼?”
  “印鱼,也叫做吸盘鱼,”金鹏眨了眨眼睛,娓娓道来,“它是海洋里最懒的一种鱼,懒到连在水里游泳都觉得累,于是就用头部下面的一个吸盘吸在鲨鱼、海龟等大型海洋生物身上,让别人带着自己在海洋里遨游。因此,它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海洋免费旅行家’!”
  “哈哈,小朋友,你说得太对了!”嘎嘎博士冲着小金鹏竖起了大拇指。
  “可是,”金市长还是有些不明白,“这个节骨眼上,博士您给我们看印鱼有什么用啊?”
  “我这水桶里的,可不是一般的印鱼哦,”嘎嘎博士眨了眨眼睛,转而向着小金鹏问,“小朋友,你觉得这条小鱼除了头部有吸盘,还有什么特点呢?”
  金鹏用手拨弄着手里的小鱼,掂量了一下,说:“博士,别看这条小鱼又细又小,跟只泥鳅似的,它可真沉啊!”
  麻雀警长不等金鹏说完,就接过了那条鱼,“可不,小小一条鱼,分量可不轻……简直……简直像是一块实心大秤砣!”
  “哈哈,这就对喽!”嘎嘎博士得意地说,“这小家伙可不是一般的印鱼,它和那海里的剑鱼一样,都出自我的水下实验室,属于同一个海洋生物科研项目。”
  “什么样的科研项目呢?”金鹏好奇地问。
  “这个项目,简单来说,就是改造海洋鱼类的基因,让它们具备某种金属特性。比如那群剑鱼,我在它们的基因当中融入了一些铁离子,使得它们的吻部更为坚硬,且带有钢性锯齿……”
  “那么这条印鱼呢,”金市长迫不及待地问,“该不会是吃了秤砣吧?”
  “哪儿能呢,”嘎嘎博士笑着说,“只不过,我在它们的基因中加入了地球上密度最大的锇元素,使得它们的身体变得异常沉重。”
  “切,”警长接过话茬,“原来这群变种基因剑鱼的‘始作俑者’是您啊!”
  “真是抱歉啊,”嘎嘎博士红了脸,“我低估了研究效能,没想到这群剑鱼比我想象的要凶猛狡猾,它们拥有了比之前更为锋利的吻部,趁我一时疏忽,把水下实验室的防护网刺破,集体出逃了……”
  “那您快想个法子,把它们召集回来吧!”金鹏焦急地说。
  “剑鱼又不是警犬,”嘎嘎博士撇了撇嘴,“你指望我一吹哨子,它们就乖乖地集合吗?”
  “那该怎么办?”
  “为今之计,只能‘一物降一物’了。”嘎嘎博士举起手里的小鱼,朝着剑鱼聚集的方向,“啪”的一声,投入水中。
  不到半刻工夫,金鹏对着水面高喊起来:“爸爸,看哪,水里那是什么?”
  金市长和麻雀警长往水里一看,好家伙!海洋里不知什么时候,聚集了乌压压一片小小的印鱼,它们蹿动着灵巧的身躯,奋力往油轮方向游去。
  “实验室逃跑的剑鱼大约有一百条吧,”嘎嘎博士掐着手指算着,“我这次带了大约五百多条印鱼过来。方才,我命令助手将其全部投放到油轮周围——有了它们,就能阻止剑鱼破坏船只,并将其一一捕获了。”
  “这么神?”
  大家一齐将好奇的目光投向汽艇上的水下检测器屏幕,想看看这不起眼的小印鱼如何制服身体是它两三倍大的、性情凶猛的大剑鱼。
  此时此刻,有一两条冲在前面的剑鱼已经试图用长长的尖嘴刺穿油轮的船体了!
  然而一瞬间,剑鱼硕大的身体一歪,失去平衡,焦躁不安地扭动起来。它使勁挣扎了好一会儿,动作变成迟缓而笨重,无论如何扑腾,都无法向前游动了。
  镜头推近了,大家凑上去一看:原来,这条剑鱼的身体下面,吸上了好几条沉重的印鱼!印鱼们用头部的吸盘将剑鱼死死吸住,任凭它摇头摆尾也无济于事……
  “真神奇呀!”
  “干得漂亮,小印鱼!”灯塔上和汽艇上的人们齐声欢呼。
  “哈哈,不费一枪一弹,剑鱼全被制服了!”金熊市长赞不绝口。
  “全体水警听令,撒网捕鱼喽!”麻雀警长兴冲冲地下达命令,“如今这群凶猛的剑鱼被印鱼整得跟猫鲨一样温顺啦!”
  就这样,剑鱼群被打捞了上来,不多不少,刚好一百条!
