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的大写意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究中国山水画的写意,写是用笔,意是造境。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掌握其整体和本质,不仅仅要用眼睛观察,还要调动相关感官,多角度和途径去感知对象,所谓“仰观俯察”“远取近求”,重视用“心”的体察和感悟。
  关键词:用笔;造境;远取近求;书画同源;高远;深远;平远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2-1
  一、“写意”的前提条件及发展
  (一)写意的前提条件
  “写意”两个字,写是用笔,意是造境。画画自然是书卷气为重,但是根基还是最要紧的。如果不从临摹和写生着手,在用笔用墨以及结构方面都不了解,就会犯下大错误。临摹古人,要学他用笔用墨,懂得他整幅画所表达的意境。画时先用粗笔淡墨,勾出心里面要表现的境界。山石、树木、房屋、桥梁、布置勾画出来了,然后用焦墨勾笔,先分树木和山石,最后安置房屋人物,勾勒皴擦既完毕,再拿水墨一次一次地渲染,必定能显出阴阳、向背、高低、远近。近处石头稍浓,远处要轻清。创境有曲折不尽的意味,其中的人物用减笔为宜,越简单越妙。古人说“远人无目”,若要有照应的陪候,也不妨点目,不必拘泥。近树根枝要分明,远则点戮,不必见枝。
  (二)“写意”在山水画中的发展
  写意画创作自元代四家,到了明末清初四高僧,石涛、八大,神明变化。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写意画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图》,画一株枯树、一块顽石,石后露出一二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山水绘画重视画家主观意兴的抒发,把画山水当做一种抒发主观思想情趣的手段,通过笔墨处理的差异,表达对不同意境的追求,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这样,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相传下来。
  二、“写意”山水的技法
  写意山水主要以线为主。用笔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变化,可出现轻重、虚实、粗细转折等用笔形态。画画的时候,笔着纸上,横拖竖抹,变化万千,神幻莫测,有时一根线条有中侧锋的变化,虚实对比,顺逆不同,在绘画中中锋、侧锋都要按写景的需要不断变化。要做到恰到好处,必须靠平时的实践积累,掌握用笔的方法,用娴熟的技巧去灵活应用在写意绘画中。
  与笔法密切相关的是墨法。用笔不当,用墨就容易腻,整幅画就会显得没有层次感,绘画中的情感表现不出来,事物的描绘就会黯然失神。所以,好的墨法包含有色彩的观念。“书画同源”这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手段。好的用笔,应该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和充满张力的节奏感。笔墨既是造型手段,又是审美对象。山水画将自然形态与笔墨结合起来,下笔成形,形中有笔,这就是真正的笔墨。写意山水画的笔墨风格就如同文学家的写作风格。如苏东坡的文风就是明快畅达、清新豪迈,而画家用笔用墨的最高境界就是充分发挥毛笔的“写心”功能,酣畅淋漓,既有状物精微的严谨、准确生动的造型,又有抒情潜兴的豪情,达到“信步而经意,笔笔是笔而又笔笔非笔”的境界。其中的“非笔”指的就是大自然、山水形象和造型。元代山水画注重笔墨的抒情写性和画面意境的表现。画家不断从自然中学习写生,画面充分发挥了书法的用笔特点,似疏而实,似慢而紧,劲秀灵动,于简洁里更显浑厚。
  三、“写意”在山水画艺术中的体现
  山水画的起源可溯至晋宋。李成的画,墨润笔精,烟岚轻动。范宽的画,莽然雄浑,峰脉连绵,如直面真山,笔法豪放粗重,其雨点皴法将山体塑造得极为立体,人们谓之“远望不离座外”,即隔远看也如真山直逼眼帘。倪瓒创立一种以简胜繁,以气韵夺人的文气风格,追求笔墨,讲究意趣,作品层峦叠翠,望之郁然深秀,呈现出萧疏淡雅的审美意象。郭熙在他的画著《林泉高致》中阐述了他的精辟论点,其中高远、深远、平远的论述完全是对写生透视的分析和概括,是将客观自然作为创作的源泉来认识。
  四、结语
  中国山水画艺术由于自然的存在而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而自然由于山水画载体的存在获得了其审美的独立价值。艺术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循环,融汇于中国文化心理与审美的独立价值。写意山水的画家也必须怀着对大自然的真实情感去作画,只有真情才能打动别人。掌握其整体和本质,不仅仅要用眼睛去观察,还要调动相关感官,多角度去感知对象,所谓“仰观俯察”“远取近求”,重视用“心”的体察和感悟,否则一味孤立片面地追求标新立异或矫饰的情感,会弄得大家看不懂。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清]石涛著,周远斌点校纂注.苦瓜和尚画语录[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4][宋]郭熙,周远斌点校纂注.林泉高致[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5]段晓蕾.古代山水画论备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6]钱钟书.谈艺录[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1.
  [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8]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龚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将以往传统的三通道数学模型通过等价坐标变换转化为可解耦的新模型。应用逆系统方法对该模型进行解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目标从规模转型到质量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了诸多新课题。在此背景下,探索新的空间载体是有必要的。公共雕塑作为主要艺术形式存在于诸多城市公共空间中,其公共性带来了新的探索可能———功能雕塑。功能雕塑是当代公共艺术范畴下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目标在于它可以让“艺术回归生活,也可以让生活艺术化”,是实现市民在公共空间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的途径之一。在公共空间中,功能雕塑通过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一经发表便震撼了文坛。小说以浓厚的史诗气质,复杂的人物形象与关系在同类小说中脱颖而出。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白鹿原》,吸引了很多关注。《白
“十二五”时期,对于广东和澳门经济社会发展都是一个重要时期,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把粤港澳合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明确提出要“携手港澳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
摘要:在当今这个复杂多样的社会中,人物画家忠于用写实笔墨运用到创作中去,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的笔墨特点。21世纪的写实主义人物画中的笔墨形式需要走新的道路,它要有新的方式,新的选择,是写实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运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飞跃,即使在前进摸索的道路上会充满泥泞,但是只要艺术家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与艺术风格,一定会开创并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关键词:写实水墨;人物画;笔墨研究  中图
摘要:人类文明来自于人类有累积智慧的能力,以及有快速传递智慧的机制。科学的发明与科学技术的大量运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类物质文化需求,也深深影响了人类精神文化。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并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数字化;多媒体艺术;数字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53-1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历史进程中,经济特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诸如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区”以及保障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回
为了能使多枚子弹在巡飞过程中相互配合并对目标区域实现全面的探测,必须对其协同弹道进行规划。运用了遗传算法原理,结合具体问题编制了相应的算法程序,对多枚子弹的协同弹
一、策划要先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电视专题片在拍摄之前,应该首先进行策划,否则就会显得被动。在开始传播行为之前,针对目的而进行的相关准备事务,即策划,是对信息进行整合前的选择和拍摄过程的预先设置。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不进行策划,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拍摄什么,记录什么,实现什么,一切事务到了事件发生现场临时处置,那将会是怎样的境况,“不知所措、不明是非、不晓真伪”等等的模糊情形必然会呈现出来,