  油轮和珊瑚市海域得救了。
  金熊市长请示了国际行星命名委员会,把珊瑚市上空的那颗小行星命名为“嘎嘎星”。
  对此,嘎嘎博士有些不好意思——可不是吗,最初是因为他的疏忽,才使得剑鱼群逃出来的呀。
  然而,金熊市长却不这么认为。他和嘎嘎博士成了好朋友,经常带着儿子金鹏去嘎嘎博士的水下实验室观赏各种各样新奇的鱼类:含有铜元素的“绿鳍鱼”、含有铁元素的“磁吸鱼”、含有硫元素的“臭鸡蛋鱼”……简直让小金鹏着了迷。
  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也能去一趟珊瑚市,欣赏一下一望无垠的美丽海港,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一下头顶的嘎嘎星,乘坐潜艇参观一回嘎嘎博士的水下实验室!
其他文献
吃“馬蹄”
期刊
夏天的农村,耳边不时会传来苍蝇烦人的“嗡嗡”声,每每吵得我无法安心学习。爸爸从商店和网上买了许多“除蝇神器”(苍蝇纸、苍蝇药、苍蝇拍、电捕蝇器等),要么收效甚微,要么价格太高。因此,我决定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新型诱蝇笼。  我制作的新型诱蝇笼像足一个圆形的“灯笼”,它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漏斗状的誘蝇通道;引诱剂挂在笼子中央,诱  蝇笼下方设计了一个集蝇袋,当苍蝇进入诱捕笼后就难以飞出,最终会
盲人手表通常都是一按就能报时,但在嘈杂的场合并不适用。哈佛大学研发的The Bradly手表,分针的滚珠在正面,时针的滚珠在侧面,盲人一摸就能知道是几点钟。它不仅外形酷炫,辨识度也高,在公共场合,更能唤起人们对视障人士的关怀。  最近,一种叫做“泡泡足球”的运动在欧洲流行起来。球员上半身完全包裹在透明的塑料球里,只露出两条腿来奔跑和运球。球员们在球场上奔跑追逐,塑料球之间难免摩擦碰撞,再加上双手被
【摘要】本文是“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一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吉祥纹样,了解吉祥纹样所代表的吉祥寓意,并学习吉祥纹样的表现形式,学会用剪纸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吉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剪纸 吉祥纹样 中国传统文化  一、案例概述  (一)教材分析  “剪纸中的吉祥纹样”是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9课内容,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吉祥文化是一种综合的表现
有些人吃的不少,为何总是生病?  现在我们不再为饿肚子而煩恼,却开始因为营养失衡而担忧了。比起营养不良,营养不均衡更容易使人患上各种慢性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所以,日常饮食吃得多是没用的,更重要的是吃得健康哦。  如何才能保证健康饮食呢?  根据营养学研究,人体每天需要各种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水、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所以,在保证主食的前提下,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补充五谷杂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吗?看看天上的云彩就能猜到一半。那种又大又厚又蓬松的云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说不定还伴有雷电呢。  雷暴雨是如何形成的呢?先来说说闪电吧。闪电是一种巨大的电火花,让我们开动脑筋,来制造一道闪电吧!  找一间黑暗的房间。在桌子上放一个烤盘,中间粘上一大块黏土。  在烤盘下垫一张又大又薄的塑料布,用力抓住黏土堆,在塑料布上摩擦烤盘。  关上灯,抓住黏
豆沙面包的妈妈:是个急性子。  豆沙面包的老爸:性格温和但有点儿粗心。  坐汽车时,很少有人会选择后排中间的位置,因为与其他座位相比,这个位置不够舒适。但研究表明,发生交通事故时,后座正中间的乘客相对较为安全。调查结果显示,车内后排乘客的安全系数要比前排乘客高出59%,而后排中間的位置比后排其他座位的安全系数更高一些。原因在于后座中间与车两侧的距离最远,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这个位置受到的强力碰撞和挤
【摘要】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学生在小学阶段,诵读小古文,不仅可以积累文言词汇和语言,为中学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更能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意趣、情怀化作学生的精神血肉,滋养其生命,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小古文教学要符合小学中年段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要适度理解,引导学生学思结合;要有效链接,发掘小古文有“趣”
【摘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由教育部2016年制定,它参考和借鉴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编写体例,在教育思想、课程理念等方面,两者保持基本一致,同时也存在差异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定位上更突出生活性,在目标达成上更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实施上更注重生活体验。前者的生活性、社会性功能更突出。   【关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语文课本应该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主要载体。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阅读等几方面阐述了从教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入手,使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问题,向文本提问题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关键词】课堂效率 阅读能力 有价值的问题 有效提问   新课标中提到,小学语文学习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